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2014-10-21张丹
张丹
摘 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英语学习;高效课堂;优化学法;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自主性,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此为基础,因势利导,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得到极大提高。
单词讲解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高效性和自主性理念下,老师课堂上可重点讲解单词的构词规则,如:前缀、后缀、同义词、反义词等。余下的单词只需领读,扫清语音障碍。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课堂上利用十分钟时间,以读练习句子或给出简单的中文句子,让学生默写重点新单词或用新单词造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穿兴趣的精神呢?我认为需要落实以下几点:
1.有悬念地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要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受,还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上课前,教师几句精彩的开场白,常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每天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例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用英语说:“Give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学生在欢乐中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只有当学生喜欢学习,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时,他的学习态度才是积极的。这学期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时,低分的同学有很多,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和他们逐个谈心,问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并鼓励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我让他们这次先提高十分,下次争取考及格,一点一点进步,他们都说有信心提高成绩,果然,在第二次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有所提高。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他们之间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4.利用竞争比赛、激活课堂
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十分投入。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高涨。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都能赛出质量,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运用竞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
三、优化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因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教师艺术化地去指导学生的学法,优化学法。
合作探究,实践感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校现在尝试的“先学后教”模式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自主预习,老师引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只有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自觉投入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碰撞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这种短时、高效又愉快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也是课堂教学最亮丽的风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课堂“活”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心备课,精心备课,缔造生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