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肌肉”丰满些
2014-10-21何长平
何长平
【送诊病文】
游中山陵
邓 颖
“丁零零”的闹钟声,把我从梦中吵醒了。我收拾好行李,兴高采烈地往学校走去。
到了校园,我和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了汽车,清晨四点多钟我们出发了。
汽车奔驰了很长时间,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中山陵门前。只见门额上是孙中山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走进去就可以看到路两旁松柏参天。松柏的枝叶多么茂盛呀,树荫把路都给遮盖住了。我们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到这举世闻名的中山陵来游玩。
爬上山顶,我们已是汗流满面、上气不接下气了。在大厅前,我举目一望,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四个金灿灿的大字。下面题的是“民族 民生 民权”六个大字。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的坐像,在2号大厅,卧着孙中山遗体雕像,我们绕着遗体雕像走了一圈。我想,孙中山虽然早已去世,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走出大厅,我们向远处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松树、柳树,近处的呈翠绿色,远一点儿的呈墨绿色。在那翠绿和墨绿中间,白色的高楼大厦点缀其中,仿佛是一朵朵白云,真像是仙境一般。
在回来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說:“这次春游真有趣,因为我既饱览了南京的美景,又学到了许多知识。”
【诊断报告】
写游记,要抓住三个“要素”:一是游踪,二是景物,三是观感。“游踪”是游记的“骨架”,“景物”是游记的“肌肉”,“观感”是游记的“灵魂”。也就是说,作者要用游览的路线(方位移动的变化)作为文章的线索,穿起一颗颗景物的珍珠,然后再用感受揭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就 《游中山陵》 的原稿来说,小作者是掌握了游记文体的“三要素”的;不足之处是景物部分没有详略之分,见什么写什么,而且所有的景物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重点部分没有凸显出来,如瞻仰大厅那一部分,文章只用两句话就“应付”过去了,这显然忽略了文章应该突出的重点。另外,文中有些字词用得还不够准确,还需要修改。因此,此文还很难成为优秀习作。
【治愈出院】
游中山陵
邓 颖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闹钟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翻身起床,背上早就准备好的旅行包,直奔学校—我们要去南京游中山陵!
汽车奔驰了几个小时,终于停在了中山陵脚下。下车后,我们来到了中山陵大门前。庄严肃穆的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走进大门,只见青松翠柏簇拥着一条宽阔的台阶大道,一直通向山顶的那座城楼式的陵堂。我们都肃然起敬了,随着人流,踏上了台阶。
大约有三百多级台阶吧,等我们登到陵堂的时候,大家都汗流满面、气喘吁吁。陵堂前的平台上,左右分别列着一尊铜鼎。两尊铜鼎庄重威严,我想那一定是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吧!站在平台上仰望陵堂,“天下为公”的门额题词十分醒目—这是孙中山先生终生为之奋斗的四个字啊,现在读来觉得格外神圣。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瞻仰大厅,孙中山先生的坐像端坐大厅中央,他神情严肃,目光炯炯,似乎在静静思索着中华民族的出路……转过塑像,我们走进了环形墓室。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卧在大理石基座上,神情端庄,似乎仍在告诫人们:“同志仍须努力。”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孙中山先生,您的遗愿早已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变成更美的现实了,当前大家正在为新的‘中国梦而努力……”
走出陵堂,回到平台,我举目远望,只见中山陵上下一片翠绿,南京城郊一片生机勃勃。“孙中山先生如果能看到这些,他一定会笑的……”我一边想着,一边和同学们走下一道道台阶。
【改后简评】
修改稿充实了“我”所见的景物,增加了对重点景物的描述,使文章的内容显得充实多了。如在瞻仰大厅前的平台上,“我”先仰视门额题词,再瞻仰大厅中央的坐像,然后进入环形墓室瞻仰卧像。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既有描述,又有感受,情景交融,文章重点和主题都较好地凸显出来。当然,修改稿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开头一段基本上可以删去,文中可适当加入解说员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介绍等,这些都会为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