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语言艺术点滴

2014-10-21于印

教育界·上旬 2014年9期

于印

【摘 要】锻炼口才,加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教师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课堂语言艺术的一些特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日常口语 生活交际语言 严谨规范 逻辑性和直观性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方式,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词不当、语无伦次、重复啰唆、词不达意,就势必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讲话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课堂语言艺术举足轻重。

锻炼口才,加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教师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吐字是否清楚,意思表达是否准确,语言组织是否有逻辑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故而,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课堂语言艺术的一些特点:

一、 课堂语言与日常口语的区别

从广义上讲,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在这种交际中,一方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另一方则是被教育的学生。在这种社交中,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传达各种信息,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是处于一种相互交流的状态之中,且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探究,以及学生的坐姿、表情、眼神等,对于教师都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反馈。从这一点看,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讲课,是讲者与听者双方的事,而绝不是教师一方面的事情。讲课与社交的共同点告诉我们:任何社交口语中应注意的事项,几乎对于课堂语言都是适用的。

二、课堂语言与生活交际语言的一致性

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口头语言这一特点上,课堂语言既然是“讲”,这就说明它是一种口语。口语,存在许多不同于书面语的地方。一般来说,为了科学的严谨性,为了精炼,教材都是采用书面语的。不可否认,在生动性、形象性以及便于引起听者兴趣,容易为听者所接受等方面来看,口语比书面语有更大的优越性。从某种角度看,考察一位教师水平的高低,除看其学识水平外,主要就是看他能否将书面语化为生动、形象、明白、晓畅而富有感染力的口语,而被学生接受。因此,我们所讲的关于口语方面的知识和特点,对于课堂语言是完全适用的。如口语要做到平易、丰富、有感情色彩。口语的基本作用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即表情达意。如果教师说了一通话,却让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话难道不是白说吗?所以口语要平易,平易不是简陋、单调,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选用一些近义词来表达,使之生动、形象而传神。语言这个交际工具除交流思想外,还能沟通感情。因此,具有感情色彩的话总比单调、呆板的话更生动、更引人。

三、课堂语言的其他特点

一是,严谨而不呆板。我们见到一些教师,他们的学识水平很有根基,但讲课往往不受学生欢迎,这也许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教师过多地注意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如何将这些严谨、系统的知识尽可能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提出讲课“活”是有原则的,即必须为有利于传达本学科的知识服务,反对呆板是以严谨为前提。若为了“活”,在课堂上讲许多与本学科无关的知识甚至笑话,表面上看来气氛热烈,学生全神贯注,但实际上是把课讲得支离破碎,最后时间不多了,才匆匆地照本宣科读一读主题思想,结果必然喧宾夺主,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必要的知识。

二是,规范而有特色。教师语言在教学中是学生语言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会使用标准而规范的普通话,达到吐字清晰、语调优美、语速适中、音量合理等标准。吐字清晰,这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有的教师吐字含糊不清,语音不准,必然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必须加以矫正。语调优美,指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堂语言节奏的高低变化,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表达时,要注意音量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感的优美,使学生在学习中愉快地掌握知识。音量合理、语速适中,是指在教学中音量的控制最好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全班同学都听清楚。要力求听者舒服,讲到情感激烈时,声音可高些,达到扣人心弦的目的;讲到内容普通时,情感平缓,声音可低平些,达到平静、舒缓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随着教学语言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得到转移和强化。

三是,课堂语言要有逻辑性和直观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逻辑规律,教师运用准确的概念,完整的程序,从而使课堂语言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否则就会造成语言层次不清,甚至混乱。在词汇、语法上要用恰当的词语表情达意,选择词句要准确恰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其次课堂语言要既幽默又活泼有趣,深入浅出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总之,课堂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熟练地、规范地、科学地运用好课堂语言,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