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伪贫困生的思考

2014-10-21刘嫔妮

教育界·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刘嫔妮

【摘 要】各个层面的界定标准不同,是高校出现伪贫困生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并提出预防和整治伪贫困生的对策,即制定科学、人性化的评选制度,转变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的模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引导正确消费观念,加重对伪贫困生的监督和处罚。只有治理和杜绝高校里的伪贫困生现象,才能使真正的贫困生受益。

【关键词】高校 伪贫困生 原因 对策

近年来,为了让高校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如何把这些资助金用到真正的贫困生身上,又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评选条件的不规范等原因,高校出现了一部分“伪贫困生”,他们侵占贫困指标,侵蚀助学资金,严重影响了校园诚信氛围。如何科学鉴别真正的贫困生,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伪贫困生的定义

高校“伪贫困生”是指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高额消费,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而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他们往往会违背道德规范而骗取当地民政部门的假贫困证明来获取资助金。

2 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2.1国家界定标准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尚无统一的贫困生界定标准,基本都是按照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的意见》实施,学生只要提供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就可提出助学金申请。由于界定标准无法量化,认定条件不规范,而让伪贫困生有了“可乘之机”。

2.2学校界定标准

对于贫困生的界定,很多高校往往以贫困证明作为重要依据,没有考虑不同地域发展的差异性,都是依照上面分配的指标下达到院系,也没有考虑院系贫困生的数量多少。比如:我国南方和西部的贫困差异,农林类院系和艺术类院系贫困的差异。而一些基层民政部门把关不严,学生弄到一张“贫困证明”并非难事,比如一个班级42名学生,有80%交了“贫困证明”,这就严重阻碍了学校对贫困生的界定工作。在评定受资助对象时,往往是各院系、各班级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

2.3老师界定标准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由于制度不完善,辅导员掌握着认定贫困生的决定权。有些辅导员对学生干部、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偏向,把助学金作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方式,将助学金沦为奖学金、救济金。在评选贫困生的时候把关不严,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了解。有些班级由学生投票评选,这样容易出现不困难的学生互相拉票,在获得资助后有的甚者合伙私分助学金,使真正的贫困生难以享受助学金。

2.4学生和家长道德规范界定标准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环境下的“三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学生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给高校校园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容易形成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因此,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违背道德规范,更有一些家长认为几千元钱来得太容易,以致对孩子的行为非但不加以制止,甚至动用关系帮助孩子开具假贫困证明来获得补助金。

3 伪贫困生的预防及对策

3.1制定科学的界定标准和评选制度

对于贫困生国家虽然出台了基本的界定的条件,但高校不能生搬硬造,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要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更科学、更易操作、更人性化的评选制度。各院系成立以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学生代表担任民主评议小组。辅导员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坚持“贫者必助”的原则,严肃对待,慎重评审。要多方位、多渠道对贫困补助申请者进行考察,如观察学生伙食费、穿着等情况。改投票评选为成立民主评议小组评选方式,从源头杜绝拉票的现象,以确保真正贫困的贫困生及时获得资助。

3.2转变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

现阶段,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都是按照国家分配的名额再次分配。一些学生无偿得到了困难补助,但从未想过要回报社会,我们可以尝试让受资助的困难学生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做志愿者、参加义务劳动等,从而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感,这样可以使那些伪贫困生因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从而实现贫困生的自动认定; 同时也可以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3.3开展诚信教育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诚信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高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把诚信教育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学生认清国家助学金对贫困生的重要性,做到诚实申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不要挤在申请补助金的独木桥上,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勤工俭学。

3.4加重对伪贫困生的监督和处罚

为制止想享受高消费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助学金的伪贫困生,要制定处理和惩罚制度。通过制度的制约,可以有效控制伪贫困生的出现。通过民主评议、食堂联网消费、财务监控、随机调查走访等方式,建立贫困生信息制度。一经发现学生高消费,立即取消申请资格。对于获取了资助的伪贫困生,立即要求其上交补助资金,将其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严重者还可进行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的意见,2007.

[2]贾志斌.高校资助金评定中“伪贫困生”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4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