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与分析

2014-10-21丁丽娜肖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技术效率

丁丽娜 肖海峰

摘要

根据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5省1999~2010年肉羊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法对我国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為0.892,1999~2010年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河南、山东2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略高于陕西和新疆;仔畜重量和其他物质费用投入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各地畜牧业发展水平、良种化程度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乡镇畜牧兽医在编人员的效率在提高。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肉羊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但是养殖户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现有技术,提高我国肉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出路在于进行技术创新和变革。

关键词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1141-04

Analysi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Meat Sheep and Goat Prod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na—Take Henan, Shandong, Heilongjiang, Shaanxi and Xinjiang as Example

DING Lina1, XIAO Haifeng2

(1.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Hebei 067000; 2.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paper adopts the five province level pool data of Henan, Shandong, Heilongjiang, Shaanxi and Xinjiang and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meat sheep and goat prod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na. The result shows that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 is 0.892;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 increased as time went on during 1999-2010;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 in Henan and Shandong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haanxi and Xinjiang; the cub weight and the other material input has higher output elasticity; the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level, the degree of improved breed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rural labor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meat sheep and goat produc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enrolled personnel of villages and towns has increased.

Key words Meat sheep and goat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肉羊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更关系到我国羊肉市场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羊养殖取得了较快发展,肉羊存栏数量、出栏数量和羊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底我国肉羊存栏和出栏数量分别为2.85亿和2.68亿只,羊肉总产量为394.14万t,占世界羊肉产量的比重达到28.48%。然而,受产业发展进程、资源条件限制以及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羊养殖一直较为传统和粗放,多年来肉羊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然属于传统农业[1]。近年来,随着我国羊肉消费市场的日渐走热,羊肉价格持续走高,羊肉供应明显不足,供给趋紧的态势尤为凸显,肉羊生产再次被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问题将对了解我国肉羊生产潜力、提高肉羊产业生产力水平、寻求保障我国羊肉市场有效供给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技术效率的含义及相关研究现状

技术效率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构成要素,用来衡量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者获得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反映生产者对现有技术的发挥程度[2]。如图1所示,Y轴表示产出,X轴表示投入,OF曲线表示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即生产前沿面,OF曲线下方表示所有可能的投入产出组合。技术效率为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比值,比值为0~1,数值越大说明效率水平越高,即对现有技术的发挥程度越高,比值为1说明对现有生产技术完全掌握(不考虑技术水平本身的高低),即没有效率损失。图中A点的技术效率为AD/BD,而B、C点皆在前沿面上,即为技术有效。当发生技术进步(技术水平提高)时,生产前沿面就会发生移动,曲线OF′代表技术进步带来的更高的生产前沿面,生产前沿面向上移动的结果是生产单位又将面临对新技术发挥程度如何以及如何提高新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技术效率的问题。

技术效率的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断将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Schultzs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中的农户“贫穷但有效率”的假说[1],该假说认为传统农业中农户在分配他们的资源时是理性且高效的,即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现有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安排要素投入,追求最大产出,该假说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将技术效率应用于我国畜牧业生产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广泛的成果,詹和平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肉牛和奶牛的技术效率[3];王琛等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4];彭秀芬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我国原料奶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分析[5];曹暕等利用奶牛养殖农户的调查资料,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奶牛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影响因素[6]

综合现有我国畜牧业技术效率研究的文献来看,对于生猪、肉牛、奶牛等畜种技术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多,笔者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测算我国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掌握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状况、提高肉羊生产力水平、寻求保障我国羊肉市场有效供给的途径和制定肉羊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 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与分析

2.1 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2.1.1

模型构建。目前测度技术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种。参数法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前沿生产函数的未知参数,继而求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比值(技术效率),其最大优点是具有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一步估计出其他外生变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非参数法主要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例如数据包络分析及对偶原理求解技术效率水平。非参数法无需预设具体的函数形式,但存在无法考虑随机误差及计算结果离散程度大的问题[7-11]

考虑到该研究所用数据的特点及研究目的,采用Battese和Coelli提出的同时估计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模型,模型由2部分组成,具体形式分别如下。

2.1.1.1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部分。模型为:

lnyit=β0+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x4it+β5x5it+0.5×β11(lnx1it)2+0.5×β22(lnx2it)2+β33×(lnx3it)2+β44×(lnx4it)2+0.5β55(lnx5it)2+β12lnx1itlnx2it+β13lnx1itlnx3it+β14lnx1itlnx4it+β15lnx1itlnx5it+β23lnx2itlnx3it+β24lnx2itlnx4it+β25lnx2itlnx5it+β34lnx3itlnx4it+β35lnx3itlnx5it+β45lnx4itlnx5it+β6T+(Vi-Ui)

式中,y為出栏活重(kg/只),用以表示肉羊产出水平;x1为羔羊重量(kg/只);x2为精饲料投入量(kg/只);x3为粗饲料投入量(kg/只);x4为用工天数(工日/只);x5为其他物质费用(元/只),指肉羊生产过程中扣除羔羊折价费用、饲草料成本以及用工成本之外的其他物质费用投入,具体主要包括医疗防疫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财务费用等,已用各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因素影响;T为时间趋势变量,取值为1,2,…,12,用以衡量肉羊产出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情况;i表示各个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t表示不同的年份;β为待估参数;式中的误差项由两个互相独立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经典的随机误差项Vit,服从正态分布N(0,σv2);第二部分,Uit为第i个生产单位在第t时期技术效率损失的非负随机变量,服从半正态分布N(mit,σu2)。

2.1.1.2

技术效率函数部分。

(1)影响因素变量选择。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生物因素(肉羊的品种特性)、养殖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条件、草场资源、饲养规模和饲养模式等)、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和肉羊生产的特点,该研究选用以下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①各省畜牧业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畜牧业发展水平越高,则畜牧业生产的效率水平越高,故预期各省畜牧业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该研究用各省畜牧业生产增加值表示各省的畜牧业发展水平,该指标已用各省畜牧业生产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②养殖户文化程度。养殖户文化程度将直接影响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养殖户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丰富其养殖经验,故预期其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该研究用各省农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养殖户文化程度情况。

③良种化程度。一般而言,良种化程度越高,其产出效率越高,故预期其对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该研究用各省不同时期种羊场羊只存栏数量表示良种化程度。就我国畜牧生产现状来讲,畜种改良工作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但其直接、短期经济效益弱于商业性质的肉羊养殖,所以,一般良种改良和保种工作都是由各地种羊场完成,故种羊场的羊只存栏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良种化水平的高低。

④科技普及推广水平。我国肉羊养殖目前较为传统,肉羊养殖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目前我国畜牧科技普及和推广工作主要依靠的是基层畜牧工作人员,所以,该研究用乡镇畜牧兽医在编人员人数代表我国肉羊生产科学、技术方面的普及和推广水平。

(2)模型形式。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函数形式如下:

mit=b0+b1z1it+b2z2it+b3z3it+b4z4it (2)

式中,mit为效率损失指数;z1为各省畜牧业生产增加值;z2为各省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z3为各省种羊场存栏数量;z4为各省乡镇畜牧工作在编人员人数;i表示各个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t表示不同的年份。

上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为参数线性,但由于其误差项与古典假定不相一致,因而不能用最小二乘法(OLS)来估计有关参数。根据Battese和Corra建议的方法(最大似然法),令σ2=σ2v+σ2u及γ=σ2u/σ2,此时参数γ的取值范围为0~1,估计模型时,可以采用搜寻最优解的方式得到一个γ的初始值,然后利用非线性估计技术得到所有参数的最大似然法估计量。对γ估计值的统计检验可以反映出生产单位间技术效率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若γ显著不等于0,那么就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现象;反之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可以使用普通生产函数来描述生产技术过程。这样,第i个生产单位在第t时期技术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TEit=

式中,E(·)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学式求期望值,Y*(it)表示为第i个生产单位在第t期的产出。TE的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表明生产单位的技术效率越高,技术效率损失越少。

2.1.2

数据来源。该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00~2011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畜牧业年鉴》。其中出栏活重、羔羊重量、精饲料重量、粗饲料重量和其他物质费用等变量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各省畜牧业增加值、各省農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各个时期种羊场羊只存栏数和各省各个时期乡镇畜牧兽医在编人员人数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

2.1.3

变量描述统计分析。表1列示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生产函数各变量统计分析情况来看,肉羊出栏活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说明肉羊生产产出水平相对较为稳定;从肉羊生产要素投入情况来看,各投入要素的变异系数较大,尤其是精饲料和粗饲料投入的变异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饲草料资源条件差异较大,肉羊养殖方式、养殖习惯等也存在差异,标准化程度较低,使得各地肉羊养殖投入情况差异较为明显。

从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农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变异系数较小,但普遍受教育年限较短,说明我国农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种羊场羊只存栏数变异系数较大,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各地种羊场经营模式经历了国营向私营的转变,目前多以私营为主,而且经营目的、经营方式、政策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种羊场羊只存栏规模年度间或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2.2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该研究用Frontier4.1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该软件能够同时输出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1)、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模型(2)以及技术效率水平模型(3)的估计结果。鉴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超对数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而且比较简捷,该研究在进行模型估计的过程中,首先利用最大似然值比值法对这两种生产函数的优劣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似然比检验值LR=110.62,大于临界值χ0.95(6)=12.59,这说明超对数生产函数形式能够更好地反应我国肉羊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故该研究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中采用超对数生产函数形式。

2.2.1

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结果。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

式中,β值来自表3的参数估计结果,lnx1、lnx2、lnx3、lnx4、lnx5的值分别为各投入要素取对数后的算术平均数。

各投入要素的平均产出弹性结果可以得出,仔畜重量、精饲料投入、粗饲料投入、劳动投入和其他物质费用投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20、0.042、0.056、-0.170和0.080。其中,仔畜重量产出弹性最大,仔畜重量每增加1%,产出可以增加0.120%,一般而言,仔畜的重量直接决定着出栏肉羊的产出水平,仔畜重量越重,越有利于体重的增加;精饲料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42,说明精饲料投入每增加1%,产出水平可以提高0.042%,粗饲料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56,说明粗饲料投入每增加1%,产出水平可以提高0.056;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170,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肉羊养殖过程中平均每只肉羊用工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而产出水平略呈增加态势,导致劳动投入与产出水平的负向关系,进而说明了我国近年来肉羊养殖劳动产出效率提高;物质费用的产出弹性为0.080,表明物质费用每增加1%,产出会增加0.080%,物质费用投入对产出提高的作用较为明显。物质费用代表着肉羊生产过程中除基本饲料和饲草投入以外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相关物质成本的投入,其产出弹性较大,说明我国肉羊生产在物质投入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2.2.2

技术效率分析。表3列出了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5省1999~2010年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情况,5省1999~2010年肉羊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是0.892,说明目前我国肉羊生产者对已有养殖方法和技术掌握较好,因为多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户对于传统的养殖方法和资源配置是理性而高效的,技术效率提高的空间较为有限,而要提高肉羊产出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应依赖于生产技术水平本身的创新与变革。分省来看,河南和山东两省肉羊养殖技术效率明显高于陕西和新疆;从不同年份来看,1999年5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39,2010年达到0.892,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黑龙江、陕西和新疆3省肉羊养殖效率增加幅度较大,而河南和山东两省肉羊养殖技术效率水平一直较高,年度间略有波动。

从表4可以看出,①各省畜牧业增加值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其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即畜牧业产出水平越高,肉羊技术效率水平越高,效率损失越少;②各省种羊场羊只存栏数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其对技术效率影响为正,表明各省种羊场羊只存栏数量代表的良种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肉羊生产技术效率;③乡镇畜牧兽医在编人员对技术效率影响的系数为正而且显著,说明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结合实际情况,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数量在减少,而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略有增加,所以导致其影响方向为负,进而说明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效率在提高;④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开拓市场,提高生产效率。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该研究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1999~2010年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5省肉羊生产面板数据对我国肉羊养殖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3.1 主要结论

(1)我国肉羊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但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养殖户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现有肉羊养殖技术和方法,提高我国肉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出路在于进行肉羊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变革。

(2)各地畜牧业发展水平、良种化程度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皆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各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效率在提高。

(3)在各肉羊养殖投入要素中,仔畜重量和其他物质费用投入产出弹性较大,而精粗饲料投入的產出弹性相对较小,劳动生产率在提高。

(4)我国各地区资源条件、养殖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肉羊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差异较大。

3.2 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肉羊生产力水平,推动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羊肉市场的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科学饲喂,提高产出/投入比例,减少效率损失;另一方面要不断促进肉羊产业技术水平的变革与创新,努力促进生产前沿面向上移动(从OF向OF的移动),这是目前提高我国肉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具体而言,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肉羊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科技普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进一步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提高品种生产性能,加强肉羊品种的科技攻关工作,加大其人才、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并加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肉羊产业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

[2] 王剑,雷晓峰,皮向红,等.技术效率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28-31.

[3] 詹和平.山东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4.

[4]

王琛,何忠伟,高然,等.我国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实证研究[J].农业展望,2012(2):42-45.

[5] 彭秀芬.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6):23-29.

[6] 曹暕,孙顶强,谭向勇.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42-48.

[7] 张磊,谭向勇,王娜.猪肉批发主体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北京市场猪肉二级批发商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67-76.

[8] 亢霞,刘秀梅.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观察,2005(4):25-32.

[9] 孟令杰.中国农业产出技术效率动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0(5):1-4.

[10] 杨军.中国畜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11] 田伟,李明贤,谭朵朵.中国棉花生产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0(2):47-53.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
财产保险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效率评价研究
财产保险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财产保险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评价研究
基于网络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的耕地规模门限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