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的转变及实践模式

2014-10-21冯彩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涯就业指导辅导

冯彩虹

就业指导又被叫做职业指导,由美国学者帕森斯提出。在《职业的选择》一书中,帕森斯提出了就业指导的概念及特性因素理论。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思想理念的指导

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就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招聘会、联系用人单位、收发需求信息、办理就业手续及宣传政策制度等基本工作上,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的指导,直接原因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对思想理念教育的忽视。根据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所传授的学问和生活的艺术,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所受的教育能够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同社会一起进步,不应该将眼光仅仅限定在特定的专业之上。就业指导课程,同样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理念。打个比方,我们教育学生要保持身心健康,并不需要老师陪着学生去运动、陪着他们去餐厅挑选有营养的菜品,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观念,教给他们保持健康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能等同于帮助学生介绍工作,而是应该充分体现大学教育的职能所在,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2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导课时不足。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大三或大四开设,起步较晚,课时无法达到要求,同时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较晚,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第二,教学内容缺失。一般而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包括三个方面: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但由于课时严重不够,教学环节不断进行压缩,造成大部分教学内容缺失。第三,教学形式单一。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起步晚,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大多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没有按照学生的专业和层次“因材施教”,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到更加专业、更加有效的指导。

3缺乏专业的师资

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都是由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兼职,其对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真正掌握就业指导知识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部分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对毕业生就业及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较为熟悉,但也仅仅是接受过几次培训,他们都严重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

4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不高

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较低,且教学目标尚不明确,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进而忽视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就目前高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就业指导课程当做形势教育课。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的转变及实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以全面协调的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就业理念教育指导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健康成长、正确就业的重要手段,就业指导除了具有训练人才,使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满足外,还能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综合素养更高,进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其本质不单单强调学生的成长性,同时还对学生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及整体性也十分重视,这是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观念,是当下就业价值理念得到提升的重要体现。

2实施全程化的生涯辅导

生涯辅导是指事企业单位为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挖掘职员的最大潜能,进而使得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的双赢性战略。在高校中,学生生涯辅导则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发觉学生的潜能,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生涯辅导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目前在西方各国的高校和企业单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从时间上来看,生涯辅导可推展到学生的一生,从空间上来看,生涯辅导可推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角色和职业角色相联系。交叉时间和空间,促进现实和理论假设中学生发展相互和谐,进而使学生的职业生涯与生命历程相接近。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稳定,大学时期是学生一生经历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的最好时期,大学生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正确的沟通、合作、处理利用信息、创造、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职业自我概念等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高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生涯辅导,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辅导”理念和模式。在新生入校时学校就应进行对他们的生涯辅导,将生涯辅导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充分地渗透到校园生活中去。并在学校的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加入生涯辅导课程,使之与其他校内课程具有同等地位。

3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

国际就业指导教育发展日益专业化,其中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专业化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实现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作为现代就业指导的重要发展趋势,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标准。那么,要实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就必须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加强对教师专业的理论规范的教育,使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有高度的服务精神和社会服务责任感,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及亲和力,用自身人格、才能、知识去辅导学生,这样方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产生兴趣,提高就业指导教学效率。但目前大多数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兼职教师,他们缺乏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轻视能力本位而重视理论本位,这与大学生的人性化、个性化特点相违背,导致就业指导课前失去效度和信度,更加无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基本素质要求;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技能,是就业指导教师有效开展就业指导的重要保证;群体评估及个别评估,是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条件;资源和信息,拥有及时有效的资源和信息是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的保障;项目管理及实施,其可以保证不同环境下的综合指导;咨询,其可以进一步影响就业指导的发展;特殊群体指导,其可以为特殊群体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监督,通过监督可以对就业指导者进行正确的评价,便于维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研究及评价,指理解职业的发展和指导,并对基本的知识技能的研究和评价。

4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强化科学理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就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在当今这个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更迭转换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新的就业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各高校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强化科学理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作用,进而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5树立高校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建立并完善就业体验机制

作为教学单位,高校本身很难为学生提供就业体验环境,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就业体验机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主动建立与外界的稳定联系。首先,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针对不同单位建立用人单位档案,通过经常性沟通,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动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争取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请用人单位走进校园,以讲座或交流会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本专业未来职业要求的了解。促进学校与相应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倡导用人单位积极支持高校的就业体验制度,接受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体验,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和就业经验积累提供直接的帮助。其次,注重与政府及社会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与合作,协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买菁菁.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6):79.

[2]杨春红.浅谈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74.

[3]周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5-67.

[4]郭莹,王潇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与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2):193;206.

[5]何树全.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36-39.

[6]唐玮.中国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7]唐宇.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创新与实践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9):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涯就业指导辅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吐槽退役生涯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