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传统印刷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10-21潘晓东

今日印刷 2014年8期
关键词:印刷业印刷传统

潘晓东

全球传统印刷的发展现状

近日,美国印刷市场与资讯研究机构PRIMIR发布预测:2014年全球印刷业总产值将达7250亿美元,这虽较之前预测的印刷产值在2011年就将突破7200亿美元大关延迟了3年。但面对危机、面对印刷市场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变化,印刷总量依然在缓慢上升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一消息至少告诉我们,印刷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失去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是传统印刷业的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乃至工艺流程都应该顺应潮流作出应有的调整。

事实上,传统印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评价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看衰,发展中国家看好。去年5月,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10位来自各国代表的发言最能区分出两大阵营之间的差别,英、美、德、日、意、韩看衰传统印刷,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的印刷行业领导则依然看好。

英国出版、印刷及媒体技术供应商协会会长彼得?莫里斯在发言中强调“变化正在迅速发生”,为此,“印刷必须研究做什么,印刷必须与客户沟通”,必须“了解印刷如何与其他渠道合作”,“如何利用印刷作为跳板进入到相关服务领域”。这位会长告诉我们的是:印刷市场的传统加工定位必须作出调整,必须学会融入其他渠道,寻找印刷业的新出路。

日本印刷产业机械工业会专务理事樋口恭司的观点与英国会长异曲同工,他认为传统印刷应该要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增加上“α”(印刷+其他),至于这个“α”是什么,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但唯有通过对印刷范畴的扩张,对印刷技术的创新、方法的改进,才有可能重振处于衰退中的印刷行业。

与上述发言截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或者因为文盲人数的减少,对内容印刷的需求有增加(印度);或者因为有“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激增的需求”与“消费者信心指数提高,认为消费者购买会增加”(印尼);或者因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收入的持续上升,将提高包装材料在巴基斯坦的消费量,印刷业将随着其他行业的繁荣而繁荣”,总之,他们对传统印刷业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中国实际上是介于上述两者间的印刷大国,就印刷业面临的市场状况看,这几年日子过得相对艰难,因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印刷工价却是不升反降,海外加工定单的数量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减少,加之中国网民数量众多而在利用业余时间深度阅读上又缺乏良好的习惯,内容印刷业受市场的冲击很大,耳闻倒闭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多,就此印刷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这同发达国家的情况有点相像。但是,中国毕竟是人口大国,而且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又很大,此伏彼起,传统印刷在某些地区依然存在着发展空间,这又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十分相像。

与民间的感受截然不同,官方的统计数据反映出印刷市场仍是一片光明,自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数年来,2010年我国印刷业的产值达到7706.5亿元、2011年达到8677.13亿元、2012年达到9510.13亿元,似乎危机对这个行业没有丝毫影响,这与民间的感受相距甚远。但让人感到有点纳闷的是,IBISWord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称“2013年美国印刷业总收入为780亿美元”,按1︰6.1折成人民币也不过就是4758亿元,难道中国就此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印刷大国?显然这是统计数据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二者中总有一个数据发生了变异。IBISWord还告诉我们:在过去5年里美国印刷是以负3.7%的速度在下滑。2013年的英国则以89亿英镑(按1︰10.3折合成人民币为917亿元)的印刷营收又较上年减少了4.9%。

在谈及传统印刷面临转型压力的时候,还有一个现象可能很少有人想到,那就是在经济危机肆虐全球的过去5年时间里,全球10个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有7个是在非洲。报道还称:自1998年以来非洲的人均收入增长超过2/3。经济增长了,人们对印刷的需求也应该跟着增长。为此,在主张中国的印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抓住机会到非洲去发展?

笔者是想用上述数据与分析说明,把传统印刷看得一片漆黑是不对的,它们在各地的表现存在差异,在内容印刷、包装印刷等不同的领域里也同样存在差异,关键是必须顺应市场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从市场定位到商业模式,从业务范畴到服务方略,甚至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唯有变才能赢得传统印刷重生的春天,因循守旧、以不变应万变是迟早要被发展中的时代淘汰出局的。

全球传统印刷的发展趋势

尽管传统印刷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印刷并不会因之消失,也完全不必过于悲观,即便是像书报刊之类眼下受到冲击最大的内容印刷市场,其发行数量可能会有变化,但对爱好深度阅读,爱好收藏的对象来说,可能依旧会钟爱于此。就印刷整体而言,期间变化的仅是由印刷工艺的性价比决定的市场占有量。比如,因为我国的数字印刷设备与耗材至今主要依赖进口,昂贵的价格使得国内的数字印刷占比远不及发达国家,伴随着这些设备与耗材的国产化或许数字印刷的占比将会上升,而传统胶版印刷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认为传统印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依旧有施展身手的空间,是因为包装印刷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向上发展,这块庞大的市场对胶版印刷、柔版印刷都有着与时俱增的需求。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前是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公布的数据也可以佐证:2010年包装印刷在印刷总产出中的占比是70.51%,出版物印刷的占比仅为15.09%;2011年包装印刷的占比是72.51%,出版物印刷的产值占比为14.19%;2012年公布的数据对包装印刷与出版物印刷的产值没有细分,尽管如此依旧可以肯定:伴随着网络阅读者的增加,包装印刷占比是持续向上,内容印刷则是继续下滑。至于国际印刷市场的状况,我们还看不到相应的统计数据,但大趋势应该是一致的。

当然,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包括包装印刷在内的传统印刷企业在产品的市场定位、获利的商业模式,乃至工艺流程上还是应该有所调整,传统印刷企业适当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根据市场需求与产品成本选择加工工艺,走混合印刷的道路或许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建议。

面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市场变化,以加工为定位的印刷业必须要变成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从历史上的以“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努力增加自己的服务手段,成为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产品供应商。

他们或者可以像新加坡独资的苏州达成包装公司一样,不仅生产包装箱,而且通过对箱体内层的涂布增加包装箱的功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或者可以像上海柯创印刷公司一样,集编、印、发于一体,把印刷的命运由原本的受客户主导改变为视自身的出版发行情况来引领,避免受制于人;或者可以像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公司一样,在印刷之外增加物流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赢得更大的市场订单。这样的成功企业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企业坚守的大多还是传统印刷,但是他们的市场定位变了,更多的是通过服务,包括延伸服务,为客户带来利润最终获得自身的利润。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总是在变,需求有增有减,关键在于印刷企业必须努力琢磨消费者需求,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首先当然还是印刷服务,如果客户能够从中感受到印刷企业不可或缺的帮助,那印刷企业的业务自然也就能伴随着客户的发展而蒸蒸日上。

再则,印刷企业在下一步的转型发展中也得瞄准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地融入最新技术。所谓发展功能性印刷,其实就是把传统印刷与最新科技成果融合在一起,就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扩大印刷企业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当然,在印刷努力向其他产业做延伸的时候,其他产业也在利用自身所长向印刷产业做延伸,长期来从事印后加工机械制造的天津长荣联手台湾健豪开辟印刷工厂即是一个典型。

之所以把功能性印刷看作是印刷产业的延伸,是因为印刷本来是一项为书画做色彩还原、大量复制的生产工艺,在传统印刷中需要的是视觉或触感,是感官,而功能性印刷大都需要依仗设备来解读,与色彩毫无关系。比如像乘车卡之类的智能标签(RFID)需要射频识别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使用的条形码和二维码也都需要读卡机;近阶段议论得最为热烈的3D打印属于增值制造,除了在付诸生产

前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处理与传统印刷具有共通性,机械打印的过程与印刷似乎是毫无关联。但就因为这是一块处于增长中的业务,所以印刷行业在积极地加以拓展。杜塞尔多夫中国公司总经理Hans Wemer Reinharddoushuo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前中国功能性印刷也正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医疗、电子消费品、使用纸张、金属、玻璃或者其他物料的包装业等已经为印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市场。”

在印刷业下一步发展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融入互联网,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PT”(1024T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在颠覆着传统,在把很多传统产业推倒了重来,用互联网的方法再做一遍。那么印刷究竟应该如何应用互联网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呢?这已经成为行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业内媒体连续两年组织召开电商会议始终听众趋之如骛的原因,这需要印刷企业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传统印刷确实遇到了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但传统印刷的前景依然被看好,遭遇挑战就惊慌失措是不对的,但遭遇挑战无动于衷同样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只要看准方向,坚定不移,传统印刷企业就会迎来崭新的春天。

猜你喜欢

印刷业印刷传统
神奇“印刷”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