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和白芍的生药学鉴别
2014-10-21武晓林李敏刘哲
武晓林 李敏 刘哲
摘要 [目的] 比较牡丹皮与白芍的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比较。[结果] 牡丹皮和白芍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牡丹皮和白芍在入药时应区别使用。
关键词 牡丹皮;白芍;生药学鉴别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914-02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of Moutan Cortex and Paeonia Obovata
WU Xiaolin1, LI Min1, LIU Zhe2 (1. Jil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Jilin 132101; 2.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Jilin 132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Moutan Cortex and Paeonia Obovata from their property,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application. [Method] Macroscopy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y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were conducted. [Result] Moutan Cortex and Paeonia Obovata were different in macroscopy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y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Moutan Cortex and Paeonia Obovata should be used differently in practice.
Key words Moutan Cortex; Paeonia Obovata;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由于牡丹皮与白芍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性状特征相似[1],应注意鉴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陕西、四川等地区出现了用芍药根皮当作丹皮药用的现象[2]。牡丹皮和白芍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所含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误用极有危害[3-5],应予以区分。为避免混淆,笔者在此主要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进行鉴别比较,将两者区分,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1 基源鉴别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2 性状鉴别
2.1 牡丹皮 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外表灰褐色,有明显的皮孔及支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理,常见发亮的细小结晶,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有特殊的香气,味微苦而涩,有麻舌感。
2.2 白芍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 cm,直径1.0~2.5 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苦、酸。
3 显微鉴别
3.1 粉末片鉴别
牡丹皮的淀粉粒单粒呈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16 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三叉状或星状,复粒由2~6粒单粒组成;白芍淀粉粒多为糊化状,糊化淀粉粒团块甚多(图1a1、b1)。牡丹皮和白芍的草酸钙簇晶均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牡丹皮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在9~45 μm;白芍的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在11~35 μm,常在薄壁细胞中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图1a2、b2)。
牡丹皮的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图2);白芍不含木栓细胞。白芍的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或网状导管,直径20~65 μm(图3a);牡丹皮不含有导管。白芍木纤维细胞为长梭状,直径15~40 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图3b);牡丹皮不含有木纤维细胞。
3.2 横切面显微鉴别
3.2.1 牡丹皮。木栓层的细胞壁浅红色。皮层菲薄,由约10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占根皮的绝大部分。射线1~3列细胞。草酸钙簇晶众多,常单个或数个相聚,散在于皮层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图4a)。
3.2.2 白芍。
偶有残存的木栓层细胞;栓内层细胞切向延长,常被刮去而残缺;韧皮部主要有薄壁细胞组成,形成层环微波状弯曲。木质部束窄,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少数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糊化淀粉粒团块(图4b)。
4 理化鉴别
4.1 显色反应 取牡丹皮粉末2 g,加乙醚20 ml,振摇2 min,滤过,取溶液5 ml,置水浴上蒸干,放冷,残渣加硝酸数滴,先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白芍根皮粉末显黄色。取牡丹皮粉末2 g,置50 ml烧瓶中,加蒸馏水15 ml,瓶口插有一玻
璃导管的橡皮塞,加热煮沸,产生的蒸汽导人盛有氯亚胺
基2,6-二氯苯醌试剂0.1 g与蒸馏水1 ml中,2 min内溶液显蓝色;芍药根皮粉末不显色。
4.2 薄层层析反应
4.2.1 牡丹皮。
取本品的乙醚浸出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以牡丹皮对照品为对照,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4∶1∶0.1)为展开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喷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4.2.2 白芍。取本品乙醇浸出液为供试品溶液,以芍药苷对照品为对照,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喷以5%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 讨论
牡丹皮主含酚类、苷类成分,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臃肿疮毒等。白芍主含苷类成分,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作用,主要用于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两者外形相似但作用不同,通过性状、显微鉴别方法能进行区分。两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显色、薄层层析等理化鉴别方法也能有所区分。
参考文献
[1]
于占发,毕淑英,于秀珍,等.丹皮与常见伪品的系统鉴别[J].黑龙江医药,1999,12(2):93-95.
[2] 李勉,王毓萍,高健,等.牡丹及其伪品的的鉴别[J].河南大学学报,2002, 2(2): 24-26.
[3] 刘汉珍,许媛媛,代艳华.丹皮和芍药根皮的生药学研究[J].生物学杂志, 2008,25(2):50-51.
[4]
邓才富,申明亮,易思荣.垫江牡丹的原植物调查及其丹皮的显微鉴别[J].现代中藥研究与实践,2010,24(3):19-21.
[5] 高鲁霞,梁素谦,王荃.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的反相薄层色谱分析[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19(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