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泰国本土教材《基础汉语》看汉语教材国别化

2014-10-21王淑华

出版科学 2014年5期

王淑华

[摘 要] 《基础汉语》是泰国本土汉语教材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本文在探讨《基础汉语》编写得失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编写汉语国别教材的一些认识:中外合作是加强国别教材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加强汉外对比,使国别教材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特征在教材构件中同时体现;要融合各种流派教学法的精髓,为我所用;发挥语料库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手段保证教材的难度适合相应的学习者;应同步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材,再版时内容与形式要及时更新。

[关键词] 《基础汉语》 汉语教材 国别化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5-0042-06

Suggestions on Localized Chinese Textbook: An Analysis of Basic Chinese in Thailand

Wang Shuhua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Basic Chinese is one of series of local Chinese textbooks in Thailand which enjoys a great impact. After discuss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asic Chinese,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on compiling localized Chinese textbooks in Thailan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local compilers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xperts helps successful compiling of refined localized Chinese textbooks. Second,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ai and Chinese may help to project the surface features and in-depth features of the localized textbooks in the composing parts of the textbooks. Besides, adaptive use of different pedagogies should be made to help teaching. Furthermore, a corpus can ensure that localized textbooks are designed with proper difficulty. Also related supporting para-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devised and proper update should be made when new editions of the textbooks come out.

[Key words] Basic Chinese Chinese textbooks Localized textbooks

21世纪,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迅速发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不断攀升。在海外汉语教学方面,泰国拥有多个世界第一:第一个将汉语教学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第一个邀请中国汉语教学志愿者,第一个将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纳入国家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第一个建立孔子课堂[1]。据泰国教育部不完全统计,目前泰国共有3000多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达80多万,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尽管目前泰国汉语教学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曾有多位有识之士指出,海外汉语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在师资短缺和教材适用方面,泰国同样如此[2]。尉万传曾就华文教材问题在120名泰国大学生和30位教师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学生和90%以上的教师对教材不满意[3]。可见,虽然市场上可选教材很多,有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美国等地引进的,也有中泰合编、泰国自编的等,但能够适合泰国具体情况,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高质量教材依然较为缺乏。

汉语教材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胡明扬所言,“教材体现了语言教学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4]。有鉴于此,本文以泰国本土教材《基础汉语》[5]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这只“麻雀”的深入解剖来探讨编写国别化汉语教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基础汉语》的优点

黄汉坤指出,《基础汉语》吸取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西方许多基础汉语教材的精华,为当时泰国最具规范性的汉语教材[6]。他认为,就泰国出版的汉语教材而言,若要取得成功,教材必须有汉泰对照的词语表和发音对照表;正文内容合乎泰国历史背景、人文景观,尤其是人名和地点;语法解释要用泰语作为解释或讲解的语言。这三点《基础汉语》都做到了。此外,《基础汉语》对其他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值得今天编写国别化汉语教材借鉴。

1.1 繁简字并用,符合泰国汉字使用现实

泰国的汉语教学脱胎于华文教育,拥有近300年历史。最早的有一定规模的正式华文学校是1852年9月吞武里府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1851—1910年是泰国华文教育的创建阶段;1910—1940年是发展阶段;1940—1990年的50年间,泰国的华文教育事业步履艰难,几乎灭绝;1990年以后为新生阶段,逐年发展[7]。泰国的汉语教学早期主要由“台湾侨务委员会”推广,使用的是繁体字。中国大陆大力推行简体字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段时间,由于政治原因,泰国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使用简体字进行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才宣布取消这一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华文学校可教授简体字。这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在很长时间内泰国使用的汉字都以繁体字为主。目前,泰国8份中文报纸中[8]只有《中华青年报》以简体字排版,泰国的中文出版物、广告牌也大多使用繁体汉字。1990年以后,由于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泰国和中国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简体字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在2004年汉办成立以前,简体字汉语教材也非常少见。面对这样的现实,《基础汉语》采用以繁体为主、繁简并用的策略是非常合适的。endprint

1.2 贯彻文化本土化原则,表现出鲜明的国别特征

国别化汉语教材的表层特征包括4个方面:书籍的装帧及设计、注释语言为本国语言、课文适当地照顾本国一些情况、符合所在国汉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9]。这四个方面除装帧设计外,《基础汉语》都做得很好。

考虑到教材主要的使用对象是初学者,且是在泰国学习汉语,《基础汉语》涉及的生活习俗、环境、国情等都是以泰国为主,兼及中国。譬如教材中出现的处所词“是隆路、素坤逸路、沙吞路、曼谷、华欣、清迈”等,菜名“凉拌冬粉根、蚝油炒芥兰、牛肉辣汤”等,都是泰国人熟知的。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18℃,水果品种丰富,季节划分(分为夏季、雨季等)不同于中国,这些国情在教材中均有所反映。在词汇学习中还出现了一些泰语特色词或常用词,如“佛历、果子水、柠檬汁、汤果条”等。这些都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国别特征。

这种做法优势非常明显。因为教材内容是学习者熟知的内容,情境是他们熟悉的情境,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在交际时只需考虑语言形式,而不需要考虑交际内容,这对增加话题数量、拓宽话题范围是极为有益的。

1.3 吸收心理学成果,注重从学习者需求出发

在《基础汉语》生词、会话、句型、解释、温习、应用、作业、笔顺八个部分中,除笔顺外,其他部分均有非常准确的泰语翻译。这对处于“零起点”或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有利于减少他们对汉语的畏惧情绪,增强自信心,降低焦虑感,获得更多有效的语言输入。

一般认为,习得一种语言现象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等阶段。《基础汉语》的前七个部分正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完整地实现了这些环节。学习者接触生词和会话是感知环节;句型、解释部分帮助学习者理解所感知的重要句型和词语;温习部分是用新学的重点词语造句,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部分以问答形式巩固会话中学得的生词、句型等,并要求学习者根据不同的提问方式做出不同的回答;作业是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此外,在温习和应用部分,会话中学得的生词得以多次重现,这对促进汉语学习,巩固记忆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4 重视发音和对话训练

在《前言》里,巴屏博士明确指出,本套教材重视发音和对话,并明确要求每周要安排时间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训练,学习者自己也要进行问答训练,应用部分更是重点练习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方式。练习安排中,大部分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朗读、汉泰互译的题型。相对来说,教材关于写的技能训练薄弱一些,这跟编者的编写理念有一定关系。在前言中,编者强调“一个孩子是先学会说话然后学习写字”,“(在初级阶段)汉字不是学习的最重要部分”。

2 《基础汉语》的不足

《基础汉语》历次再版的具体信息显示:1994—2003年,两次再版,年销量在1000册上下;2004—2005年,年销量约1500册,有较大幅度的上涨;2006年是个高峰,再版时印了3000册,一年后又再版;但2008年以后又恢复了年销量1000册上下的水平。这与21世纪泰国学习汉语人数快速上涨的现实是不匹配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泰国政府大量引进中国大陆教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基础汉语》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2.1 过度使用泰语和拼音,不利于养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和汉字意识

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有必要使用母语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理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有没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彻头彻尾地翻译呢?《基础汉语》除笔顺外的七个部分都有泰语翻译,这种处理方式在消除学习者畏惧感的同时也产生一个明显的负效应:喧宾夺主。学习者对泰语过于依赖,看了翻译以后觉得自己都懂了,从而没有兴趣和动力用汉语参与句型操练和交际活动,因此不能在语言环境中体会句型的使用。邓恩明具体说明了过度使用翻译的不利之处,“有了这个翻译作依靠,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所学语言(汉语)也能发挥认知的功能……这会影响学生习得能力的发挥,而且误导学生,似乎汉语只是在做练习时用用,真要理解教材只有使用母语”[10]。

拼音的使用也是如此。拼音仅是一个工具,但《基础汉语》对拼音的依赖性太强。即使到了下册,仍然是全程拼音,甚至附录的生词索引都采用拼音形式。而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接触到的多是汉字,这不利于学习者形成汉字意识。

泰语和拼音仅仅是辅助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在教材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使用比例,过犹不及。随着学习时间加长,学习者汉语水平提高,有必要逐渐减少泰语和拼音的比重,直至仅在少数环节中出现,如下册中拼音仅在生词部分使用,泰语翻译仅在句型和解释部分使用。

2.2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没有吸收当代教学法的精髓

《基础汉语》的编写指导思想是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传统教学法思想,没有吸收交际法、任务法等当代教学法的精髓。传统教学法多关注语言的形式,当代教学法多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使用。《基础汉语》以1978年出版的《汉语基础对话》为基础修改而成,用于指导编写的教学法思想主要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准确地说是较好地融合了这两种教学法的优点。但在交际法和任务法成为当代教学法的主流之后,《基础汉语》并没有在再版时及时对主体内容进行修改,导致缺陷明显。

《基础汉语》虽然重视言语技能训练,但缺乏交际性练习,对将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基础汉语》练习题的数量一般是两到三题,题型有朗读、转换、替换、选词填空、完成句子、翻译、回答问题等,这些练习主要属于机械性练习和理解性练习。但仅在课堂上机械地操练句型,弄清语言结构的用法,不在交际性或准交际性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话,是很难直接将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的。而且,《基础汉语》的课文内容多是一问一答的对话,情景的真实性和交际性不强。教材24篇课文中,19篇是仅有两人的一问一答对话形式。课文中出场的人物经常简单地以“人、姓(单音节,如张、李)、身份(售货员、老师、学生、佣人、护士、大夫等)”称之,没有年龄、职业、爱好等基本情况的介绍。学习者很难弄清大部分对话发生的时间与场景,更不清楚其中的人、事、物、场景之间有无联系。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降低了课文的趣味性,而且导致学生很难将习得的句型应用到相应的情境中。endprint

2.3 内容编排没有贯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生词数量、非常用词数量[11]、平均句子长度是衡量对外汉语教材难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基础汉语》上下册相关指标的统计(见表1、表2)可以看出,第一册前5课难度依次提升,差距不大;第二册的课文长度、生词数量、非常用词数量、平均句长和难度系数等与第一册相比,有一个明显的梯度,这些是合理的地方。但第一册第6课之后,难度系数不仅明显提高,而且忽高忽低,譬如第7课和第12课,课文总长度、非常用词数量、平均句长均远远超过平均数。第二册第7、8课无论是从生词数量、课文总字次还是从难度系数来说,都适合放入上册,第11课的生词数量超出平均数68%,浮动幅度过大[12]。

统计还显示,《基础汉语》在确定生词方面随意性比较强,有几种不适合作为生词出现的语言单位也出现在生词中。一是非双音节短语,如“说故事、打电话、做买卖、摘下来、上礼拜、上星期、百货公司、长途电话、电话总机、电话分机”等。二是固定搭配,如“跟……借、也……也、既……又、或是……或是、连……都、虽然……可是……、除了……(以外)(另外)还……、像……似的”等。三是常用口语,如“别客气、就是了、在我看来、哪儿的话、可不是吗、怎么回事”等。

此外,《基础汉语》的读者主要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在他们刚刚学完拼音后就要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生词,且是繁体字和简体字同时接触,即使仅仅要求认读,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4 部分表达方式、标音等细节方面,规范性有待加强

规范性是对教材课文的基本要求,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14]。《基础汉语》的规范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经常出现汉语中较少使用的或不正确的表达方法。

在《基础汉语》上下册中,表达疑问时使用最多的是正反疑问句[15]中的后删略式“VO不/没V”,如“您看书不看”“你给我大表不给”“你敢去不敢”“你喜欢看书不喜欢”等。但在汉语中,正反疑问句不是一个高频形式,而且在4种正反疑问句的表达形式中,使用较多的是符合经济原则的最简式和突出疑问焦点的前删略式。因此,“VO不/没V”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使用频率不高的疑问形式。

《基础汉语》在对形容词进行否定时,经常使用“不很+A”的形式,较少使用“不太+A”的形式。笔者通过查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北京口语语料库,对这两种表达形式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比对(见表3),可以看出,“不很+A”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不太+A”,即使“不很高/不太高”“不很大/不太大”两组结构在CCL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比较接近,但在口语语料库中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教材对这两种形式,至少应该同时予以介绍。

此外,《基础汉语》教材中还有一些不正确的述补搭配,如“我说不懂中国话”(上册P54)、“三个月的时候我可以说好些”(下册P17)、“相信你的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得很多的”(下册P270)等。

第二,一些表达方式不符合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观。比如,在课文对话中,教材多次直接以单音节姓氏作为称呼,如“李、王、陆、刘”等,这容易给学习者带来一个错觉,即汉语的姓可以单用。直接以“人”“职员”称呼不是汉语的表达习惯。又如第一册第5课“多少钱”,王小姐买东西询问“我就给二百五,你卖不卖”。汉语中“二百五”是个俗语,一般用于嘲笑有点傻气、做事莽撞的人,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一般会尽量避开250元的价格。再比如第二册第4课“打算去旅游”,婉娜说“我们要是跟你们一块儿去,你们带来的东西恐怕就不够吃了”,王回答说“你们也可以带一点儿吃的来。你们吃你们的,我们吃我们的,谁也不必多花钱了”。王的回答从形式上来说是非常地道简洁的汉语,但内容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国人大都比较好客,实施AA制时多半会事先约定,因此在王主动邀请婉娜的时候一般不会提出采用AA制的建议。

第三,一些拼音标注有误,还有别字。比如第二册第32页“长(张)得一模一样”,“模”是一个多音字,此处误标为“m€蟆保坏?1课中的“开方(房)子”“请再来一次(此)”“我想我也是(使)得了感冒了”等句均有错别字。又比如第一册第279页,将“我们在那儿住了八个月了”中的“八”标为阳平。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八”基本读本调;部分学者认为“八”的变调情况属于可变可不变;《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删除了以前在“八”下面的提示内容。所以,“八”标阳平的做法值得商榷。

2.5 缺乏配套教学资源,形式和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就《基础汉语》而言,没有与之衔接的纵向的初级、中级、高级教材,也没有与之配合的横向技能训练教材,更没有教师用书、资源包之类的辅助材料,给选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

在形式上,《基础汉语》上下册均为单色印刷,没有图片,仅有字体和字号之别,这容易引起眼部疲劳,且不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内容方面,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如第二册第10课“给朋友打电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正要到电话局打长途电话”,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电话、手机未普及时的情况,但现在手机已成为常用通讯工具,因此课文内容应进行相应调整。

3 关于编写国别教材的一些认识

3.1 加强中外合作,提高国别针对性

从对《基础汉语》优缺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缺点主要与教材主编巴屏博士的个人背景有关。巴屏博士母语为泰语,汉语为第二语言,相对而言,他对泰国和泰语的认识更为深刻,对汉语及汉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在编撰国别汉语教材时,如果中外专家能通力合作,将极大地促进教材质量的提升。

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可以分为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两种类型。但即使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每个国家的国情也不一样,对待汉字的态度也有区别。譬如,新加坡主要使用简体汉字;日韩学生有较好的汉字基础,读写能力比较强;东南亚一些国家华人后代的听说能力比较好。此外,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校的汉语学习者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教材要因国而异、因人而异。endprint

海外不同学校一线教师的优势是熟悉汉语学习者的针对性需求[16],对学习者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常见偏误和学习难点等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中国语言教学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汉语及汉文化知识,熟悉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能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所以,中国语言教学专家要加强与海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沟通,与当地一线教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汉语国别教材。

3.2 加强汉外对比,突出国别语言文化特征

对外汉语教材一般由生词、课文、词语解释、语法点、练习、文化知识等几个部分组成。《基础汉语》的优点提示我们,在编写国别汉语教材之初,应该对国别特征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有一个通盘考虑。例如,生词中应该包括一部分所在国的常用词和独有词,加强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各方面的对比,根据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并贯穿教材始终,使语音训练、语法教学有明确的针对性。选定课文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国别的国民关注的话题,要处理好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例和关系。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当地通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确定题型和题量。最好能做到一看教材的装帧设计和课文内容,就大概知道是针对哪个国家或哪个区域的学习者的。

3.3 汲取各种流派教学法精髓,指导国别化汉语教材建设

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任务法,外语教学法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不断出现折中化或者说综合化的趋向,如认知法、自觉实践法、“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17]、认知功能法[18]等。语言本身有各种差异,学习主体的自然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又千差万别,不能期待某一种教学法能够解决汉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要注意汲取不同教学法的精髓贯彻到教材编写之中。

3.4 充分发挥语料库作用,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等级大纲

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两者在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适用于国内的各种等级大纲、教材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外。因此,很多大陆出版的汉语教材在海外往往“水土不服”。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初级汉语》,共6册,前两册在泰国各类学校或学习班中用得最多最广,而后4册由于“坡度”太大,导致较少使用[19]。所以,迫切需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各种等级大纲。

目前,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水平,以大型语料库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来确定词汇大纲,保证常用词的复现率,控制超纲词的数量和课文总长度及平均句长,把握入门级、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阶段教材之间的坡度与衔接,是完全可行的。

3.5 同步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方便师生教学与学习

传统的文本教材对学生只能进行视觉刺激,而立体化教材集图、文、声、像、网络于一体,可对学生实行多种途径的刺激,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体会编者的意图,获得更多教学法、教学技巧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注 释

[1]于景浩.走进泰国感受汉语热 汉语教学助推当地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2-07-23

[2][7][19]李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南洋问题研究,2005(4)

[3]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5]《基础汉语》是泰国本土汉语教材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由朱拉隆功大学1994年出版,泰籍资深汉语教师Prapin Manomaivibool博士编著,七次再版。全书共两册,每册12课,属于侧重于听说训练的综合型教材,主要供泰国大学一年级汉语专业使用。主编巴屏博士是朱拉隆功大学汉语专业创始人,也是泰国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的主要开创者。1967年被选派去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和语言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泰国汉语教育界享有极高声望,朱拉隆功大学授予其终身教授资格。

[6]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8]这8份报纸分别是《世界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日报》《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曼谷时报》《中华青年报》。

[9]李禄兴,王瑞.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M]//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邓恩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心理学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11]非常用词是指丙级词、丁级词和一些不能见字知义的超纲词,如原子笔、花费、久、礼拜等。牛肉、第一、上月、书桌等词虽然是超纲词,但习得难度不大,不在统计范围内。地名(如大城、曼谷、素坤逸路等)、菜名(如糖醋鱼、凉拌生木瓜、蚝油炒芥蓝等)还有所指为常见事物的词语如火车站、飞机场、果汁等超纲词也未统计。这种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2]当然,不是说课文应该完全按照难度系数来排序,毕竟非常用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课文短不代表难度低,还要看它的词汇构成、语法项的数量等指标。但不可否认,这是个重要的参考。

[13] 张宁志.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14]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15]汉语完整的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是“VO不/没VO”,它有几种删略形式,分别是前删略式“V不/没VO”、后删略式“VO不/没V”、最简删略式“VO不/没”。

[16]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17]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8]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3-12-23)endprint

海外不同学校一线教师的优势是熟悉汉语学习者的针对性需求[16],对学习者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常见偏误和学习难点等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中国语言教学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汉语及汉文化知识,熟悉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能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所以,中国语言教学专家要加强与海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沟通,与当地一线教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汉语国别教材。

3.2 加强汉外对比,突出国别语言文化特征

对外汉语教材一般由生词、课文、词语解释、语法点、练习、文化知识等几个部分组成。《基础汉语》的优点提示我们,在编写国别汉语教材之初,应该对国别特征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有一个通盘考虑。例如,生词中应该包括一部分所在国的常用词和独有词,加强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各方面的对比,根据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并贯穿教材始终,使语音训练、语法教学有明确的针对性。选定课文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国别的国民关注的话题,要处理好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例和关系。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当地通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确定题型和题量。最好能做到一看教材的装帧设计和课文内容,就大概知道是针对哪个国家或哪个区域的学习者的。

3.3 汲取各种流派教学法精髓,指导国别化汉语教材建设

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任务法,外语教学法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不断出现折中化或者说综合化的趋向,如认知法、自觉实践法、“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17]、认知功能法[18]等。语言本身有各种差异,学习主体的自然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又千差万别,不能期待某一种教学法能够解决汉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要注意汲取不同教学法的精髓贯彻到教材编写之中。

3.4 充分发挥语料库作用,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等级大纲

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两者在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适用于国内的各种等级大纲、教材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外。因此,很多大陆出版的汉语教材在海外往往“水土不服”。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初级汉语》,共6册,前两册在泰国各类学校或学习班中用得最多最广,而后4册由于“坡度”太大,导致较少使用[19]。所以,迫切需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各种等级大纲。

目前,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水平,以大型语料库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来确定词汇大纲,保证常用词的复现率,控制超纲词的数量和课文总长度及平均句长,把握入门级、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阶段教材之间的坡度与衔接,是完全可行的。

3.5 同步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方便师生教学与学习

传统的文本教材对学生只能进行视觉刺激,而立体化教材集图、文、声、像、网络于一体,可对学生实行多种途径的刺激,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体会编者的意图,获得更多教学法、教学技巧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注 释

[1]于景浩.走进泰国感受汉语热 汉语教学助推当地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2-07-23

[2][7][19]李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南洋问题研究,2005(4)

[3]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5]《基础汉语》是泰国本土汉语教材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由朱拉隆功大学1994年出版,泰籍资深汉语教师Prapin Manomaivibool博士编著,七次再版。全书共两册,每册12课,属于侧重于听说训练的综合型教材,主要供泰国大学一年级汉语专业使用。主编巴屏博士是朱拉隆功大学汉语专业创始人,也是泰国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的主要开创者。1967年被选派去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和语言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泰国汉语教育界享有极高声望,朱拉隆功大学授予其终身教授资格。

[6]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8]这8份报纸分别是《世界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日报》《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曼谷时报》《中华青年报》。

[9]李禄兴,王瑞.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M]//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邓恩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心理学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11]非常用词是指丙级词、丁级词和一些不能见字知义的超纲词,如原子笔、花费、久、礼拜等。牛肉、第一、上月、书桌等词虽然是超纲词,但习得难度不大,不在统计范围内。地名(如大城、曼谷、素坤逸路等)、菜名(如糖醋鱼、凉拌生木瓜、蚝油炒芥蓝等)还有所指为常见事物的词语如火车站、飞机场、果汁等超纲词也未统计。这种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2]当然,不是说课文应该完全按照难度系数来排序,毕竟非常用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课文短不代表难度低,还要看它的词汇构成、语法项的数量等指标。但不可否认,这是个重要的参考。

[13] 张宁志.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14]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15]汉语完整的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是“VO不/没VO”,它有几种删略形式,分别是前删略式“V不/没VO”、后删略式“VO不/没V”、最简删略式“VO不/没”。

[16]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17]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8]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3-12-23)endprint

海外不同学校一线教师的优势是熟悉汉语学习者的针对性需求[16],对学习者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常见偏误和学习难点等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中国语言教学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汉语及汉文化知识,熟悉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能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所以,中国语言教学专家要加强与海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沟通,与当地一线教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汉语国别教材。

3.2 加强汉外对比,突出国别语言文化特征

对外汉语教材一般由生词、课文、词语解释、语法点、练习、文化知识等几个部分组成。《基础汉语》的优点提示我们,在编写国别汉语教材之初,应该对国别特征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有一个通盘考虑。例如,生词中应该包括一部分所在国的常用词和独有词,加强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各方面的对比,根据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并贯穿教材始终,使语音训练、语法教学有明确的针对性。选定课文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国别的国民关注的话题,要处理好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例和关系。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当地通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确定题型和题量。最好能做到一看教材的装帧设计和课文内容,就大概知道是针对哪个国家或哪个区域的学习者的。

3.3 汲取各种流派教学法精髓,指导国别化汉语教材建设

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任务法,外语教学法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不断出现折中化或者说综合化的趋向,如认知法、自觉实践法、“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17]、认知功能法[18]等。语言本身有各种差异,学习主体的自然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又千差万别,不能期待某一种教学法能够解决汉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要注意汲取不同教学法的精髓贯彻到教材编写之中。

3.4 充分发挥语料库作用,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等级大纲

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两者在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适用于国内的各种等级大纲、教材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外。因此,很多大陆出版的汉语教材在海外往往“水土不服”。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初级汉语》,共6册,前两册在泰国各类学校或学习班中用得最多最广,而后4册由于“坡度”太大,导致较少使用[19]。所以,迫切需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各种等级大纲。

目前,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水平,以大型语料库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来确定词汇大纲,保证常用词的复现率,控制超纲词的数量和课文总长度及平均句长,把握入门级、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阶段教材之间的坡度与衔接,是完全可行的。

3.5 同步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方便师生教学与学习

传统的文本教材对学生只能进行视觉刺激,而立体化教材集图、文、声、像、网络于一体,可对学生实行多种途径的刺激,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体会编者的意图,获得更多教学法、教学技巧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注 释

[1]于景浩.走进泰国感受汉语热 汉语教学助推当地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2-07-23

[2][7][19]李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南洋问题研究,2005(4)

[3]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5]《基础汉语》是泰国本土汉语教材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由朱拉隆功大学1994年出版,泰籍资深汉语教师Prapin Manomaivibool博士编著,七次再版。全书共两册,每册12课,属于侧重于听说训练的综合型教材,主要供泰国大学一年级汉语专业使用。主编巴屏博士是朱拉隆功大学汉语专业创始人,也是泰国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的主要开创者。1967年被选派去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和语言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泰国汉语教育界享有极高声望,朱拉隆功大学授予其终身教授资格。

[6]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8]这8份报纸分别是《世界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日报》《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曼谷时报》《中华青年报》。

[9]李禄兴,王瑞.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M]//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邓恩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心理学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11]非常用词是指丙级词、丁级词和一些不能见字知义的超纲词,如原子笔、花费、久、礼拜等。牛肉、第一、上月、书桌等词虽然是超纲词,但习得难度不大,不在统计范围内。地名(如大城、曼谷、素坤逸路等)、菜名(如糖醋鱼、凉拌生木瓜、蚝油炒芥蓝等)还有所指为常见事物的词语如火车站、飞机场、果汁等超纲词也未统计。这种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2]当然,不是说课文应该完全按照难度系数来排序,毕竟非常用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课文短不代表难度低,还要看它的词汇构成、语法项的数量等指标。但不可否认,这是个重要的参考。

[13] 张宁志.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14]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15]汉语完整的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是“VO不/没VO”,它有几种删略形式,分别是前删略式“V不/没VO”、后删略式“VO不/没V”、最简删略式“VO不/没”。

[16]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17]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8]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3-1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