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王静:高山玫瑰不让须眉
2014-10-21蔷薇
蔷薇
作为商界木兰,王静看起来并不霸气;作为登山家,她的细腻似乎和探险不挨边儿。但事实是,探路者快速上市的短短历程,她却扮演着不可取代的特殊角色;退出管理层后,登山成为她寻找探路者发展的另一途径。
登山,一项极其考验人耐性与毅力的活动,尽管充满挑战和刺激,也常伴随雪崩、严寒甚至死亡。就算男性,也从不轻易挑战,即使专业运动员,在攀登之前,都要慎重考虑。然而,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领域里创造了辉煌。她,就是王静。
王静,知名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常被冠以“女企业家”标签,她自己,则更喜欢“女登山家”这个称谓。实际上,她自己的实力也绝对配得上这个称号:6年间登上了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并把足迹留在了南北极。作为民间业余登山队员,她是第一位登顶马纳斯卢峰的中国女性,也是第一个从珠峰南坡登顶的中国内地女性。
从家里借来的第一桶金
直到现在,王静也没有后悔当初放弃铁饭碗的决定。初中毕业后,母亲希望王静读幼师,将来有份稳定的工作。但她偷偷背着家里参加了一次面试,并成为53人中被录用的13人之一,而这份工作是去广西北海某饭店做服务员。
但她并不太清楚服务员的工作是端盘子,“既来之,则安之。”王静笑着说道,“我一样能做得很好。”也正是在这份工作中,王静认识了来饭店做印刷业务的盛发强。
盛发强大学学的是工程测量,跑印刷只是他创业的铺垫,半年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印刷公司。“人群中,他很容易找到我发亮的脑门,于是我们相爱了,我也加入了他的公司。”王静开玩笑地回忆道。
真正关注起帐篷的生意缘于北海的一次新技术博览会。“那时在中国还没有户外用品的概念,单项产品还都在体育用品店里卖,除了OEM代工之外,我想我们应该是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王静与盛发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帐篷的制作技术,此为探路者的前身。
在北海的三四年中,二人觉得旅游城市冬天太清闲了。于是,1999年公司迁至北京香山脚下巨人农场的小平房。“盛发强从家里借来1万多块钱,我们成立了‘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公司。”据王静描述,这1万元成为了探路者最初的启动资金,而整院子、刷墙壁、挖厕所这些事情全由他们二人完成。也就是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王静手绘了探路者的第一个LOGO,并开始探路者新的探索。
回想那时的日子,爬香山、摘果子、打乒乓球为艰苦的环境带来了乐趣。盛发强主外,王静负责设计、制作、组装、订单谈判等。“在香山脚下的日子每天都很快乐,团队像一家人一样,一点都不觉得苦。”王静说。很快,2004年探路者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并在宏福创业园修建了自己的办公楼和仓库。谈到对探路者的贡献,她都归结于盛发强:“他具有把握大方向的敏锐和能力,我就跟着他走,肯定错不了。”
搭上朝阳产业头班车
对于卖帐篷这事,王静绝对是个外行。但她当时的概念是,“不就是卖东西嘛,销售都是相通的。”她说帐篷制作技术其实没那么复杂,女孩子天生心灵手巧。但公司越做越大,单做帐篷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扩充更多户外相关产品。
“到北京之后,我们开发了很多种,也拿了很多国外的帐篷学习,一边学习另一边还要创新。”王静说道。
而此时欧美的户外用品市场已相当成熟,以美国为例,2006年美国户外用品市场销售额460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7300亿美元,占全美GDP5.54%。此时的中国市场尽管处于启蒙阶段,消费者的生活理念、可支配收入、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户外用品行业的野蛮式增长。
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COCA《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8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户外用品行业从2000年-2008年市场零售总额实现了年均48.9%的增长,探路者搭上了朝阳产业的头班车。
“探路者几乎每年都保持着50%的增长速度,这两年大环境不好会慢一些,但也从没有低过30%-40%。”王静说,探路者直到现在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从今年开始,到未来,企业的发展会放得更缓、更稳一些。”
很显然探路者也遭受了服装、体育用品等行业总体下滑的影响。据悉,2013年以来,李宁跌幅达62%,匹克体育接近60%,361°稍好,但也下跌44%。运动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很多体育用品商扩张太快,差不多每一家都保持了接近7000家的渠道,品牌突围现在显得尤为重要。
“探路者除了阿肯诺和Discovery之外,明年还会上一个新的专业、高端产品线HIMEX。”王静指了指身上的绿色帽衫。
上市前先去家族化
“夫妻创业的优势在于,省去了很多‘信任成本,不用花时间顾忌合作者,而一心一意考虑做好事业就行。”王静说。然而,家族式管理很快遭遇人才短缺的瓶颈。盛发强回忆当时情形:“公司管理开始捉襟见肘,产品设计、品质控制、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等各方面挑战重重。”终于,一天晚饭后,他找王静谈心,希望妻子从副总经理的位置退下来,帮助公司完成“去家族化”的转型。思量几天,王静想通了,在2007年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经营。
谈及当时的心境,王静的回答是三个字——“很自然”,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清楚,公司已经到了何种状态,需要进什么样的人,想得很明白。只是,一个人从一种状态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一开始可能有点不适应,在内心要努力调整。”
调整状态,王静想出去旅行。2007年春节前夕,王静偶然联系了前往非洲乞力马扎罗的登山队。“创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放过超过十天的假。”这趟“长途旅行”,成为她用脚步去丈量海拔之路的开始,后来她爬珠峰、闯南极……2009年9月末,探路者公司获准在创业板上市的消息传来,王静刚刚登顶海拔8156米的玛纳斯鲁峰。
王静眼中的登山既感性又理性。“登山有一定死亡率,你有家庭和事业,为什么还去?这源自兴趣,内心的选择是感性的。登山若遇到生命危险,需要综合很多经验判断形势,懂得放弃,这又很理性。”今年挑战珠峰,在海拔7800米处,王静选择了放弃,“普通队员到1300米处就戴上氧气,我没有戴,感觉自己可以试一试,当不行的时候,内心会知道,可以放弃。”
高山玫瑰不让须眉
就像创业一样,登山或探险之于王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王静发现一个现象,国内许多登山或探险者只把某个地点作为目的,不少人都是“保姆式登山”——雇人帮自己负重背包,而欧美的探险者更看重过程。
2011年1月,王静徒步113公里到达南极点,参与的团队中本来有4人,其中两人希望只走50公里。“这是不可接受的,我要的是过程,大家开始起争执,4个人最后分成2队,他们走他们的50公里,我们走我们的113公里。”同行中有位摄影师,一直让向导携带沉重的相机,自己一次没有拿过,中途没有拍过照片,到了极点才拍摄。“我不认可这样的理念”——王静说。
鲍勃·迪伦曾在《Blowing in the wind》中唱道: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一个男子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作一个男子汉?)王静不认为行万里路就是“man”的专利。“电影《战马》中有一句话:男人一生要做点儿冒险的事儿。我觉得女人也可以。”
王静的故事,关于攀登,更关于一个女性的执着,她身体力行地向人们,尤其是女性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不要因性别禁锢了渴望尝试的心灵,更不要因世俗的眼光羁绊住攀登的脚步!(编辑/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