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思创”理念及其多元化教学方法
2014-10-21苏丽刘志林陈明杰
苏丽+刘志林+陈明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纵观我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现状,我国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2]:(1)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存在缺陷;(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创造潜能;(3)成绩评定不科学。为此,我们提出针对国内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为着眼点进行全方位研究,充分考虑其专业实践性较强等特点,设计符合专业课程特色且适合其发展的基于“乐学思创”理念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构建与该多元化教学法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以期培养出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自动化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并为加快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乐学思创”教学理念的定位与构想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道破了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设疑激趣,诱发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构建基于“乐学思创”理念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倡导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思考,在“乐”中实践,在“乐”中创新,让学生学有所得的同时学有所乐。
我们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作为对象,在设计自动化专业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时候,把“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学习”作为基础,把“思考和实践”作为核心,把“创新”作为最终目的,所设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创造力。
二基于“乐学思创”理念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的设计
1“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将“乐”贯穿到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激趣、启思。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表现组织教学活动。以“乐”促“学”,以“乐”引“思”,以“乐”激“创”,将“乐”贯穿到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
2以“乐”促“学”,“学习”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
针对自动化专业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以“乐”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我想知道”的欲望,再转化为“我为什么要知道”,进而变为“我想知道为什么”[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再将学习当作苦差事。“学习”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教学活动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4]。
第一,问题式教学法:出于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学生经常会在学习过程中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可以追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问题式教学法。采取“设疑”的方式,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逐步分析,抽丝剥茧地揭开结论,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考虑到自动化专业比较偏重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平时进行科研工作时要善于挖掘和总结,授课时可将具有工程背景的案例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授课效果。
第二,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把自己定位于引导的地位,正确地设置题目、目标和任务,通过提出问题,引导一些简单内容的自学,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利用教材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对比、思考和讨论,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采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或问题分析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主要地是这种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并为其施展个性与才能提供空间。
第三,互动式教学法:它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引导下,进行充分思考,再经过生生、师生若干次互动式的探讨与碰撞,最后通过系统总结而得出正确结论,并拓展认知甚至包括人生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同样做到了以学生为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融,也有助于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教师在课程伊始,就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一些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研究等形式解决问题,最后提交书面研究报告。这种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在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和分工合作中共同提高,而且有益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以“乐”引“思”,“思考和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核心
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时,要在以“乐”引“思”的基础上,力求不断引导学生质疑和思维,充分体现“思考和实践”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小组合作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何根据问题情境设疑激趣,从而激活思维的火花;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展开,体现思维过程。
此外,要注意思考到实践的过渡和转化。考虑到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要求,应该设法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有益的想法落到实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多种科技竞赛。这样,学生既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又能通过参与科研或竞赛的过程反过来促进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夯实基础,利于创新思想的萌发。endprint
4以“乐”激“创”,“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乐”激“创”,“创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终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第一,工程背景课例复现:利用实验室环境和软硬件条件,为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补充的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课例构建实验环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工程背景课例重现,实现基本科研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熏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并适时点拨,让他们不仅仅完成工程课例复现,而是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放飞创新思维的翅膀,完成更高层次的设计实现。
第二,引入开放型课题:自动化学院开办的“创新认知与实践”课程是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水平为目的一门实验课程,可以考虑在该课程中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课题,这些课题或过程开放,即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或策略开放,即给出一些条件,利用条件设计最优方案。从而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自主创新实验内容: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实验资源,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质,让学生设计自主创新实验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环境要民主宽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构建与多元化教学法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
1构建与多元化教学法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热情和信心,促进学生主动争取新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并以鼓励与欣赏的教学态度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次还应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表现进行量化,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考察,作为该门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评定的一个方面。这种平时综合表现与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紧密挂钩的方式,可起到激励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催发”和“唤醒”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2从教师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两个方面,构建与多元化教学法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这里所说的评估分为两部分,即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估是指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所谓的学生自我评估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即除了期末考试之外,教师在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多次考核环节。为了及时了解、评估和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次阶段性课程内容的学生自我评估与现场考核环节[4]。例如:在自我评估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与课程内容呼应的有一定复杂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类题目,要求学生课下1-2周内完成;然后在指定时间进行现场考核,即教师就题目内容和学生的解决方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现场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独立完成等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差距的同时,也让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从而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宇.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教学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苏丽,兰海.试论自动化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47-148.
[3]廖彬,胡金龙.通识课程“信号与信息”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5):108-109.
[4]陈明杰,兰海,王显峰,田凯.基于PEACH理念的理工科类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86-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