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导师制的探讨
2014-10-21朱焱余永伟郑建明
朱焱 余永伟 郑建明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导师制是导师针对固定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在病理科实行住院医师导师制,按照学生的个性和经历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病理学
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住院医师。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1921年,并且已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培训大纲和执行办法,但全国各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为适应国际形势提高我国医师的专业水平,2010年上海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在全市实行统一其标准[1]。
然而现阶段的住院医师管理模式也需要做不同的改良和尝试性的探索,以往病理医生培训基本还是处在一个“传、帮、带”的模式当中,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病理学是一门重要桥梁学科,其任务是让学生在认识疾病病理变化的同时学会如何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找到诊断依据,得出正确诊断。在临床病理教学中建立导师制教学平台,缩小教学单位,重塑师承关系,逐步实现教育个体化的观点。
一、导师制的起源及发展
导师制是导师针对固定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剑桥大学在实施学分制后,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开始实施导师制[2]。导师制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通过给学生指定导师,并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的教学方法。导师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學计划。实行阶段导师制对于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临床专业技能强化、科研思维养成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病理住院医师的学习目标
医学生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只获得了在工作中能够使用得上10%医学基础知识,其余90%要通过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才能取得。导师制要求住院医师通过在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病理学技术、临床病理取材等基本技能,培养病理诊断和尸检诊断的思维方法。最终使住院医师胜任临床病理工作要求,成为合格的病理诊断人才。
三、明确病理住院医师导师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对病理学医学生而言,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但能够掌握处理常见疾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病理学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言动态,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尤其是对病理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见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导师必须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培养对象在不同阶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指导督促住院医师的工作及学习,定期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导师制保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序进行,促进了青年住院医师顺利成长。在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组织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交给学生。
四、病理导师制实施的方法
临床病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对手术等标本对疾病进行及时、准确地做出病理学诊断。因此结合病理科的工作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导师制是,应采用以下具体办法:
(1)导师每年带教1-2名住院医师。(2)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因此学生首先要认真复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学习病理学。(3)临床工作中,将所带教的住院医师和导师安排一起值班,并采用分阶段带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理的实践技能包括病理技术和取材,首先学生观摩导师取材、切片和染色。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操作导师在一旁指导,最终到达独立操作的能力。临床病理诊断主要培养学生诊断思维能力,也可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先在多头镜下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病变,经过一段学习,学生可初步做出诊断再由导师复诊。(4)尸体解剖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对疾病的系统化学习。住院医师通过尸检可明确诊断,查明死因,又能认识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最终死因。(5)科室应组织定期集体授课,并按各个系统分阶段进行。从常见病到疑难病理,让学生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系统的学习。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种读片会。(6)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有效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的重要方式,导师也可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安排每月末住院医师集中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的方式进行。
五、病理导师素质的提高。
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导师的技能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更关键的是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阶段等具体情形,有针对性地正确应用,从而达到与学生间出现“化学反应”。医院、科室也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方式,对导师有计划地培训,提升他们的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和激励技巧,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可疑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对于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病理专科医师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在管理、考核及评价方面有待完善,将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考评制度,以促进导师制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妙霞,朱明华.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责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36,144.
[2]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60.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学教研室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