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天险茶山关
2014-10-21钱贻先张明友
钱贻先+张明友
茶山关位于遵义县尚稽镇西南,是乌江中游河段上一个险峻的关隘,古人有“乌江无安渡,茶山尤险极”之叹。
心中吟诵着《长征组歌》的诗句“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我们循着古道,登上凌空的黑象山顶,极目远眺——但见万山起伏,群岭俯仰,气象万千。古战场关上营,就在这“象背”之上。这里是控扼雄关、克敌制胜的制高点,也是历代守关将士的营盘。营盘内乱石成堆,草木葳蕤,营垒墙址依稀可辨;营盘外战壕环绕,随处可见掩体洞穴。关上营是古播州西南沿和清前四川行省南陲的重要防线之一,它凭借大江、险道和独特的山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是兵家频争的要塞。当年杨尚昆将军率领的红军抢渡乌江,这里就是战场。
山垭右边,雄踞着嵯峨的舍身崖。站在舍身崖上,头上苍鹰盘旋,崖下江流汹涌,绝壁千仞,涛声震天,令人胆寒。相传舍身崖是一位仙女舍身救采药翁的地方,对岸莲花岩旁的紫竹林中曾建庵纪念她。遥看对岸,紫竹林尚在,紫竹庵早已荡然无存。记得上一次去莲花岩,在紫竹林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老人是当年红军抢渡乌江攻克茶山关的见证人,紫竹庵的尼姑是她的老姐。她说,老姐是个苦命人,为抗拒财主逼去当小妾而出家为尼。当年红军抢渡乌江,要砍竹扎筏,她满口答应,说啥也不收钱。竹筏上要铺木板,她叫人拆下紫竹庵的门板送到江边。红军渡河走了,她也走了。后来,紫竹庵被敌人夷为平地。我们想,老姐参加了红军,她就是乐于救人出水火的仙女,将永远活在后世人的心里。
返回山垭,沿江岸九曲十八盘的小道拾级而下。这小道,大多是前人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岩而成,曲又弯,陡而窄,称为“悬路”。
下到河边渡口,沿乱石滩而上,忽见江中礁石林立。有几个特大的礁石十分像羊,引颈注视着奔腾咆哮的江水,这就是有名的羊颈滩。
顺渡口而下是马颈滩。与羊颈滩相比,这里江面较宽,江水看去似乎平静,但细观却激流澎湃,浪涌波旋。当年红军在这里抢渡乌江,几只竹筏不幸被冲入此滩,在江中盘旋打转,是几位助红军抢渡的船工,冒险驾小筏入滩援救,红军战士才得以安全脱险。几位船工英名传世,其中一位名叫黄德全的船工,其生前的照片还挂进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中。
乘船渡江,船先要沿江边逆流斜行而上。年轻的船工告诉我们:“江心暗流太急,得避开锋芒。”船到中流,船工将船头拨转,急速划桨,劈波斩浪,冲过江心,顺流而下,就到了对岸。船工说,这叫顺其自然。我们忽然明白,这渡河正如人生之路,有时不走点弯路,是无法到达彼岸的。
乌江峡谷中的小景观颇多,奇石、怪树、山泉、小瀑……处处皆景,堪可赏玩,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经过一天的游览,我们拖着疲惫的双腿爬上山垭,回首眺望,那深深的峡谷已笼罩在浓浓暮霭之中。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向茶山关道别。
(原载《贵州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