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南镇小麦高产创建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2014-10-21顾莉娟吴建中戴凌云巫银国程莹凤
顾莉娟 吴建中 戴凌云 巫银国 程莹凤
摘要 详细介绍盐都区秦南镇2012~2014年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及高产攻尖田产量效益、穗粒结构、苗情动态、栽培技术及经验启示。
关键词 秦南镇;小麦;高产创建;经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888-03
1 产量效益
由表1~3可知,2012~2014年秦南镇夏收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面积分别为905.0、705.0、746.7 hm2,实际单产分别为8.325、7.950、8.100 t/hm2,分别比大面积增产3.755、1.890、1.300 t/hm2,分別增加82.0%(2012年大面积夏收小麦因赤霉病特大发生和流行而严重减产)、31.2%、19.1%,纯效益分别为8 733.0、9 205.0、9 697.2元/hm2,分别是大面积的226、2.0、1.5倍。2012~2014年夏收小麦高产攻关田面积分别为1.3、1.4、1.6 hm2,实际产量分别为8.30、8.18、8.65 t/hm2(2013年由省级测产验收,位居全省淮南片第3名;2014年由市级测产验收,位居全市第2名),分别比大面积增产3.73、2.12、1.85 t/hm2,分别增加81.4%、35.0%、27.2%,纯效益分别为8 682.0、10 745.0、10 945.7元/hm2,分别是大面积的224、2.3、1.7倍。
2 穗粒结构
由表1~3可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高产攻尖田与大面积比较,有效穗数适当减少,每穗结实粒数及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产攻尖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幅度大,即群体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个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大面积小麦因赤霉病大暴发,病穗率高,有效穗数偏少。2013、2014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有效穗数分别为585.0万、546.7万穗/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62.7万、76.1万穗/hm2,分别减少9.7%、12.2%;每穗结实粒数分别为33.0、38.5粒,分别比大面积增加5.1、9.4粒,分别增加18.4%、32.3%;千粒重
分别为42、43 g,分别比大面积增加6.0、2.5 g,分别增加16.7%、6.2%。
3 苗情动态
3.1 生育进程
小麦高产创建抓住了最佳播种期,播种较早,适期播种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生育进程快,一生总叶片数多。由表4、5可知,2013年夏收小麦冬前、越冬、返青、拔节期主茎叶龄分别是3.77、5.05、6.34、9.34叶,同比大面积增加0.88、1.18、1.48、2.20叶,一生总叶片数11.64叶,比大面积增加1.79叶;2014年夏收小麦冬前、越冬、返青、拔节期主茎叶龄分别是4.50、5.45、6.85、8.85叶,同比大面积增加0.90、0.74、0.85、0.89叶,一生总叶片数11.25叶,比大面积增加0.47叶。
3.2 茎蘖动态
与大面积比较,小麦高产创建基本苗及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均大幅度减少,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则显著增加。由表4、5可知,2013、2014年夏收小麦高产创建基本苗分别为253.95万、213.75万/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160.35万、187.95万/hm2,分别减少38.7%、46.8%;冬前期总苗数分别为516.0万、422.7万/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155.17万、91.80万/hm2,分别减少23.1%、17.8%;越冬期总苗数分别为662.85万、613.35万/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161.55万、133.80万/hm2,分别减少19.6%、17.9%;返青期总苗数分别为855.75万、848.70万/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163.50万、184.65万/hm2,分别减少16.0%、17.9%;拔节期总苗数分别为1 033.65万、942.45万/h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167.85万、225.15万/hm2,分别减少14.00%、19.28%。冬前期单株分蘖分别为1.00、0.98个,分别比大面积增加0.38、0.70个,增幅分别为61.2%、250.0%;越冬期单株分蘖数分别为1.61、1.87个,分别比大面积增加0.62、1.01个,分别增加62.6%、117.4%;返青期单株分蘖数分别为2.37、2.97个,分别比大面积增加0.91、1.40个,分别增加62.3%、89.2%;拔节期单株分蘖数分别为3.07、3.41个,分别比大面积增加1.17、1.50个,分别增加61.6%、78.5%。单株成穗数分别为2.30、2.56个,分别比大面积增加0.74、1.01个,分别增加47.4%、65.2%。
3.3 植株高度
由表4、5可知,2013年夏收小麦高产创建冬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期株高分别为17.67、18.17、18.55、35、53.33 cm,分别比大面积增加5.09、5.12、5.23、9.83、5.07 cm,增幅分别为40.5%、39.2%、39.3%、39.0%、10.5%;2014年夏收小麦高产创建冬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期株高分别为15.98、16.82、19.51、33.63、78.97 cm,分别比大面积增加4.38、4.07、4.72、8.12、13.17 cm,增幅分别为37.8%、31.9%、31.9%、31.8%、20.0%。
3.4 次生根数
由表4、5可知,2013年夏收小麦高产创建冬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期次生根分别为1.07、1.87、3.75、6.31、12.67条,分别比大面积增加0.48、0.84、1.77、2.98、1.97条,增幅分别为81.3%、81.6%、89.4%、89.5%、18.4%;2014年夏收小麦高产创建冬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期次生根分别为1.67、3.08、5.42、6.80、13.10条,分别比大面积增加1.25、2.11、3.73、4.08、3.70条,增幅分别为297.6%、217.5%、220.7%、150.0%、39.4%。
4 栽培技术
围绕“前期争早发足穗、中期攻壮秆大穗、后期防早衰增粒重”的产量形成目标,突出抓好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1]。
4.1 选用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历年小麦不同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能,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等综合性状较好的郑麦9023、扬麦16号、扬辐麦4号、宁麦13等品种当家,并坚持统一供种、统一品种布局,成匡连片,一匡一品,杜绝了不同品种插花种植的现象发生。
4.2 立足精播早播,夯实苗情基础
牢牢抓住最佳播种季节,突击抢播保季节,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为实现适龄多蘖壮苗越冬争足穗创造必要的条件。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杂交水稻早茬口面积达到366.67 hm2,占示范片总面积52%。全部采用2BFG14布谷牌条播机,机条播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据统计:万亩示范区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比例达到90%左右,辐射区达到80%以上。在狠抓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精量半精量播种,一般早播精量播种田块基本苗控制在180万株/hm2,适期半精量播种田块基本苗控制在240万株/hm2,迟播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基本苗控制在255万~330万株/hm2。
4.3 推广高效施肥,科学运筹肥料
坚持“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总用氮量354.0 kg/hm2,其中基苗肥占53%,拔节孕穗肥占47%,N∶P2O5∶K2O之比为1∶0.3∶0.3,小麦拔节孕穗期普遍增施了45%高含量的三元复合肥。齐穗、灌浆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两次。基肥:45%复合肥450.0 kg/hm2,尿素112.5 kg/hm2;苗肥:尿素150.0 kg/hm2;拔节肥:尿素150.0 kg/hm2、复合肥300.0 kg/hm2;孕穗肥:尿素112.5 kg/hm2。
4.4 立足抗灾防倒,促进高产稳产
立春以后,温度高、降水多、光照少,导致大面积小麦春发过猛,群体过大,长势玄嫩,特别是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春肥施用过早、过多的小麦田块,麦苗长势过旺的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在小麦拔节之前普遍应用了壮丰安、矮壮丰等生长调节剂,控制小麦茎秆基部节间的长度,并促进增粗;另一方面在小麦破口之前普遍应用了“劲丰”,缩短穗下节间长度,增强茎秆硬度,同时结合防病治虫普遍应用了高质量的磷酸二氢钾,增产防倒伏。
4.5 坚持综合防治,控制病虫草害
播种前应用浸种灵或咪鲜胺拌种或浸种,防治种传病害。统一推广应用麦田无草害工程,综合防治麦田杂草。拔节孕穗期应用井冈霉素、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2~3次。抽穗扬花期,坚持主动出击、药肥混喷,全面搞好“一喷三防”,防病治虫控衰。特别是今年牢牢抓住国家下达“一喷三防”补助物资的契机,所有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田块,充分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植保机防队的作用功能,统一防病治虫2次。
5 经验启示
5.1 强化行政推动,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小麦高产增效创建工作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全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区农业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区农业委员会分管主任、相关镇分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农委,由分管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区农委还成立了小麦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实施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为强化责任,区农委与参与小麦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同志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严明奖惩措施,奖勤罚懒,调动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2 强化技术指导,落实高产措施
2014年以来,盐都区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开展,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农民培训”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基层农民”的活动,重点开展夏熟作物秋播及春管技术培训班,及时踏田检查小麦苗情长势,认真分析苗情现状,提出因苗管理意见。区、镇两级共有120多人次参加了“下基层送科技”活动。邀请市、区两级电视台拍摄农业专题片7次,在市、区电视台播放。印发夏熟作物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资料15万余份至基层镇村。在“盐都现代农业网”定期发布夏熟作物苗情动态及因苗管理意见。区、镇两级农技人员深入基层镇村共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100多场次,共培训农民1.3万多人次。由于服务及时,宣传得力,全区各地迅速掀起了夏熟作物春季管理工作热潮,重点围绕“清沟理墒、化学除草、防病治虫、普施穗肥”等措施,扎实开展麦田春季田间管理工作。
5.3 强化社会服务,实行统一作业
盐都区按照“五有五统一”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围绕机械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重点环节开展服务,专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项目实施期间,重点培植和发展壮大了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即山林植保、秦悦农产品、富民农业机械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向广大农民提供了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如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整地、机械播种、开墒、植保机防、抗旱灌水、收获等方面的全程服务,实施“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发放、统防统治工作。万亩片小麦机条播面积比例达到80%,其中核心方达到100%,植保统防面积达到95%以上。
5.4 强化示范辐射,推动平衡增产
5.4.1 建立醒目示范标牌。在万亩示范片主要交通要道口,统一制作了“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便于周边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观摩学习,扩大宣传影响,提高辐射带动效果。
5.4.2 大张旗鼓宣传发动。利用盐都电视台、《盐都报道》、盐都现代农业信息网站、发放技术资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宣传小麦苗情长势特点、存在问题、气候灾害情况和因苗管理措施意见,把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投入到生产管理中。小麦生产期间,累计拍摄农业生产专题片10次,在《盐都报道》发表科技文章12篇,同时发送到盐都现代农业信息网上,有上网条件的农民可随时在家中查看到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同时利用“农信通”手机信息平台,及时把小麦苗情特点、气候条件、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及时发送给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提醒和督促他们及时搞好小麦田间管理。
5.4.3 技术培训及时到位。在播种前、苗期、越冬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等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区、镇两级技术骨干深入基层乡村,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受训人数达1 000人次以上。
5.4.4
技术指导深入细致。区镇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和小麦千亩丰产示范片、百亩高产示范方,及时深入基层乡村和田间地头,踏田检查小麦苗情长势,揭示存在问题,提出因苗管理措施意见。
5.4.5
培植高产典型。紧紧抓住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的契机,以种田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依托,培植典型,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开勤,董升,王军,等.稻套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学,2009(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