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10-21张文英刘儒茜
张文英 刘儒茜
【摘 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翻译现实能够有效地反映国家文化特征及文化传统,能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而译介的数量少、能力弱,则说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弱,这将阻碍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关键词】翻译 国家文化战略 文化软实力 文化传播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家文化传播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交流媒介的增多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走向世界,而异域文化的展现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发扬带来更多潜在的风险。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基础,也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此情况下,文化战略问题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功的文化战略不仅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国家凝聚力,也可以强有力地配合外交外宣工作,为外交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而翻译作为对外传播文化的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鉴全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时俱进地不断加强和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文学翻译,重视文学译介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作用
文学翻译是国家文化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基本形式有两种:本国文学的外译和外国文学的本土化翻译。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不仅能够扩大国家文化影响力,还能起到改进民族语言,丰富民族智慧的作用。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典籍目前已有许多英文版本,也因此对世界有较大的影响。有着“中国人的《圣经》”之美誉的《论语》在西方世界流行,不仅对世界各地的政治及道德观念有巨大的影响,也是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之一;此外,《老子》的英译本在西方十分畅销,老子的思想在西方也很受欢迎;而《孙子兵法》也已经成为西方军校的必读书目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学翻译,中国的先进思想才得以传向世界。与此同时,外国文学汉译也十分重要。千古流传闻名于世的《圣经》原版为希伯来文,但几百年间,英文宗教文化界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圣经》的英文版达几十种,其中有的版本采用简单的英文基本词汇,使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民众都能轻松阅读,这使得英语广为流传,已发展成全世界最通用、最强势的语言。由此可见,要想使一种语言在世界广泛流传,其承载的文化文学内容一定要丰富。外国文学的翻译不仅能够丰富汉语的表达,挖掘汉语的潜力,还能增加汉语新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既能将汉语“世界化”,也能将世界的文化成果“本土化”(郝俊杰,2013:112-113)。
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现代有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家,但就翻译数量而言,作品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就是莫言。早在多年前,莫言就已经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翻译的水平很高,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在国际上就有十几种版本。外国的很多读者因为有了这么多好的译本,才对莫言相对熟悉和了解。如果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都能被高质量地翻译,呈现在世界的舞台上,那么中国的文学一定会大有作为。
二、规范译语,重视语言纯洁性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作用
翻译中,规范化的语言使用问题常常没有受到重视。“零翻译”现象即译文中掺杂英语及音译的滥用大大破坏了母语语言的纯洁性。而语言的纯洁性在任何国家文化战略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英语的普及,一些人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说英语就会突显自己高级,因此说话时常常夹杂英文单词。汉语是一种音、形、义紧密结合的文字,音译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词汇只有回到英文或其他语音中才能体现其意义,这种做法其实是割裂了中文之间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极大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在翻译普通词汇时,要尽量做到意译,这可以丰富中文词汇的表达,同时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向世界诠释汉语。如Christmas的汉语意思为“圣诞节”,这个词就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也很成功。“圣”代表耶稣,“圣”和“诞”的巧妙结合表达了耶稣诞辰的意思。
中国目前也正在推行汉语纯洁化的活动,这是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回顾历史,历来各国都把保持本国语言的纯洁性放在首要位置,这也为世界大国地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消灭敌国语言,日本曾借口英语“轻佻浮薄”为由发起消灭“敌性语”运动,下令禁用片假名外来语;为保住所谓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外交通用语地位”,法国曾强力执行“独尊法语”政策;为强调德意志民族的人种纯洁性,纳粹德国统治时期曾“要求取消一切外来语”,对外来语的排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煽动民族主义,意大利曾对商店外语招牌课重税,颁布禁用词汇表,甚至将那些在公共告示中使用外语的人判罚入狱。可见,翻译在维护语言纯洁性,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有重要的作用。
三、从文化交流看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
国家文化战略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及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翻译人员应该树立翻译的文化战略观以应对世界大局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经济、文化转型的历史需求。译者应该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文化战略高度去审视翻译,而不是只把翻译当作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的文字转换过程。古今中外,翻译一直都是以文化战略为目的的语言交流行为(贺爱军,2007:5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翻译在文化战略中发挥作用的方向有所改变,但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汉至唐宋时期大批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主流宗教之一,并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和渗透。“佛经”和“论”两种文体及佛教词汇融入汉语,成为汉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张永中,2006:116)。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欧洲宗教、哲学、科学等“西学”的翻译使中国有机会接触到西方先进科学及思想,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盛行,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社会,促使中国人民思想的进步,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革命。endprint
四、从翻译的数量和质量看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
中国的文化及作品难以完整流畅地传播到世界各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对作品的翻译及介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于缺少外文化交流渠道和沟通技巧,因此,中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常常被限制在语言瓶颈之中。要想让当代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各个语种,各个门类的翻译、外语工作者和文化沟通者来纠正差异、弥合鸿沟,需要通过翻译来提升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度、理解度,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更好地普及和传播中国当代文化信息,让中国在和平发展中获得世界的了解、尊重、认同和欢迎。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五、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行业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间合作的不断增强,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翻译逐渐成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必须完善翻译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填补国家文化战略中各项翻译工作的空白。
首先,进一步提升文化翻译在整个翻译界的地位。从翻译角度来说,政治、外交、科技、法律等领域的翻译更加规范和统一,有固定的翻译方法,而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领域的翻译是最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这不仅需要译者本人极高的文艺修养、语言造诣和心血投入,需要创造性思考、个性化感悟和深厚学养,甚至需要有一种探索人类语言、意识与灵魂深度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第二,设立跨部门的中华文化翻译服务平台。由于文化翻译队伍相对分散,缺少业务支持,应面向海内外优秀译者打造一个跨部门翻译服务的专业平台,为翻译们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信息服务、学习交流服务以及相应的激励扶持机制,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团结海内外翻译工作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协力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只有翻译的质量提高,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全面完善翻译行业与文化战略的沟通,才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更好地发挥翻译的优势及重要作用,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促进全球文化更好的交流。
六、结语
翻译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要高度重视翻译在传播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翻译质量,培养大量的优秀翻译人才,弥补文化传播中的翻译缺失,使世界各族人民更好地了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吸收传播来的优秀外国文化,促进世界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1.参考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在2012年12月在“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参考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张爱萍在2012年12月在“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3.参见2014年4月28日网易新闻手机版新闻报道“他们为什么要强调语言纯洁性”。)
【参考文献】
[1]郝俊杰. 大国译略——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策略考量[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1): 112-115 .
[2]贺爱军. 翻译文化战略观考量——刘宓庆教授访谈录[J]. 中国翻译, 2007(4): 51-52.
[3]张永中. 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 116-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