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金贵:中国足球当学德国

2014-10-21郁风胡晓玲

中国经贸聚焦 2014年8期
关键词:青训世界杯俱乐部

郁风 胡晓玲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随着德国队在加时赛最后阶段绝杀阿根廷,捧起大力神杯,并在自己的球衣胸前绣上第四颗星,延绵一个月的世界杯盛宴最终落下帷幕。

本届世界杯展现了国际足坛怎样的格局分布?什么样的足球风格和技战术已经成为主流,或者说新的趋势?德国足球的重返巅峰对于中国有何学习与借鉴意义?就此,《中国经贸聚焦》(下称CBF)记者日前专访了著名足球教练吴金贵。

复盘德阿大战

CBF:您之前就预测德国将再度捧杯,刚刚结束的决赛上,也确是德国最终1:0击败了阿根廷。能否对这场比赛做些解析?

吴金贵:这场决赛极为精彩,体现了相当高的技战术水准。比赛中阿根廷采取了大幅收缩稳守反击的策略,针对德国队防守上边后卫压上大存在身后空档、中后卫转身和回追速度相对较慢的弱点,利用前锋线梅西和伊瓜因等人的速度进行反击。这样的战术在上半场收效甚佳,阿根廷的几次反击都非常犀利,甚至接近破门。

尽管受到阿根廷的全力阻击,但德国队应该说在赛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他们在半决赛时轻松大比分战胜巴西,又比决赛对手多休息一天,而阿根廷与荷兰的另一场半决赛却踢到互射点球,德国人在体能上占优;另一方面,针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了多套方案。先是主打两个边路,利用首发中锋克洛泽的身高抢点,在看到这种打法对阿根廷后防威胁不太大后,主教练勒夫又换下克洛泽换上格策打中路,无锋战术让阿根廷盯人开始变得困难。而且德国队自始至终心态比较平稳,坚持打控制球和高位逼抢,进攻手段也灵活多样,左右两个边路换位频繁,终于在加时赛如愿取得了进球。

纵观全场,双方在威胁球和机会创造上差不多,可以说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但德国队的整体性更强,战术打法并不围绕某一两个球员展开。其能够最后捧杯就胜在这点上。

“控球+速度”是趋势

CBF:除了决赛之外,此次世界杯引人瞩目的还有,无论卫冕冠军西班牙还是东道主足球王国巴西,经历都堪称惨痛,前者小组赛出局,后者半决赛被屠。对此您怎么看?请对本届世界杯做个大体的回顾和总结。

吴金贵:从世界杯可以看到目前国际足坛的格局,以及足球技战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潮流。格局上就是欧洲和南美基本平分秋色,进入十六强和八强的球队主要都来自欧洲和南美(包括中北美洲),数量相当。非洲尽管有不少能力突出的球员,但球队在整体上还捏合不到一起,达不到顶尖水平。亚洲球队更是差距甚远。

体现的技战术最新趋势则是:“控球+速度”更加流行,而不仅仅是控球;用整体战术替代围绕某个球星制订的战术。

德国队在过往以身体和力量见长的打法基础上吸收了西班牙“Tiki Taka”传控足球的精髓,实现了实用足球与技术打法的成功融合。整个巴西世界杯期间,其传球次数高达4900多次,位居各队之首。小范围内几个人的传接组合非常流畅,站位接球很合理,从决赛中我们也看到,阿根廷很难抢下球,往往只能采取犯规战术。在强调更多走地面球的同时,速度也更快,几下倒脚就能打到对方禁区前沿。

相比较而言,欧洲球队要比南美球队更加注重整体。美洲球队中整体性打法更鲜明的比如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都在本届世界杯上进步迅速,取得了良好成绩。而过于依赖个别球星的乌拉圭、巴西等,在苏亚雷斯、内马尔缺阵后就折戟沉沙,欧洲球队中像依靠C罗的葡萄牙更是小组赛早早遭淘汰。

至于近年来风光无限的西班牙走下神坛,或是足球发展不可逆的规律,毕竟不会有一支球队可以永远称霸。所有球队都在研究西班牙的传控打法,寻找对策和试图破解,它却选择了保持传统,乃至过分强调传控;加上核心阵容老化,状态大不如前,对荣誉的追求也没有了曾经的那种渴望,因此栽倒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意外。

CBF:本届世界杯上亚洲球队在小组赛过后即全军覆没,对此您怎么看?

吴金贵:亚洲球队的没落让人唏嘘。日本、韩国一直在探求符合自己特点的足球风格,但在对抗上能力稍差了些,伊朗虽然身体上能够与其他球队进行抗衡,但在整体和战术上相对落后,而澳大利亚近年青训大不如前,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众多球员在欧洲主流联赛踢球且不乏较为知名的球员。

借鉴德国青训模式

CBF:上世纪90年代,您曾经在德国留学6年。您也一直认为中国足球应当学习德国,尤其是借鉴它青训体系的成功经验。能否谈谈您的具体理解?

吴金贵:事实上,早在1994年世界杯被淘汰出局后,德国足协就已痛下决心酝酿进行改革。包括在教练员培训上,更加强调走技术化道路;建立科学的训练方式,从以往讲究力量的训练转向加强对球员灵活性、协调和平衡能力的训练;训练手段上的多样化和对训练比赛的技战术分析科技化结合,在训练基础实施上也做了很多改进。此外还做了很多资料搜集工作,在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制订了长期的发展计划。

特别是在青训系统方面,积极向西班牙、荷兰等取经。所有德甲、德乙足球俱乐部都被要求必须组成自己的青训中心,目前已建立了46家青训中心。每家俱乐部在一线队、预备队之外,还有多达10个年龄档的梯队。随着青训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1997年开始,德国U系列梯队就在欧洲赛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相继涌现出一批才华出众的年轻球员。2009年,德国青年队更包揽了欧洲U17、U19、U21的全部冠军,创造了欧洲足球的历史。

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在去年主帅海因克斯率队取得“三冠王”功成身退后,还挖来了前西甲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主教练瓜迪奥拉,目的就是进一步学习西班牙式的传控打法。拜仁拥有众多德国国脚,在德国国家队身上也能看到瓜氏足球理念的影子。

与之相应的是,德国在经历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惨败后,很快完成球员的新老交替,继2002年世界杯获得亚军,也接连再获2006年世界杯和2010年世界杯季军、2008年欧洲杯亚军。直至此次世界杯重新登顶,德国足球在蛰伏多年后的爆发绝非偶然。

深陷泥沼的中国足球要进步,在观念和体系上都应该好好向德国足球学习并借鉴。

CBF:您认为中国足球的青训能够从德国模式中学到哪些东西?

吴金贵:中国足球比较功利化,青训办法仅限于选拔一批年轻球员进行集训,比如进入足校过早开始专业化训练。这种圈养式的培养模式,在职业化的初级阶段是一种临时办法。但在足球全球化的今天,足球变得高度职业化的同时,它已经是一种系统化的工程,培养模式更趋多样化。这种单一模式的培养已经影响了学员的正常学习和成长,使其失去了未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各区域足球青训发展的道路。

而在德国,小孩子报名当地的足球学校,并不荒废学业,年龄稍长开始进行对其评估、看评估分数是否合格。每年淘汰制后,如果被认为实在没有天赋,可以退出球队继续正常的学业。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达成最起码高中毕业的阶段,大部分人还能获得未来入读大学的毕业文凭。同时,欧洲很多国家都要求16岁以下的球员不准跨地区加盟其他俱乐部,划定球员的家必须距俱乐部多少公里范围,以便其家人能够实施有效监护,和推动本地区足球青训的发展。

德国全国上下都非常乐于投入到足球这项运动当中。在46个训练中心之外,还有300多个足球基础培训学校和数十个足球精英培训学校。人口仅为8200万的德国就大约有2.6万个足球协会或者组织,拥有630万注册球员,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一位注册球员。政府要求社区超过一定人口就必须建一个足球场地,对场地的基础设施也有相应要求。各级联赛组织得非常好,足球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热爱足球是浸透在骨子里和血液中的——即便你不能成为一名球星,但通过参与足球运动,可以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中国足球的症结在哪

CBF:近年广州恒大依靠雄厚资金实力,通过超强引援一举夺得亚冠,取得了空前成功。您怎么看待这种“土豪”球队的做法,其对于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会否有促进,是否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吴金贵:通过大肆砸钱迅速站稳脚跟和取得好的成绩,在球队发展的初级阶段,这自然是一条捷径。恒大的大手笔引援和亚冠的光环,很能吸引眼球,在商业利益上也收获不菲。这也是促进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一种方式。但接下来球队肯定还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包括要将自己的各个系统建立起来,完善俱乐部的建设。

CBF:您曾经担任过上海申花、杭州绿城和山东鲁能等多家足球俱乐部的主教练职务,在您看来,国内俱乐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吴金贵:主要还是管理和俱乐部的职业化规范化建设问题。很多俱乐部都是人治,做事情缺乏延续性,管理层换岗之后就往往人去政息。而且在投资人和主教练之间,俱乐部总经理的角色很重要,但不少俱乐部老板任人唯亲,由此导致缺乏规范化、职业化的管理和建设。随心所欲不按规律办事,这也是我多次执教遭遇的最大困扰。

我们现在中超16家俱乐部,很多在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上都达不到要求。

相形之下,德国的任何一家俱乐部,不管是豪门还是贫民俱乐部,规模可以有大小之分,但建立模式是一样的。以德甲拜仁慕尼黑为例,它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领导层也大多由前俱乐部球员所担任。公司主要管理机构包括俱乐部注册协会主席团、俱乐部下属拜仁慕尼黑股份公司董事会和股份公司监事会等。其中,俱乐部注册协会是其最大股东;监事会成员中则包括了来自股东阿迪达斯、奥迪等公司的负责人,对俱乐部的运营进行监理。

CBF:您这里提到了应该由专业人士来管理俱乐部,但从更高层面的足协来看,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却并非专业足球人士出身,而是前乒乓球运动员和金牌教头。对此您怎么看?

吴金贵:这个问题很尖锐。我个人认为,足协高层管理者可以不是从事足球专业的人士,他已经在一个高度了,他可以组织好更专业的足球管理人员进行工作。

CBF:德国足球从低谷期到现在重新登上世界的巅峰,其间经历了十数年的韬光养晦。而对于基础远远差得多的中国足球来说,是不是需要制订更为长远的发展计划,特别在青训体系方面?

吴金贵:日本足球就制订了50年的发展计划,但中国不太可能定出一个10年或者20年的计划。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长远的、坚定的足球发展计划,按照中国目前的青训水平和足球人才匮乏的现状,想在未来几年内再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我认为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需要彻底改变。不过,体制要突破很难,很多官员到足协工作很功利,只为抓出短期成绩以尽快获得升迁。而且足协的官办体制决定了其服务职能的低下。当然这种体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就是领导重视之后,下面会很快动员起来。但中国足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周全考虑,制订计划,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体系,包括管理经营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体系。

CBF:中国足球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吴金贵:首先,国内联赛赛制要跟世界接轨。欧洲联赛都是跨年度的,这是根据运动员生理状态科学设定的,世界大赛也是根据这样的周期而定的。否则我们的国家队参加大赛永远是处于联赛间歇期,而在间歇期的运动员是没有竞技运动状态的!目前日韩也都想改;其次,就是俱乐部建设规范化,需强制性要求建立各个级别的梯队,而且必须有各自的训练基地;第三,比赛场地必须符合国际规定,包括草坪、更衣室、媒体中心、球迷看台等。此外,还应重视投资人、赞助商,以及重视媒体舆论氛围。

关于个人规划

CBF:回顾您个人之前的职业生涯,最让您感到骄傲和遗憾是什么事?对外界的一些争议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吴金贵:我没有真正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里效力过(当时还没有职业联赛)。之后我通过在国外学习进修和从担任申花队助理教练开始,积累足球专业知识和带队经验,并先后执教多家俱乐部和出任国家队助理教练。培养了很多年轻球员进入俱乐部队和国家队,有很多球员至今还在为国家队效力。

我带队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中国本土教练里,我是将球队带入亚冠联赛次数最多的,申花三次进入亚冠,绿城也进入过亚冠。这些都是我觉得可以引以为傲的。遗憾的是2004年没能夺得亚洲杯冠军和没能入围2006年德国世界杯。

作为一名足球教练,我一向推崇对球队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同时在俱乐部层面,要求推进职业化建设和管理。遗憾的是,一些人可能看不惯我对俱乐部的发展话语过多,由此导致了大家在理念上的分歧。

CBF:在今年6月辞去鲁能俱乐部技术总监职务后,您下一步对自己在足球圈的从业履历有怎样的规划?

吴金贵:先陪陪家人,毕竟这么长时间没有跟家人在一起了。调整好自己心态。然后会考虑做一些理论研究工作,目前我也是同济大学足球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团队,研究和翻译一些德语足球专业书籍。此外,就像我一直以来青睐德国青训模式,并在申花、绿城、鲁能等都着力打造过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和训练基地设施建设那样,我也希望接下来能为中国足球的青训做些事情。而且我始终认为一定要打破目前圈养模式下足球和学习相悖的现状,将足球和教育结合起来。

CBF:是不是有计划要建一所足球学校?

吴金贵: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CBF记者祝跃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青训世界杯俱乐部
多彩世界杯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