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苣种子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014-10-21张红梅李思颖蔡宝宏杨文平李明张红吴鹏
张红梅 李思颖 蔡宝宏 杨文平 李明 张红 吴鹏
摘要 [目的]测定琉璃苣籽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获取琉璃苣油,并采用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的含量分析。[结果]琉璃苣种子营养丰富,含有10.05%的棕榈酸、4.51%的硬脂酸、22.38%的油酸、38.46%的亚油酸,17.52%的γ亚麻酸、4.02%的花生酸、3.06%的芥酸。[结论]琉璃苣种子油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琉璃苣;琉璃苣油;脂肪酸;CO2流体萃取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1223-02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 Content in Borage seed
ZHANG Hongmei1,LI Siying2,CAI Baohong2 et al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0; 2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Tangshan ,Tangshan,Hebei 06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determine the fatty acid content of Borage seed oil.[Method] The Borage seed oil was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technique,and he content of fatty acid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 graphy.[Result] The borage seed oil had a lot of nutritious,containing about 10.05% palmitic acid,4.51% stearic acid,22.38% oleic acid,38.46% linoleic acid,17.52%γ-linolenic acid ,4.02% eicosanoic acid and 3.06% erucic acid.[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borage seed oil is very broad.
Key words Borage;Borage seed oil; fatty aci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琉璃苣(Borage Officinalis L.)是紫草科(Boraginaceae)琉璃苣属(Borage)草本植物,也称为星星花(star-flower)。原产于小亚细亚和地中海沿岸,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琉璃苣是一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植物,它的嫩茎叶具有黄瓜的清香,可作为鲜菜或用于芳香调味料。同时它也是欧洲人使用了七百年的药草。许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琉璃苣的多种治疗功效,可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抗衰老、增強免疫、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1-2]。
琉璃苣原为野生,随着其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野生琉璃苣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琉璃苣高贵的特质可能源自于它含有丰富的钙、钾和矿物质,但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琉璃苣种子油。琉璃苣种子油中除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外,最为重要的是γ亚麻酸,可用作月见草的替代品,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抗衰老、增强免疫、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1]。
我国从20世纪初90年代开始引种琉璃苣,最初作为花卉栽培,先作为蔬菜和特种油料植物栽培,目前已在黑龙江、甘肃等地获得成功。但在河北地区未见有对琉璃苣栽培的报道,笔者对栽培在河北省某地的琉璃苣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学者报道的琉璃苣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琉璃苣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栽培技术
琉璃苣种子经过人工精选,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在河北省唐山市某地进行播种。选择向阳、土质疏松、灌水良好的沙质地。种子采用条播,行距40 cm。播种后定期进行管理,温度在30 ℃以上时,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并要注意防病虫害。7月下旬琉璃苣开花结束种子开始成熟时,拔除全草,分离种子和全草,从而获得琉璃苣种子和全草。全草经过处理可用于药用。种子晒干后可用于提取琉璃苣种子油,并进一步鉴定脂肪酸含量。该试验中主要选取琉璃苣种子。将收获的琉璃苣种子进行除杂,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至约40目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琉璃苣种子油的提取。
琉璃苣油的加工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根据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时间对琉璃苣籽出油率的影响。琉璃苣CO2萃取的工艺流程参考任飞等探索出的最佳工艺条件[3],即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45 ℃、CO2流量45 L/h、萃取时间2.5 h,在上述条件下对琉璃苣种子油进行萃取。
1.2.2 琉璃苣油脂肪酸含量测定。
1.2.2.1 样品制备。
取一带刻度的试管,加入0.5 ml的琉璃苣籽油,再加入20 ml正己烷,然后加入0.5 mol/L的氯化钠甲醇溶液1.0 ml。70 ℃水浴回流15 min。取出室温冷却后加入10 ml水,振荡,超生提取,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做气相色谱分析。
1.2.2.2 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主要参考文献[3]。色谱柱FFAP(30 m×0.32 mm×0.33 μm)。初始温度100 ℃,以10 ℃/min将温度升至280 ℃,保持15 min,汽化温度为280 ℃,检测器温度280 ℃。样品进样量1 μl。根据保留时间定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由经气相色谱分析鉴定琉璃苣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1)可知,琉璃苣油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38.46%)和油酸(22.38%),其次是γ亚麻酸(17.52%);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为14.5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44%。马丽艳等对琉璃苣种子油进行了脂肪酸含量分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未报到芥酸的含量)、亚油酸含量37%以上[2],而任飞等测定的琉璃苣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279%、亚油酸含量36.748%[3],这一结果与该试验结果相当。
该试验中测得的琉璃苣油γ亚麻酸含量为17.52%,较其他学者测得的结果偏低,如任飞等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得的γ亚麻酸含量为18.782%[3];孙启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得的γ亚麻酸含量为20.01%[4];王英爽等从3个不同批次的琉璃苣种子油中测得的γ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1.7%、22.6%、22.4%[5]。不同学者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琉璃苣种子油中γ亚麻酸的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琉璃苣油中油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稳定性高,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可有效地防治动脉硬化。亚油酸能与胆固醇结合,形成酯,在预防血管硬化、延缓人体衰老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γ亚麻酸由于其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抗衰老、增强免疫、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1],备受国内外临床医学界及营养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γ亚麻酸的含量上,由此可见,它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
也有研究表明,琉璃苣的播种、收货日期以及氮肥的使用量对琉璃苣γ亚麻酸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播种晚收获迟的种子中γ亚麻酸的含量高。也可能不同产地的琉璃苣种子γ亚麻酸含量也有所不同,如王英爽等对同一产地不同批号的琉璃苣种子油所测定的γ亚麻酸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并没有显著差异[5]。该试验中测得的γ亚麻酸含量数值偏低,原因可能与琉璃苣的种植地、种植期、管理以及种子的采收等环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琉璃苣种子油中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诸多保健营养功能。目前,我国已有济南、杭州等多家公司生产琉璃苣油。工厂化加工常采用低温冷榨法,能够保持其中的营养,但该方法出油率偏低,以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出油率。此外,琉璃苣种子产量低,且容易掉粒,掉落的种子可达总产量的50%。因此,培育不易掉粒的琉璃苣品种也是当务之急。随着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琉璃苣这一资源将会为医药界以及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广伦,张卫明,肖正春.琉璃苣油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1):14-16,21.
[2] 马丽艳,王国山,石文婷,等.琉璃苣种子的营养成分分析[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7):18-20.
[3] 任飞,翰发,石丽娜,等.超临界CO2流體萃取琉璃苣籽油及其脂肪酸分析[J].中国油脂,2010,35(8):15-17.
[4] 孙启良.琉璃苣种子油中γ亚麻酸的分析和制备[J].中草药,1995,26(9):456-457,503.
[5] 王英爽,于淑娟.气相色谱法测定琉璃苣油中γ亚麻酸、亚油酸含量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