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4-10-21姚志华

基层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程特点教学探讨混凝土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南充 637900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本文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规律,结合已有教学实践经验,从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等方向入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教学措施和体会。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探讨;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当前,随着全球知识化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土木专业的专业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应紧跟国家和时代的要求,着眼于应用型、技术型综合人才为目标,从课程的开设特点及目标、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等方向做出探讨和研究,为课程的更一步的开发和专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 混凝土结构课程目标及特点

对于土木工程专科学生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混凝土结构中组合的五大基本构件和整个结构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设计计算,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实际工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且能提供一些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能快速适应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

该课程主要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1公式多且复杂

该课程每一章均有大量的英文字母、希腊字母和各种经验系数等融合的庞大公式阵容,而且同一字母在不同章节又有不同含义,同时公式的推导需要很强大的数学和力学基础,并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很高,对于专科同学要完全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难度很大;

1.2经验性强

该课程的前置基础课程有建筑力学,主要含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中是假定材料是单一、均质、各项同性的弹性材料,而钢筋混凝土不是理想弹性或完全弹塑性材料,所以力学中的公式和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和使用,故本课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實验数据和经验数据,最终的规范是结合了理论、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条件的。当然还应当注意理论和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3实用性强

该课程含有混凝土结构设计环节,是直接与工程实例完全结合,不同于数学、力学等其他基础课程。例如荷载的计算方法、系数的选取、承载力计算、配筋计算等都是直接能面临实际工程的相关计算的。

1.4灵活性强

结构设计内容有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配筋构造、施工方案等,既应满足结构的安全可靠又要满足经济合理。应经过方案比较,综合考虑使用、材料、造价、施工等方面确定最终结果。这一点和之前力学课程或其它基础课程就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思维。

2 教师教学方式探讨

2.1 调整教学目标

由于该课程章节内容一般的教材都是设置了10个章节以上,且章节内容多且难度大,但是课程的学时又有限。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定性分析上,对公式推导部分和系数、字母的记忆不做过多要求,只要求同学们能做到以后能查规范或书本灵活使用公式、快速查阅各种规范、表格或数据;同时淡化题海战术,更多的给同学们传递一种基本原理。基于上述讲到的课程特点和性质,在教学中要“强化理论根源,弱化纯公式推导;强化定性认识,弱化死搬硬套”。

2.2 明确教学主线

混凝土结构原理部分整体按照结构两个极限状态展开: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整个构架是总分形式,第一部分先是“总”:认识结构材料和组成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第二个部分是“分”之一:对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五类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对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第三个部分是“分”之二:结构的变形和裂缝验算(对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于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基本构件的学习,形成了“理论+设计+构造”的教学主线,认识到这点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同学对单个构件的把握,更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对基本构件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和区别总结。

2.3 多样化教学方式

目前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采用普通课堂教学模式:即PPT和板书相结合。由于课程难度大且综合性强,学生在接触之初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故教师应抛开古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多地在课堂中注入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也就是让同学们建立起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信心,这对于专科学生们尤其重要。

一、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对于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课件都显得很死板,整篇的字母、公式和一堆专业术语堆积起来的文字描述,教师可在描述性的语言采用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形象上的认识同时又能提高兴趣度。结合授课内容,选取典型工程事故实例进行解剖和分析,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寓育人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虽然本课程整体呈现了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但是在教师能切实明白主线和目标之后,对课堂的把控就能有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这样既能摆脱灌入式教学,还能更好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比如可以准备一些小型案例设计题,进行小组PK赛,或者在适当时候采用同学们走上讲台谈谈他们对某个问题的想法等等。

2.4 注重实践和现场

专业课程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在于它能直接与毕业之后的工程实际接轨,这一点必须强化在教师的课程之中。教师要紧密带领同学们学习书本知识,紧扣混凝土等相关规范,同时也不能一味地灌理论的条条框框。可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到工地实习、体验,现场学习钢筋布置、钢筋的锚固、搭接、延伸、弯起等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如何浇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教学,除了更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外,还能激励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3 学生学习方法探讨

上述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教学是“教”和“学”互相磨合的过程。故以下主要探讨一下学生们中该课程的学习中应注意事项。

3.1 改善学习习惯,培养专业素养

对于专科同学们,常年来已经形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学生能成才。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课堂和课外同时锻炼和培养。课堂前需要“五齐”装备齐全:人、书、笔记本、笔和计算器;课堂中严格控制纪律,尤其是学生懒散的学习风气;课堂外组织专业性案例分析作业。让同学们在课堂课内都能感觉到作为土木专业人严谨、纪律而富有责任感的使命。

3.3 优化成绩考核,注重能力提升

针对专业性课程和专科基础的同学们,着眼于目前国家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和能力培养是核心。成绩考核的改革也能成为一支标杆。常规的期末考试已经形成了如高考般的应试教育,同学们一般只能在短期之内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且易形成死板、死记硬背的风气。

未来的考核方式会逐渐淡化卷面考试的格局,对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可以采用“案例设计计算+开卷理论考试”,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体会繁杂的公式、学会查规范、提高计算能力,而灵活式理论考试则采用开卷形式,让同学们真正能认清本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封国,薛志成.《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7,(3).

[2]章雅球,梅庭玉,万芸.《混凝土结构》实践教学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05,(5).

[3]周军文.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姚志华,(1986-),女,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特点教学探讨混凝土结构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方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