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成就梦想

2014-10-21项正文王正委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博士

项正文+王正委

黄炽森博士祖籍广东,1962年出生于香港,1989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系教授,为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教授。

14年来,黄博士用爱心关注未来,用真情捐资助学,点燃麻栗坡县2 622个孩子心中的希望,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县教育局局长郑元福告诉笔者:“自2001年开始,黄博士就一直为麻栗坡县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捐资,并牵头发起‘一师爱心一校活动,他本人及其朋友为麻栗坡县捐资助学资金已达412.05万元,全县11个乡镇21所学校的2 622个学生受到资助,同时援建了8所小学。”

“给贫困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

6月25日上午,黄博士从昆明乘飞机到文山,后坐班车来到麻栗坡资助中心。他高高的个头,留着髭胡须,身着休闲夏装,脚蹬旅游鞋,背着旅行包,朴素大方,笑着走进办公室。“我又来麻烦你们了,先把这次捐助的钱,2014~2015学年的助学金给你们。”

黄博士刚坐下,便掏出笔和纸,将这次捐助的人的名字和捐资数额一一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对资助中心沈江涛主任说:“这些现金和上次的汇票,一共31.05万元人民币,你先点点这些现金,一共39 500元人民币,看看对不?”

“这次来,除了带钱来以外,还有两个事情,一是去看看荒田小学学校,二是到民族中学与受助学生座谈交流。”从简短的谈话中,笔者就看出黄博士平易近人、随和大方、朴实节俭,说话幽默风趣、坦率谦和,给人亲切之感。

次日,笔者与黄博士一道乘坐县教育局的车前往八布乡荒田村,查看2012年黄博士及朋友捐资建盖的荒田小学综合楼。

在车上,黄博士像同行者介绍了他在麻栗坡实施的捐资助学计划。他说:“2001年4月,香港的传媒广泛报道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了在西部贫困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里,一所小学每年的开支仅为两三千块钱。看到这些报道后,我和段樵、伍凤仪、陈缵扬三位老师都想去资助这些学校。当时,制定的计划是我们每人最少资助一所学校,而且都希望是较长时间的,不是只资助一年,这样才可确保学校长期运作,学生最少可完成小学学业。”

黄博士说:在我们正要找传媒的朋友,希望能与一些有需要帮助的学校联络时,香港《大公报》记者余楚明先生刚好要访问段樵老师,余楚明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全国最贫穷的一百个县之一——云南省麻栗坡县。2001年8月,余先生恰巧要随团到麻栗坡采访,就带着我到麻栗坡县实地考察。那是我第一次到麻栗坡县。麻栗坡县是我国西南部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时人口26万左右,其中约3万小学生。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闭塞,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教育滞后,特别是边境少数民族家庭很贫穷,不少人家居住在茅草房里,孩子上不起学是常事。一些小学校破旧失修,基本难以运营。

“当时,我看到麻栗坡边境不少小学校条件太差,学生在危房里面上课。我觉得我该帮助他们。”黄博士说。那时候,小学生一年每人只交150元。但由于贫穷,不少老百姓还是交不出。并且还有不少老师为学生垫支,特别是当时一些代课教师,他们一个月薪水才176元,记得就是2001年8月29日,我就捐助了第一笔钱22 000元人民币,为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16所小学220名困难学生设置了助学金,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设立,余下不够的部分由家长负担。通过实地考察后,我回去把这些情况介绍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家都赞同帮麻栗坡县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小孩子交钱和建一些学校,让他们能有学上,能有舒适的学习场所,给他们一个学习机会。

“看到受资助的困难学生有学上,我很自豪”

“帮助贫困生上学,这是我们这辈子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每次到麻栗坡,我都要到捐资助学的中小学校看看,与我资助的学生座谈交流,看到他们能快乐地学习生活,看到捐资修建的校舍,我感到很荣耀。”

黄博士说:“一开始,我们主要资助的是小学生,到后来,国家实行小学教育全免费,小学贫困生不需要资助了,我们就到初中,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了,初中全免费了,又不需要了,我们就到高中和大学。现在,我们资助的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您资助这么多贫困学生,您关不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希望他们个个成才吗?”面对笔者的提问,黄博士坦言,“他们的成绩不是我关心的重点,学习好与不好,不能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我资助他们,只是给他们一个学习机会。他们经济有困难,我就资助。至于他们今后成什么人才,能做什么,与资助无关。帮助他们有学上,就是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做好的事。”

“您的资助有没有什么要求呢?”黄博士介绍:“从一开始,我及朋友就为这个计划定了一些原则,虽然这些年来很多事情都变了,但直到现在,我及朋友还是坚持遵守这些简单的原则。一是协助当地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工作;二是以个人的名誉实施捐资助学活动;三是资金来源是自己掏腰包,保持个人资助原意上的纯洁性;四是资助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五是资助尽量做到长期性;六是由当地教育干部具体执行资助计划,公平公正地推荐受助学校和学生的名单;七是非特殊情况,不能全额帮助学生,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学生珍惜。”

“我的孩子在麻栗坡”

黄博士把他资助的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给予关心帮助,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给他们提供经济支持和帮助。

冷现美家住麻栗镇潘家坝村,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共6人。2002年就读于潘家坝二叮岩小学时,就得到了黄博士的资助,每月250元的生活补助费以及每个学期的书本费、文具费、服装费等。从初中到大学,每学年得到6 000~10 000元的资助。

八布乡荒田村苗族学生陶红方是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学生。曾因家里贫困而辍学,在黄博士的帮助下,又回到学校继续读书。2013年7月考上西北民族大学后,黄博士也一直坚持资助。

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的瑶族女生盘玉新说:“我会永远记住黄炽森博士,因为自己的成长与黄博士的关爱和帮助密不可分。”

……

10多年来,黄博士在麻栗坡的助学善举,已编著成了一本书出版,书名叫作《我的孩子在麻栗坡》。书中记录了他在麻栗坡捐资助学的点点滴滴,抒发了他对麻栗坡教育的深情厚谊。近几年来,当一些新相识的人问黄博士有几个孩子时,他都会说:“有很多,他们都在麻栗坡。”

“捐资助学不会画上句号”

荒田小学距离中越边界1公里,是八布乡最边远的一所小学,那里居住的群众全是苗族。学校有8名教师,146名学生。

在荒田小学,当看到自己及朋友捐资建设的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黄博士连忙拿出相机,从全景到局部,从楼下到楼上,从不同的角度,都拍了照片。

因下午要到民族中学与受助学生座谈交流。约半小时后,我们开始返回县城。回城途中,大家问及黄博士一如既往资助了14年,途中有没有产生过退出的念头时,黄博士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完全没有。自从14年前我到麻栗坡开展捐资助学计划起,就没打算画上句号。”

14年里,黄博士除了先后共资助2 622名学生外,还帮助麻栗坡县边境各小学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2005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援建金厂乡苦竹林小学;2006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援建金厂乡料子山小学;2007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援建六河乡祖恩小学;2008年捐资45万元人民币援建六河乡森霖小学、八布乡坪子小学、荒田小学;2010年黄博士引进资金28万元人民币,帮助修建六河乡营盘山小学;2012年引资50万元人民币为八布荒田小学重建综合楼。

麻栗坡县县委书记刘扬说:“黄博士的捐资助学举动,带动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关心贫困学生,保证全县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学,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我退休后,没有了工资收入,我也要动员更多的人,到麻栗坡来帮助更多的学生。”黄炽森博士说。“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帮帮他们。一个有爱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一个有爱的社会才是最有希望的社会!”这是黄炽森博士对奉献和爱心的理解。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博士
森博士作战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平博士密码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博士蚊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