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4-10-21邓胜平
邓胜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英语教学 应用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阶段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素质普遍不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正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任务驱动法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任务驱动法把重点放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任务”为主线,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沟通交流。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组织缺乏实践,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影视等资源扩大信息量和知识面,教学与实践脱节。
2.课堂上师生互动方式简单且机械化,往往“提问式”行为多,“对话式”的少。
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具片面性,不能突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二、任务驱动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任务的设计。任务前活动(Pre-task Phase):教师将背景知识、主题句以活动、问话等形式通过热身环节(Warm-up activity)展示给同学们,目的是要激活学生原来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熟悉主题,预测内容,激发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为正式的课文学习做准备。
(1)任务中活动(Task Cycle):首先学生执行任务,然后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在这个阶段,要科学设计任务,充分考虑到任务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合理组织教材结构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尽量使材料能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观经验相联系。
(2)任务后活动(Post-task):学生通过各组报告来分析各组执行任务情况;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2.教学过程的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了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素质。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教材功能的转变: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师要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在大容量教材中各取所需,并形成能力。
(4)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语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评价体系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它既是对前面工作的一次总结与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一次规划。
(1)评价原则更科学,更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在评价时,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兴奋点和成就感。注重过程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实施有效评价,以达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组内互评:主持式评价,由组长主持,组员自评和互评。 组间互评:交流式评价,体现协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协作。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评:教师根据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的结果,在任务完成时给每位参与任务的成员一个综合评价,这不仅指的是一个成绩,同时还对任务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的细节进行点评。
(3)评价方法更灵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内容多样性和学生主体个性化,将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法运用其中。例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进步,采取鼓动激励的方法;对少数突出成绩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更高要求,使之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有利因素。多引导,多激励,使之树立赶超别人的信心。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法,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意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茜.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6).
[2]郑恩娟.高职综合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与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