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2014-10-21徐兴丽廖喜扬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生会骨干高校学生

徐兴丽+廖喜扬

一研究对象

目前在学生骨干有关的研究论文中,对于学生骨干的定义尚不一致。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范围式定义、分析式定义、作用式定义。

例如刘一鸣的《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1]、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2]、王玉申的《培养学生骨干及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探索》[3]等的定义大致相同,并定义为———学生骨干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属于范围式定义。另外,冯广将、查玲、何旭彬[4]三人在研究中学生骨干的定义虽然也属于范围式定义,但也有些差异。冯广将[5]把学生骨干分为学生会、团委、党组织三大系统,其中把优秀团员也列为学生骨干。查玲则在研究中把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以及学术活动积极分子都归到学生骨干的范围内。何旭彬[6]则明确提出把马列主义研讨会等学生社团负责人列为学生骨干。

吴汉德在《浅谈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7]中的定义就属于分析式定义,吴汉德认为大学生干部,指的是大学生正式群体中承担一定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领导者,他们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即首先他们是受教育者,需要接受学校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同时,他们还有负责群众组织管理的作用。张志远[8]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也有类似的阐述。

作用式定义比较多,例如刘笑军在《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9]中将学生骨干定义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既是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对象,又是管理者联系学生,开展工作,完成工作的桥梁和助手。勾凤云在《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10]一文中将学生干部定义为是学生的代言人和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

此外,还有组合式的定义。何兆太、袁斌、吴涛在《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11]中的定义即为范围式和作用式的结合。

但比较而言分析式定义较为全面、合理,强调了是正式群体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身份,比较明确地摆正了学生骨干的地位“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在我校的学生工作中助理辅导员、学生助理也发挥了学生干部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式定义的基础上将学生骨干定义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正式群体中承担一定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领导者,他们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主要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助理辅导员和学生助理。为了调查和研究方便和选拔标准的统一性、科学性,本文以下讨论的学生骨干主要是指学院学生会的学生骨干(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全校的各院系本科生和院系的辅导员老师,调查形式有网络问卷调查和纸版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学生问卷分为两部分,其中纸版问卷共发放615份,回收610份,回收率占99.2%,其中有效问卷有596份,有效率为97.7%;网络问卷298份,学生有效问卷一共894份,涵盖了我校所有院系。教师问卷发放32份,回收32份,占全部院系的比例是82.1%。

学生问卷的整体情况是男生488人,女生405人,不详4人,性别比例约是1.20,较为合理;年级分布从2005到2012分别是26、192、330、92、55、67、62、76,不详4人,目前各院系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为大二和大三学生,调查人数的分布比较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政治面貌来看党员、团员、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均有,其中有19.6%的党员,6.3%的入党积极分子,两者合计25.9%,团员占74.1%,政治面貌的分布较为合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调查对象的分布比较合理,本次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老师工作年龄从半年到十年不等,到2013年12月平均为3年,老中青结构合理;12位男老师,20位女老师,本次调查是负责学院学生会工作的老师,所以性别差异没有特殊选择。

三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主要选拔标准的确定和选拔模型的建立

(一)学院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标准的制定

参照1995年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杜德新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12]一书中提出的学生干部选拔的标准、高传勇与沈延兵发表的《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13]一文中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最重视的5项标准排序的统计结果和由钱建国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4]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一章,本人综合了专业学生干部选拔书籍、用人单位录用标准和专业就业指导书籍三者的标准加上学生工作战线有经验教师的调查制定了如下选拔标准(见表1):

本表涵盖了学生骨干选拔时需要考虑的思想品质、知识结构、身心健康、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五大方面,又包括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为人正派等21个小项,做到了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主要选拔标准的确定

调查了每位同学和老师对每一个二级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级别是十分重要、比较重要、重要、不重要、无所谓五项。为了方便计算给每一个重要性级别赋值十分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重要2分、无所谓1分。调查后分析得到各项的重要性分值如表2: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比学生更重视学生骨干的马列主义信仰是否坚定、为人是否正派、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大局观念、工作热情、工作耐心如何以及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了消除各类问卷的偶然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平均,得到各个项目网络学生问卷、纸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三者的平均值,取每项大于4.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90分)为主要选拔标准,沟通能力、工作热情、大局观念、组织能力、学生为人正派、协作能力、心理素质这七项作为学院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的标准,这七项代表了候选人的思想品质、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四个部分,比较全面(见表3)。而且这七项中除了师生认为重要性相当的“心理健康”标准外,其他六个因素也是教师比学生较重视的选拔标准的9项中的6项,两者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这七项既代表了辅导员老师的选拔标准,也代表了学生心中的合格学生会学生骨干的选拔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endprint

考虑到目前任职的院系学生会骨干大多数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都相对较少,社会知识相差不大,因此这个因素可以不作为主要选拔标准。另外,任职的学院学生会骨干均为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同一个学院内部相差不大,但是也存在成绩优秀和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所以专业知识的优劣可以作为限制报名的一个标准。

X7:工作热情

我们取的各项平均值大于4.5,所以设定选择学生会学生骨干时如果X平均大于4.5是我们需要的干部。也就是当Y等于281.21时是理想的学生会学生骨干,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取整数280为标准线。

如果将学生对自己各项的评价带入上述公式结果统计显示七项选拔标准平均分超过4.5的人数是66人,占总数437的15.10%。15.10%的比例比较符合选拔优秀学生会学生骨干在全体学生中的比例(见表4和图1)。

在学院学生骨干的选拔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型法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分析每一位候选人,最后选拔出达到人员优化配置效果的学院学生会团体。

规模原则:当然280的总分是一个基础指导线,是可以根据候选人数量和需要选拔的学生会学生骨干的数量进行调整。

补偿原则:有些职务是需要某些特长或者特殊技能的,可以设置为补充条件上调排名。

“关键事件”原则:可以根据日常的观察通过“关键事件”对学生会学生骨干进行确定或者否定。

条件限制原则:可以考虑学习成绩为限制原则,以免承担学生工作耽误学生的学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拉赛尔·M·林登在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提出的“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缝隙组织”(seamless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即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15]。在此之后李和民先生将“无缝隙”的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定义了“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此提出“无缝隙学生骨干培养”的概念,即存在于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处处时时渗透着的对学生干部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工作中坚强的力量,体现“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的学生骨干的培养体系。

(一)学生骨干培养的总体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原则,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强化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理念

高校院系学生会接受学校团委和院系团委的双重领导,因此在培养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时两者都应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共同使用”,达到学院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既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又能保证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学生骨干的多渠道培养理念

从多个渠道对学生骨干进行培养,使学生骨干从不同的方式、角度和主体得到培训,视野更加开阔,接受更加容易。多渠道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1学生骨干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案例讨论、情景训练等形式培训学生骨干;

第二,加强学生骨干实践锻炼,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提高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加强横向联系,拓展交流空间,使学生干部队伍内部产生思维及思路的碰撞,开阔视野,交流信息,拓展思维空间。

2学生骨干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邀请各类高水平的嘉宾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让学生骨干接受更全面而优质的培训,不求形式而注重实效。培训主体包括:学校领导、著名教授和学者、知名校友、校内外青年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等。

(四)学生骨干的全方位培养理念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骨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为社会、学校和同学服务,坚持全方位培养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全面进步,做好服务工作。

第一,通过时政热点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性、荣誉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通过校史校情培训,让学生干部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规划,更加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发展,增强大局观念,更好地参与学校建设。

第三,学生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礼仪、写作、口才、策划、实操能力等)等,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品德、学习和工作都优秀的学生。

第四,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注重学生干部潜能的开发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一鸣.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15)5:16-18.

[2]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78-79.

[3]王玉申.培养学生骨干及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1,6:46-47.

[4]冯广将.论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2:30-32.

[5]查玲.新形势下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2004(6)2:117-119.

[6]何旭彬.培养学生骨干.发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潜能[J]. 2006,5:163-164.

[7]吴汉德.浅谈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10):22-24.

[8]张志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202-203.

[9]刘笑军.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28-129.

[10]勾凤云.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1:42-44.

[11]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10-11.

[12]杜德新.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5.

[13]高传勇,沈延兵.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2).

[14]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李和民.论大学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建.教育探索[J],2007(6):104-105.endprint

考虑到目前任职的院系学生会骨干大多数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都相对较少,社会知识相差不大,因此这个因素可以不作为主要选拔标准。另外,任职的学院学生会骨干均为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同一个学院内部相差不大,但是也存在成绩优秀和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所以专业知识的优劣可以作为限制报名的一个标准。

X7:工作热情

我们取的各项平均值大于4.5,所以设定选择学生会学生骨干时如果X平均大于4.5是我们需要的干部。也就是当Y等于281.21时是理想的学生会学生骨干,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取整数280为标准线。

如果将学生对自己各项的评价带入上述公式结果统计显示七项选拔标准平均分超过4.5的人数是66人,占总数437的15.10%。15.10%的比例比较符合选拔优秀学生会学生骨干在全体学生中的比例(见表4和图1)。

在学院学生骨干的选拔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型法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分析每一位候选人,最后选拔出达到人员优化配置效果的学院学生会团体。

规模原则:当然280的总分是一个基础指导线,是可以根据候选人数量和需要选拔的学生会学生骨干的数量进行调整。

补偿原则:有些职务是需要某些特长或者特殊技能的,可以设置为补充条件上调排名。

“关键事件”原则:可以根据日常的观察通过“关键事件”对学生会学生骨干进行确定或者否定。

条件限制原则:可以考虑学习成绩为限制原则,以免承担学生工作耽误学生的学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拉赛尔·M·林登在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提出的“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缝隙组织”(seamless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即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15]。在此之后李和民先生将“无缝隙”的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定义了“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此提出“无缝隙学生骨干培养”的概念,即存在于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处处时时渗透着的对学生干部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工作中坚强的力量,体现“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的学生骨干的培养体系。

(一)学生骨干培养的总体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原则,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强化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理念

高校院系学生会接受学校团委和院系团委的双重领导,因此在培养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时两者都应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共同使用”,达到学院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既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又能保证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学生骨干的多渠道培养理念

从多个渠道对学生骨干进行培养,使学生骨干从不同的方式、角度和主体得到培训,视野更加开阔,接受更加容易。多渠道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1学生骨干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案例讨论、情景训练等形式培训学生骨干;

第二,加强学生骨干实践锻炼,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提高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加强横向联系,拓展交流空间,使学生干部队伍内部产生思维及思路的碰撞,开阔视野,交流信息,拓展思维空间。

2学生骨干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邀请各类高水平的嘉宾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让学生骨干接受更全面而优质的培训,不求形式而注重实效。培训主体包括:学校领导、著名教授和学者、知名校友、校内外青年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等。

(四)学生骨干的全方位培养理念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骨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为社会、学校和同学服务,坚持全方位培养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全面进步,做好服务工作。

第一,通过时政热点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性、荣誉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通过校史校情培训,让学生干部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规划,更加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发展,增强大局观念,更好地参与学校建设。

第三,学生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礼仪、写作、口才、策划、实操能力等)等,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品德、学习和工作都优秀的学生。

第四,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注重学生干部潜能的开发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一鸣.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15)5:16-18.

[2]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78-79.

[3]王玉申.培养学生骨干及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1,6:46-47.

[4]冯广将.论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2:30-32.

[5]查玲.新形势下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2004(6)2:117-119.

[6]何旭彬.培养学生骨干.发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潜能[J]. 2006,5:163-164.

[7]吴汉德.浅谈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10):22-24.

[8]张志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202-203.

[9]刘笑军.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28-129.

[10]勾凤云.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1:42-44.

[11]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10-11.

[12]杜德新.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5.

[13]高传勇,沈延兵.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2).

[14]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李和民.论大学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建.教育探索[J],2007(6):104-105.endprint

考虑到目前任职的院系学生会骨干大多数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都相对较少,社会知识相差不大,因此这个因素可以不作为主要选拔标准。另外,任职的学院学生会骨干均为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同一个学院内部相差不大,但是也存在成绩优秀和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所以专业知识的优劣可以作为限制报名的一个标准。

X7:工作热情

我们取的各项平均值大于4.5,所以设定选择学生会学生骨干时如果X平均大于4.5是我们需要的干部。也就是当Y等于281.21时是理想的学生会学生骨干,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取整数280为标准线。

如果将学生对自己各项的评价带入上述公式结果统计显示七项选拔标准平均分超过4.5的人数是66人,占总数437的15.10%。15.10%的比例比较符合选拔优秀学生会学生骨干在全体学生中的比例(见表4和图1)。

在学院学生骨干的选拔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型法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分析每一位候选人,最后选拔出达到人员优化配置效果的学院学生会团体。

规模原则:当然280的总分是一个基础指导线,是可以根据候选人数量和需要选拔的学生会学生骨干的数量进行调整。

补偿原则:有些职务是需要某些特长或者特殊技能的,可以设置为补充条件上调排名。

“关键事件”原则:可以根据日常的观察通过“关键事件”对学生会学生骨干进行确定或者否定。

条件限制原则:可以考虑学习成绩为限制原则,以免承担学生工作耽误学生的学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拉赛尔·M·林登在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提出的“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缝隙组织”(seamless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即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15]。在此之后李和民先生将“无缝隙”的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定义了“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此提出“无缝隙学生骨干培养”的概念,即存在于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处处时时渗透着的对学生干部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工作中坚强的力量,体现“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的学生骨干的培养体系。

(一)学生骨干培养的总体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原则,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强化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理念

高校院系学生会接受学校团委和院系团委的双重领导,因此在培养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时两者都应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共同使用”,达到学院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既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又能保证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学生骨干的多渠道培养理念

从多个渠道对学生骨干进行培养,使学生骨干从不同的方式、角度和主体得到培训,视野更加开阔,接受更加容易。多渠道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1学生骨干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案例讨论、情景训练等形式培训学生骨干;

第二,加强学生骨干实践锻炼,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提高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加强横向联系,拓展交流空间,使学生干部队伍内部产生思维及思路的碰撞,开阔视野,交流信息,拓展思维空间。

2学生骨干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邀请各类高水平的嘉宾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让学生骨干接受更全面而优质的培训,不求形式而注重实效。培训主体包括:学校领导、著名教授和学者、知名校友、校内外青年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等。

(四)学生骨干的全方位培养理念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骨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为社会、学校和同学服务,坚持全方位培养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全面进步,做好服务工作。

第一,通过时政热点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性、荣誉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通过校史校情培训,让学生干部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规划,更加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发展,增强大局观念,更好地参与学校建设。

第三,学生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礼仪、写作、口才、策划、实操能力等)等,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品德、学习和工作都优秀的学生。

第四,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注重学生干部潜能的开发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一鸣.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15)5:16-18.

[2]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78-79.

[3]王玉申.培养学生骨干及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1,6:46-47.

[4]冯广将.论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2:30-32.

[5]查玲.新形势下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2004(6)2:117-119.

[6]何旭彬.培养学生骨干.发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潜能[J]. 2006,5:163-164.

[7]吴汉德.浅谈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10):22-24.

[8]张志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202-203.

[9]刘笑军.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28-129.

[10]勾凤云.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1:42-44.

[11]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10-11.

[12]杜德新.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5.

[13]高传勇,沈延兵.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2).

[14]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李和民.论大学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建.教育探索[J],2007(6):104-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会骨干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骨干风采展示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