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诗歌评论的几个问题
2014-10-21慕芳
慕芳
(兰州商学院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当前诗歌评论的几个问题
慕芳
(兰州商学院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当代诗歌的出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开端,因此带来的诗歌评论问题也是日益尖锐深刻。文章通过对中国当代诗歌的介绍,叙述了当前诗歌评论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代诗歌;评论;问题
一、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通常认为,1949年为中国当代诗歌(在此特指中国当代大陆诗歌)的起始阶段。这种文学史(诗歌史)分期与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巨大转型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由此内在地规定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整体上极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
进入“新时期”(以1978年为开端),中国当代诗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裂变,长期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强力控制下的中国当代诗歌开始了全方位的艺术性回归,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文学史意义上的历史“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艾青、牛汉、绿原、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白桦、孙静轩、周良沛、梁南、赵恺、林希、林子、黄永玉等一批曾长期被剥夺了写作与发表权利的中老年诗人陆续重返诗坛,恢复了歌唱的自由,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着力于恢复人的尊严,被称为“归来的诗人”。同时,另一重要的诗人群“朦胧诗派”登上文学舞台,诗人们从强烈的个性意识出发,创造与此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手法,打破了笼罩诗坛几十年的单一化倾向,开始恢复诗歌的美学传统。由对现实的不满,发展到要求建立另一个诗歌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北岛)。去构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顾城)。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生成定型及环境的日益宽松,诗歌写作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美学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罕见的丰富性。从语言角度来看,“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以及“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并行不悖,且持各种语言写作向度的诗人人数众多,蔚为大观。
二、当代诗歌鉴赏要点
(一)对于当代诗歌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色彩有充分认识,注意重点把握诗歌的抒情性特点。相比较于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诗歌的抒情性更加强烈。在生活中,外物的刺激通常不会引发诗人的情感波动,但一旦情感有所改变,就会通过事物来将内心情感抒发出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诗人会有将内心强烈情感充分抒发出来的欲望,乘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意境进行描述,借助饱满而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
(二)对诗歌的意象及形象之美进行准确把握。对于中国当代诗人而言,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并对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及意象进行捕捉,利用诗歌语言将其形象地表达出来,使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原本无奇的形象及意象更具美感。一件物体或者是一幅字画都有可能成为诗歌中的一个形象或意象。在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当中,不管是何种形象或意象,势必是具有其自身所特有的思想意义的,借助诗人的手笔使其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当前诗歌评论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有论者宣称:当代诗歌已经走入死胡同,当代诗歌已经陷入低谷,当代诗歌已经步入歧途;甚至有论者惊呼,放肆地谈论什么百年新诗是一场“世纪之骗”。有趣的是,所有这些论调,都是以广大读者的名义发出的。”
当代诗歌当然有它的问题。但目前在文化舆论层面上流行的关于当代诗歌的责难,基本上是一种冒牌的文学诉讼。要么是从僵死的概念出发,要么是从偏狭的趣味出发,要么是从空洞的标准出发,对当代诗歌发布流言蜚语。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当代诗歌充满了创造的活力,分属于不同代际的诗人都写出了好诗。牛汉那一代诗人仍在写作,韩作荣、曲有源那代诗人也在不断奉献出优秀的诗歌,多多、王小妮这代诗人不时有佳篇问世;像翟永明这样的诗人也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极限,写出了令人震惊的好诗。朦胧诗之后,最突出的一个诗歌现象,就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显示出的诗艺成熟和创造个性,这一代优秀的诗人不胜枚举。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年轻的诗人”这样的批评视角变得越来越靠不住。
四、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方向
(一)全球化的挑战: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让全球化甚至“地球村”成为时代的主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新诗从传统诗歌中裂变出来,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事件,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轨的产物。然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过程,并非是平等而且完全互通的,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正如气象学中,气流总是从高压向低压流动,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流向非常明显。
(二)商业传媒的挑战: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传媒的高度发展,为社会公平进步提供了新的条件。我们应该承认,高度的商业与发达的传媒让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与此同时,事物的另一面是传媒与商业的结合,使精神产品也高度地产业化。
[1]唐湜.如何建立新诗体—新格律诗的探索一叶诗谈[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清波.诗潮与诗神中国诗歌三十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I227
A
1005-5312(2014)29-0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