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2014-10-21王吉恒于岩熙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

王吉恒 于岩熙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金融市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王吉恒 于岩熙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总结二者关系,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金融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相互关系

一、引言

中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金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传输的功能,调节着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分工,所提供的金融信息成为社会资产供求的“晴雨表”,为国家政策银行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及金融发展理论研究内容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

金融发展主要指金融总量的增加,包括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即金融体系的规模和效率得到优化。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物资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增强,可以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周俊2009)。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金融体系(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有效的金融体系、政策组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利用金融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Khan,2000)。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成果

目前,金融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式。熊彼特(Schumpeter,1912)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差别的,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对提高个人收入有利。格利和肖(Gurley and Shaw)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并建立模型分析金融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越高金融作用越强的结论,由此引发了经济学者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帕特里克(Patrick,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因果关系。他认为金融体系可改进现有资本构成并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刺激储蓄和投资。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应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得出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同步性,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于经济增长。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生产要素从低劳动生产率或增长率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率或增长率部门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变迁通过要素再配置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因此,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状态。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larke,1940;Kuznets,1941)。

各国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见解归纳有三点:第一种观点:以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金融学的奠基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为代表,他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认为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二种观点:琼·鲁滨逊(1952)等早期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产生任何影响。她于1952年提出“实业引导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的交易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摩擦,由此产生新的金融需求,从而导致新的金融工具的产生。第三种观点:经济学家Gupta(1984)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的相互影响作用随着金融机制的变化而变化,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促进金融发展。

(二)国内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认识到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重新关注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找到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渠道(程宁双,2007);研究结果支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系,良好的金融体系可有效支持并促进经济增长(朱闫龙,2004);目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主流理论是需求跟进型与供给型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潘婉莹,2010),该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在经济落后时,供给导向型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由此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

韩廷春(2001)较早建立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采用我国1978-1999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的结论,只有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的金融活动与利率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单纯追求金融发展和资本数量的增加是无法推动经济增长的。温涛、董文杰(2011)运用1997-2008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均有显著的正效应。

与上述观点相悖,张立军、湛永(2006)从农村发展层面出发,采用1978-2004年全国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农村资产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陈斌开、林毅夫(2012)的理论模型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政府发展战略是金融抑制背后的根本原因,金融抑制造成金融市场“机会不均等”,不利于穷人财富增加。

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分析

1.政府主导的技术模仿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相对高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吸引外商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

2.以出口为导向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迅速进入世界劳动分工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向世界市场提供了大规模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大众化的消费品,中国从中得到了自身缺乏的资金和技术。

3.投资推动型。中国利用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工厂,获得了较大规模的投资,既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求,也使国内受益。这种投资推动型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市场金融发展不成熟,股票融资与交易受政策等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对经济产值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弱。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金融系统资产总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完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金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升级,需要借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求金融系统做出相应变革,以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水平的新要求。

(三)结论

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是金融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更新、新兴产业的出现及经济增长所衍生出的新制度与分工体系,必然要求金融系统为其提供更大规模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引起金融产业内部的分化与升级。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会对金融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金融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我国金融发展应该依托高速发展的经济文明与法制社会建设,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将金融深化建设列为首要任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坚持藏富于民的思想,解除金融抑制产生的障碍,适度放宽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逐步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使金融发展能够使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1]王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3(6).

[2]苏建军.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14(2).

[3]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4]潘婉莹.试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决策与信息,2010(3).

(责任编辑:张彤彤)

F061.2

A

2095-3283(2014)09-0096-02

王吉恒(1964-),男,山东沾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于岩熙(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变化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1B075。

猜你喜欢

金融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