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2014-10-21田雯

商业文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田雯

摘 要:本文以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为背景,立足于大庆油田实际经济和政治环境,重点探讨在多元化经济环境中,作为老牌国有油气生产企业,在内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走出去”的外部市场开发战略,继续保持国有企业辉煌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国有;油田;安全;效益;市场开发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40年来,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70年代我国农村地区出现水体污染问题,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对应的整治保护法律法规,成立了国务院环保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时地针对水体污染的环境问题作出了相应对策,但是由于水体污染问题范围广,程度深,所以它也一直存在着;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自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城市污染转移农村、乡镇企业污染、水土流失、水污染及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政府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方案并计划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些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了出现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大力推行以增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战略,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方针,不断加大农业开发强度,能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大量现代农业生产投入——化肥、农药、农膜等得到了广泛应用,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水平和生产总量也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并呈恶化趋势;在2000年至今的时间中,农村环境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有一直存在的水污染、农膜、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也新增加对农业环境的综合整治,开设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并鼓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二、走生态经济之路的理论意义

(一)生态经济的定义:生态经济具体是指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改变已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到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得一次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污染物变为另一次生产系统的生产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只有彻底响应国家号召,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走生态经济之路的实例

(一)山西省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山西是北方果品的主产省,像汾州核桃、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万荣橘蜜柿、平顺花椒等,都为众人所知。2009年11月20日,面对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现状,山西省提出发展核桃、红枣、仁用杏、柿子、花椒等五大干果经济林基地,加快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的思路。现代林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现代林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与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是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山西的干果经济林要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生态富省,产业富民。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供工作岗位,给人民带来富裕美满的生活。

(二)承德的风力发电:由于一次性能源越来越少,价格趋势走高,国际上对可代替的再 生能源加快了开发利用速度, 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以风力发电为动力的生态经济。可以尽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依靠发达地区的落后产能淘汰到贫困地区,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的再污染的现状。承德市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主要依靠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承德市在围场,丰宁等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这样既增加了承德市生态经济的收入,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映射,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四、走生态经济之路的未来前景

(一)生态经济之路的战略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在西藏等地开展草原生态奖励补助试点,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现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结合。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经济之路的意义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资源和环境是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贫困地区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是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2、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结论

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多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到世界强国的水平,但是随着国家贫困线的提高,未来的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仍将只多不减,最新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微做调整,但数量未变,所以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仍然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开辟了一条新型发展之路,即走上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想协调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张笑兰.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86,2(3): 32-33,58

[2]郭士勤,蒋天中. 农业环境污染及其危害[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1(00): 24-25

[3]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25(3):1-5.

[4]徐曼.改革开放30年环境保护大事记. 环境保护. 2008.11 A.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环境清洁工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漫观环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