亚社会认同与中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2014-10-21徐雅莉
摘要:亚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重要群体,而亚社会认同则是这个群体中形成的共识和影响着该群体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心理机制,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做好引导青少年的亚社会环境保持与大社会的良性接触和融合,才能促成青少年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亚社会认同;青少年;德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29-01
1.前言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行为特征之一,就是渴求被同伴接纳,而且容易受同辈群体的的影响。当亚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或期望与大社会相冲突,并且这种冲突被中学生所意识时,他们就会产生适应大社会还是认同亚社会的压力。处于自我价值形成阶段,通常难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压力,因而阶段更容易出现内心的重重矛盾。当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时,又没有人能正确的引导,这样的亚社会认同就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亚社会与亚社会认同
2.1 亚社会。亚社会是整个社会中的部分人群,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有个体之间的价值观相互认同所形成的次级别团体,通常指相对于宏观意义上的大社会而存在的直接社会环境,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存在的较小社会背景。
2.2 亚社会认同。亚社会认同就是指人们在亚社会中形成的对这个群体的行为、规范、价值观与技能的认同。作为人们现实的社会环境,亚社会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外部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与期望、奖励与惩罚,都是以亚社会为出发点的,因此,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需要认同的是作为自己直接生活世界的亚社会。他们必须接受亚社会的引导,必须完成对亚社会的良好适应,否则就不能够顺利成长与发展。这样,人们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存在于亚社会之中的大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技能,而且也同时获得了种种亚社会特别要求的行为、规范、价值观与技能。亚社会与大社会的不相一致,常常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产生冲突的根源。当亚社会对青少年有着与大社会相冲突的要求或期望时,如果这种冲突被青少年意识到,他们就会产生究竟是适应大社会还是认同亚社会的强大压力。
3.当今社会亚社会认同对中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1 中学生中的诚信缺失。"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我国古代就产生过许多类似"曾子杀猪明不欺"的诚信举措,现代也不乏诚信的事例,如学生承诺在没有老师监考的情况下进行诚信考试的诚信言行。这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不诚信现象也在中学生中不断蔓延: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违反校纪校规、编造理由请假、欺瞒家长、不兑现承诺、不遵守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等。这是我们在进行中学德育时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中学生的个性塑造及未来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些不诚信的现象不是老师教的,更不是学生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亚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长期以来不良风气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媒体的宣传。各种媒体每天都有关于诚信缺失的报道,相反,诚实守信的报道相当少。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在客观上形成一个概念:整个社会缺乏诚信。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诚信行为。学生在生活中时常亲历诚信行为,如菜场上短斤缺两,找零中的假币,对付检查的造假行为,甚至是父母的不守诺言行为等等。这些亲身经历使阅历不多的中学生直接得出结论:"诚信"只在人们的口中。
3.2 中学生中的道德冷漠现象。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表现为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漠然。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存在,这种存在却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济南一女孩因母亲没有给他买新衣服,而与母亲发生争执,对母亲大打出手;一男孩在课堂上打老师,其他的学生在一旁尖叫欢呼,甚至有几个学生蹦蹦跳跳。听到这些消息,能不让家长和老师为学生们心寒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出现来引导我们的中学生走道德的歧途呢?亚社会群体扮演者重要角色。
首先是社會方面的原因,人们在传统的家庭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判断行为是否道德,完全依据是否有利于自己圈内的成员,将关爱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不愿意对圈外成员投递感情。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建,原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开始动摇,传统的道德体系不断被瓦解。
其次是学校方面的原因。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和普遍存在,导致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学生们为了考试、分数、升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智育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但是德育水平跟不上智育的发展。
4.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
面对亚社会认同造成的中学生德育诸多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处理。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是一种社会价值要求,即维护社会和谐的导向性需要。而当前中国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缺失现象严重。只有加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才能在亚社会背景下也能引导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正确发展,培养中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主流文化价值观包括:同情心、义务感、良心、羞耻感、爱心以及奉献,这些都可以统称为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是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可以由以下几点做起:
4.1 要将对学生的教育面向生活,提高其实践能力,杜威指出"生活既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责任心教育才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责任心教育,是以个人的道德生命的发展为目的的。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会和理解责任进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对责任的深刻认识。
4.2 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时要多给学生一份尊重,一份信任。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选择。在价值多元、多样和快速多变的当代社会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求新、求异思维非常突出,他们的生存观、自我保护意识、经济头脑等都比父母教师快得多并与周围世界协调,现代的学生们更加地独立,主体意识更强,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作为教育者,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并正确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 。
4.3 树立榜样,增强影响力。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又是学生模仿的来源,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榜样,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交往中守信用、重承诺,在生活中乐观进取,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起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作者简介:
徐雅莉 ,女,重庆市万州人,大学本科学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