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生的水手
2014-10-21朱诺
朱诺
2012年上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观众和奥斯卡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导演李安说:“我在筹备这部电影时,最主要的工具书,便是史蒂芬·卡拉汉的纪实小说《漂流——我一个人在海上的76天》(以下简称《漂流》)。我还要求主要工作人员以及主角必读这本书。通过似禅如诗的文字,卡拉汉把这场漂流的历程,写成面对自己内心的朝圣之旅,发人深省。”
1952年,卡拉汉出生于美国海滨城市波士顿,父亲是名建筑师。年少时,卡拉汉参加了童子军的航海活动,还读完了一本名为《独自驾船环游世界》的书。12岁时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航海家,这比什么都重要。”
1982年年初,卡拉汉参加了横渡大西洋的单人帆船大赛,航程起点在英国西南角的彭赞斯市,终点在加勒比海安提瓜岛。对卡拉汉来说,这次航行不仅是冒险,也是一种逃脱。当时他的生活陷入低谷,希望能在大海中忘却烦恼。
一天晚上,卡拉汉的帆船触礁并沉没,幸亏卡拉汉及时醒来,迅速逃到了救生筏上。这时他离陆地有数千公里,而救生筏还在朝大西洋中心海域漂去……
卡拉汉知道只有到航道上去,才有可能被救起。他估计航道在西边大约500公里的地方,至少需要两周才能到达,而他现在只有不到4升淡水,只够喝大概8天。
除了一柄鱼叉和几样补给品外,卡拉汉又找到了3个太阳能蒸馏器。但反复尝试,却不起作用。
因为一直泡在咸水里,卡拉汉的皮肤上长满了疮,散发出臭味。蒸馏器是他唯一的希望,于是,他拆开其中一个认真研究。最后明白,原来得往里面吹入一定量的空气才行,就这样,蒸馏器终于过滤出了大概一汤勺的淡水。但接下来他还面临另一个难题:他的食物快吃光了。好在海里有大量的鱼,但叉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鱼必须得游到鱼叉的正下方才行。过了十几天,他才叉到了第一条鱼。
海上迷失了15天后,卡拉汉终于漂到了航道上。黑漆漆的夜幕之下,出现了一艘船,卡拉汉点燃了闪光弹,使出全身力气不停地挥舞着,那艘船朝他开了过来,他高兴极了,大声呼喊,举杯一口气喝掉了积攒下来的所有淡水。然而,船从他前方开过去了,直到那艘船过去了很久,他仍坐在那里垂头丧气。
在海上摇晃了一个月后,卡拉汉漂过航道,却仍没人看到他。他开始大发脾气,用拳头打水,任水花四处飞溅。他第一次哭了。
独自漂流了66天后,太阳能蒸馏器底部的过滤布已经全烂了,水源只剩下降雨。70天之后,他的身体和意志都开始停止运转,他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第七十六天,一片绿色映入眼帘,卡拉汉漂到了目的地安提瓜岛以南不到100公里的一座小岛,被渔民救上了岸。这时,卡拉汉的腿部肌肉已经开始萎缩,体重仅有45公斤。在医院住了6个星期之后,他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身体慢慢康复后,卡拉汉把航海中在一条条便笺纸上写下的日志整理成书——为了防海水,他用三层塑料袋将这些小字条保护起来。这就是《漂流》。书中翔实记录了这段航程的一切,书中讲述的不只是他与海洋搏斗的经过,也是他在茫茫大海中的人生体悟,字里行间交织着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深深吸引了许多从未航海的读者。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卡拉汉的故事,他也变得积极、自信,开始给多家媒体写文章,担任航海顾问。“有很多人来找我,除了空难、海难和雪崩的幸存者,还有那些癌症患者和其他被疾病折磨的人、意外事故或家暴事件的受害者。我发现,我的故事触到了人们最普遍的疑惑:应该怎样活着。而人性的弱点,恰好是留给我们的机会——因为天生惧怕死亡,所以当死亡临近时,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战胜它。”卡拉汉说。
没空去死。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当一天人生的水手,就算不幸迷航,也要活着回来,说一说惊涛骇浪的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