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的“玩”与“学”
2014-10-21李平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给了教师更多拓展教材的机会,教师要研究透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口味儿”的情景,让学生在“玩”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玩创新
一、吃透教材、提炼教材,供给学生“好玩”的材料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要更多地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教材有个更深的认识,在此认识基础上思考供学生“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身边事想起,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考虑,从学生兴趣思考。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玩”的兴趣。
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提前用木棍或者硬纸片制作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长方形,然后问:谁能把你的长方形给“展开”?这下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一会有学生举手了,我让学生示意,果然通过自己制作长方形的接点处“展开“了长方形。我接着问:谁知道长方形“展开”有多“长”?有的学生听到问题后,开始用自己的尺子测量长方形的“长”,我让学生回答自己测量的“长”是多少。我继续问:谁能把这个“展开“的长方形复原?……通过这样反复操练的过程,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长”的认识,这样我趁机提出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周长的计算公式。可见教师设计了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而且使他们在自我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得轻松愉快。
二、优化教学时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玩”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差异,优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愉快思考的场地,让学生在“玩”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好玩”。教学“认识元、角、分”时,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小商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实物物品:尺子、铅笔、作业本、玩具、小食品等,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学生购物的交流中,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再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有1元钱,你能买什么?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样的优化教学,教师给予了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学得轻松,更好地在玩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玩”中学习数学
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起点,是探求知识的体验过程,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学习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更多问题情境,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疑问“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这样的教师“放手”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氛围,促进了学生手、眼、脑等多種感官的协同活动,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灵活多变的“玩”中学
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听,死记硬背,兴趣低下,不求甚解,不会运用。在新教材的指引下,给予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尽量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逐步引导他们活学、活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我带来的箱子里摸出红球、白球、黑球,一次只能拿一个球。首先,让组内同学商量:“你们认为每次会拿出什么颜色的球?你们组打算怎么分工合作?”进而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到讲台做实验,有摸球的,有记录结果的,有统计结果的……在合作学习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适当地进行点拨,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
总之,教师要在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拓宽教材。这样在处理教材时,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把教材转化为学生“玩”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作者简介:李平,女,1983.04,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就职于邯郸磁县光禄镇西光禄中心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