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中小企业共生关系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4-10-21赵玉珍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强位弱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互利共生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利用Eviews6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在验证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测算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可知中小企业对银行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这说明银行需要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而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政策法律支持、担保机构支持及技术支持,需要建立专业银行。
[关键词]共生关系;共生度;模型;贷款总额;生产总值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3-0075-0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ll and
middle-sized enterprises and bank
ZHAO Yu-zh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small and middle-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in the weak tendency of strong position which face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romoting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MES and banks can relie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By using Eviews 6 software, we analyze the data, calculate the degree of symbiosis and coexistence coefficient based verifying the basic hypotheses, and get a conclusion of that the influence of SMES is greater than the influence of bank, which shows bank needs to increase its support to SMES constantly, and of which needs the support of policies and laws, guarantee institution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banks.
Key words:symbiotic relationship; symbiotic degrees; models; total loan; total output value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面临一定的融资困境。在我国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风险投资都不太成熟的情况下,银行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银企关系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之一。然而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从信息不对称、社会资本、博弈论等视角出发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或从融资理论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这些研究对于缓解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创造良好的银企关系收效甚微。实际上,中小企业和银行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只有互利、共生共荣,才能达成良好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
一、文献综述
德国生物学家德贝星(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了生物学上的共生概念,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存在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并且相互依存,协同进化。随后大量生物学家对共生进行了深入分析,爱德华·威尔逊在对昆虫、鸟类的研究中,对群体共生现象进行了归纳,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着群体寄生、群体偏利共生、群体互利共生三种现象。W B Mcdougall合体共生和离体共生概念,Gaullery和Leweils寄生、互惠共生和同住观点的提出丰富了生物共生理论,并为其注入了超出生物学领域的更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20世纪中叶后,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将共生理论和共生模式引入工业、社会、经济等学科领域。1989年Robert Frosch和Nicolas Gallopoulos将共生理论应用到了工业领域,提出可以建立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正式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这也标志着工业生态学的诞生,随后共生理论在工业领域不断得到运用推广。1998年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了金融体系中的共生概念,最早将共生理论用于经济问题研究。但目前国外将共生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
国内关于共生理论的相关研究始于袁纯清,1998年袁纯清[1]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小型经济利用共生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随后将共生理论引入金融学领域,并指出,“金融共生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最优的金融共生模式是连续对称性互惠共生,并将其用于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从此金融共生理论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王昭凤[2]将世界各国的银企关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将其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型、以德国为代表的企业型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半市场-半企业型制度,指出不同的银企交易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关系制度。然而在我国银行和企业的信贷活动中,银行债权约束软化严重影响了银行客观地对企业发放贷款。林毅夫、李永军[3]指出,银行债权预算约束软化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借助政府的支持获得了太多的贷款造成的。何自力、徐学军[4]构建了银企共生的测评模型,验证了广东地区银企之间的共生关系,指出客户贡献度与企业规模并不直接相关,只要努力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的阻尼系数,银行和企业之间可以维持很好的共生关系。刘曼抒、周国仁,朱乃芬、许宁等[5]针对吉林省的问题详细分析了银企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吉林省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属于间歇性非对称互利共生模式,有必要推动其向连续性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但目前,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仍存在显著的信贷配给现象,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一方面不断地向热门行业、国有企业、重点地区集中,另一方面对中小及民营企业实行严格的信贷限制。因此对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度、共生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努力构建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二、一般性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测量指标的选取
1.银企共生度是指银行和企业各自的主质参量间的关联度,具体到研究,是指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的净利润、生产总值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假设银行主质参量为贷款数量,用ZB表示,中小企业的主质参量为净利润或生产总值,用ZA表示,则银企共生度为:
(1)
2.共生系数是指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共生系数用下述公式计算:
(2)
(二)研究假设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和共生程度,本研究设定如下几个假设:
在银企信贷交易中,银行一定选择预期效益和信用较好的企业作为交易对象,而企业愿意选择条件相对优惠的银行作为交易对象,交易对象的选择不具有随机性,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银行(企业)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
优质的客户具有良好的经营绩效和市场声誉,履约意愿好,履约能力强,违约的可能性较低,银行收益保障度较高,因此银行愿意提供较低利率的贷款,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企业收益率对银行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
企业贷款期限越长,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越大,银行贷款的资金安全性就越低,银行为了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将会提高贷款利率。由此提出第三个假设:
H3:贷款期限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向作用。
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总量不但考虑其净资产,还考虑其净利润,企业获得贷款之后通过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由此提出第四个假设:
H4:银行发放贷款的总量和企业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利率高低,将影响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甚至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生产总值。由此提出第五个假设:
H5: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的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银行为了自身安全,不但会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更会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比如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将来还款更有保障[6],银行愿意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由此提出第六个假设:
H6:企业的信用等级会对银行的分配系数产生反向作用。
三、数据分析及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对全国二十几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调研,每家银行提供的中小企业数据从几十家到上百家不等,同时对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截至2013年11月份,共取得调研数据1782份,有效数据1403份。企业贷款余额159834万元,平均每户贷款额为114万元。利用Eviews6软件包进行实证分析,涉及的参数如下:ka代表企业的分配系数(单位:%),asst代表企业的净资产(单位:万元),prof代表企业的净利润(单位:万元),enpr代表企业的生产总值(单位:万元),loav代表银行发放给企业的贷款(单位:万元),kb代表银行的分配系数(单位:%),qx代表贷款的期限(单位: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中企业的分配系数用企业的利润率来表示,银行的分配系数用银行的贷款利率来表示,得到有关样本参数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asst enpr ka kb loav prof qx
均值 980.8588 737.4823 6.473571 7.902616 113.9230 62.59691 16.98147
中位数 902.9200 555.2900 5.050000 8.400000 63.00000 51.61000 18.00000
最大值 1995.510 3421.000 29.66000 15.00000 1800.000 450.0000 40.00000
最小值 89.94000 59.94000 -30.0300 4.590000 30.00000 -98.6600 2.000000
标准差 432.5277 566.6240 6.589642 1.907892 114.5633 59.06662 8.558080
偏度 0.436764 1.436008 0.264664 -0.167607 3.908686 1.579293 0.186716
峰度 2.323389 4.819206 4.452943 3.126405 40.83159 8.812741 2.901740
正态分布 71.36895 675.6603 139.7873 7.502936 87239.76 2558.407 8.716526
概率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23483 0.000000 0.000000 0.012801
和 1376145. 1034688. 9082.420 11087.37 159834.0 87823.47 23825.00
离差平方和 2.62E+08 4.50E+08 60879.59 5103.354 18400892 4891389 102683.5
观测值个数 1403 1403 1403 1403 1403 1403 1403
(二)正态分布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H1,利用Eview6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企业和银行分配系数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得到企业和银行的分配系数正态分布检验结果和直方图(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企业分配系数成左偏态,均值明显大于中位数,说明中小企业普遍分配系数较低,均值受少数经营状态较佳的中小企业影响从而变大,但不符合正态分布。从统计指标来看,Jarque-Bera统计量等于139.7873,远远大于χ2的临界值,而p值为0.000000,统计指标均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即企业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
图1 企业分配系数直方图
图2为银行分配系数直方图。图2说明,银行的分配系数较稳定,浮动区间4.59%~15%,而其均值小于中位数,说明银行的分配系数普遍较高,不符合正态分布。从统计指标来看,Jarque-Bera统计量等于7.502936,大于χ2的临界值,而p值为0.023483,统计指标均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即银行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
综合图1、图2以及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
图2 银行分配系数直方图
1.企业分配系数的标准差和离散程度均比较大。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承受冲击的能力较弱,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还是地方居民、企业状况的轻微变动,都可能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导致企业分配系数面临的离散程度较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分配系数为-30.03%~29.66%,波动幅度比较大,说明企业的收益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银行不能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信息,因此银行从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出发,将会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行为。
2.银行分配系数的标准差和离散程度均比较小。在我国,四大银行都属于国有控股,且国家对股份制银行的设立和监管非常严格,形成了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出发,采取审慎的借贷行为,因此可以借助资金的稀缺性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由于我国对利率的管制使得银行的贷款利率都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动,这保证了银行收益相对稳定,且分配系数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3.银行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银行对于固定资产和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可以发放比较低利率的贷款,达到国家贷款利率的下限—基准利率下浮30%,从图2可以看出,银行发放的最低利率所占比例较高。然而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将会调高贷款利率,最高上浮150%,但这个范围的贷款并不多,在1403个样本中仅有1个,说明银行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不会冒太高的风险去追求盈利性。
4.假设H1成立,银行(企业)分配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银行和企业的分配系数无论从图表还是统计数据来看都不服从正态分布,因为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客户,而中小企业风险较大,大多数企业的分配系数都不是太高。这也印证了目前我国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而愿意参与垄断的金融行业分享高额利润的事实。
四、模型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对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生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研究假设H2至假设H6,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和分配系数,以及企业的净资产、净收益、生产总值和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生关系,一方面,要确定银行的贷款发放和分配系数对于企业分配系数和企业产值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确定企业的分配系数、净利润和产值对于银行分配系数和贷款额的影响,因此本文设立模型Ⅰ和模型Ⅱ。
(一)模型I的设立和分析
设立模型I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银行发放的贷款额和分配系数对企业分配系数和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将被解释变量设为企业生产总值,解释变量包括银行贷款总量、银行分配系数、企业分配系数、企业净利润和企业净资产。据此设立模型I:
表2 模型I样本回归结果
模型 MI1 MI2 MI3
因变量 enpr1 enpr2 enpr3
Const -136.6597*** 713.9171*** -147.7871***
asst
prof
Ka
Kb
loav
(-7.341157)
0.493325***
(25.85523)
5.923900***
(29.01967)
3.003327*
(1.789753) (11.00588)
-3.317995*
(-0.417497)
0.437014***
(3.301907) (-7.778037)
0.484636***
(25.88448)
6.186054***
(45.14844)
0.199095***
(3.148603)
R-平方
调整R-平方
F-statistic
Prop(F) 0.651009
0.650518
1570.135
0.000000 0.183200
0.182100
5.454830
0.004367 0.772100
0.771611
1579.881
0.000000
Observation 1403 1403 1403
注:估计系数下方的括号内显示的是t统计量;*为10%的水平上显著,**为5%的水平上显著,***为1%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发现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不存在共线性,也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为了检验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对模型I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设置进行如下安排:MI1为只包含asst、prof、ka变量的模型,主要用来检验企业自身的指标对其生产总值的影响;MI2为只包含kb、loav变量的模型,主要用来检验企业生产总值与银行贷款额和贷款利率的关系,验证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MI3是在MI1、MI2的基础上,剔除最不显著的变量ka和kb而得到的回归模型。
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自身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这是符合现实情况的,至于银行贷款对于企业生产总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具体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假设H4成立,银行贷款额与企业生产总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从MI2和MI3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贷款额对于企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为正,而且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这说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企业获得的贷款额增加,不仅有利于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总值。但是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许多优质的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多方努力推动银企共生关系的发展[7]。
2.假设H5成立,银行贷款利率和企业生产总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MI2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贷款利率对企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度相对较大,较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影响企业的利润,对生产总值产生负效应,但是由于企业生产总值采用万元为单位,而银行贷款利率采用百分比为单位,当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因素一起考虑时,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效果将不显著,这和实证结论相符合。
3.从MI3发现无论是企业净资产、净利润还是银行的贷款总额和企业生产总值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ka、kb效果不显著,可能和它们的计量单位相关,因此在模型II中将考虑变量ka和kb,对企业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进行对数变化。
(二)模型II的设立和分析
考虑到企业相关指标对于银行分配系数的影响,将银行的分配系数设为被解释变量,将企业的分配系数、企业净资产、生产总值以及银行的贷款总额和贷款期限(qx)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企业的风险等级是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设立信用状况为虚拟变量,用xy表示。据此设立模型II。
表3 模型II样本回归结果
模型 MII1 MII2 MII3 MII4 MII5
因变量 Kb1 Kb2 Kb3 Kb4 Kb5
Const 6.689902*** 7.209516*** 6.261731*** 5,759225*** 5.872287***
Ka
lgasst
lgloav
lgenpr
qx
xy
(17.60374)
0.040552
(0.515022)
-0.364546***
(-7.112164)
0.191060***
(59.90806) (33.31085)
-0.292753***
(-8.578486)
0.171305***
(51.38613)
-0.766854***
(-13.55425) (17.57368)
-0.08029***
(-14.30810)
-0.31528***
(-4.060011)
0.234692***
(3.689050)
0.165662***
(47.76414) (24.11980)
-0.06224***
(-12.02954)
0.036208
(0.852511)
0.154656***
(44.65696)
-0.65206***
(-11.91738) (37.10786)
-0.05920***
(-14.89254)
0.017835
(-0.576373)
0.15570***
(48.59770)
-0.65138***
(-11.88604)
R-平方
调整R-平方
F-statistic
Prop(F) 0.719584
0.718983
1196.672
0.000000 0.752087
0.751555
1414.703
0.000000 0.755403
0.754703
1079.379
0.000000 0.775342
0.774699
1206.197
0.000000 0.775278
0.774635
1205.758
0.000000
observation 1403 1403 1403 1403 1403
注:估计系数下方的括号内显示了t统计量;*为10%水平上显著,**为5%水平上显著,***为1%水平上显著
为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考虑到企业净资产、生产总值和银行贷款额数值较大,而且和银行分配系数的计量单位不同,为了模型能回归真实,对上述三个指标取对数。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然而各评级体系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为了研究的便利,将金融机构评定为A(包括A+和A-)的企业信用状况值xy确定为1,否则为0。模型II:
参考模型I的方法,对模型II同样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设置作出如下安排:MII1检验企业的净资产、生产总值以及贷款期限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MII2剔除了最不显著的变量lgasst,加入虚拟变量企业信用状况;MII3在MII1的基础上加入了ka,从而考察银行分配系数和企业分配系数的关系;MII4在MII2和MII3的基础上,剔除了lgasst,加入了信用等级变量,借此考察信用等级对银行分配系数的影响;MII5在MII4的基础上加入了lgloav变量,考察银行贷款金额和银行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银行分配系数的众多因素中,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假设H2成立,企业收益率对银行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从MII3、MII4和MII5中均可以看出,在对银行分配系数的解释中,企业收益率呈负数,这说明企业收益率越高,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越低;如果企业收益率越低,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将会越高。从中可以判断,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企业收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
2.假设H3成立,贷款期限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向作用。模型II的五个变形考虑了贷款期限的影响,均显示贷款期限和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正向作用,贷款期限越长,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对银行来说风险就更大,也就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
3.假设H6成立,企业的信用等级会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反向作用。MII2、 MII4和 MII5中涉及了信用等级,三个模型均显示信用等级对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企业信用等级越高,银行的贷款将更有保障,而且由于优质客户是银行争夺的对象,因此,银行将会要求较低的分配系数。
4.从表3可以看出,lgasst和lgenpr的系数不是很稳定,这说明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是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财务指标,但二者并不能体现企业的风险。真正体现企业风险的是企业收益率指标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在测算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对银行分配系数的影响时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五、银行和中小企业共生度的测算
根据对共生理论的分析和银企关系的梳理,可以认为银企共生度是指银行和企业各自的主质参量间的关联度,银行的主质参量是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中小企业的主质参量是中小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
第一,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为enpr,则银企共生度为:
(3)
如要测算式(3),需要设立模型Ⅲ: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21.02399) (3.765005)
其中R2=0.210017 F=14.17527 DW=1.926502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第二,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净利润为prof,则银企共生度为:
(4)
如要测算式(4),需要设立模型Ⅳ: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31.34387) (2.582182)
其中R2=0.195142 F=6.667663 DW=1.930736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无论从银行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分析,还是从银行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分析,均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从而使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得到增加;随着企业净利润和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企业会给予银行确定的利息回报,同时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和中间业务,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但从两者的共生系数指标分析,均存在,,表明中小企业对银行业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影响力度明显不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多的依靠自有资金,从银行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途径和渠道较窄,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显得尤为必要。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存在的,共生关系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无论是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还是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的设立要求与经营规范方面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时对于其共生环境的构建,比如担保体系的构建、征信体系的构建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二)健全贷款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缺乏信用记录,难以满足银行担保、抵押和质押等条件,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效地分担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面临的高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搭建技术支持平台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的支撑,拥有了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努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技术发明者、科研机构参与技术支持平台中,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实现技术的转让和市场化,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8]。
(四)商业银行单独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面对中小企业资信较低、可供抵押资产少的特点,银行需要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积极寻找优质中小企业,比如可供抵押资产较多、资信较高的企业,建立与优质中小企业的长期联系,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增加银行收益的同时,为后续业务的扩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设社区银行
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准许新设一批以民间资本为主的社区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袁纯清.共生理论—简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王昭凤.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03(3):12.
何自力,徐学军.一个银企关系共生界面测评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广东地区的实证[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4-69.
刘曼抒,周国仁,朱乃芬,许宁.吉林省中小企业调研报告[M]//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12.
胡军,陈建林.台湾和温州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以合会为视角[J].南方金融,2008(8):35-38.
赵玉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破解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3(10):148-151.
李文明,宋桂娟.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82.
[责任编辑 王艳芳]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银行分配系数的众多因素中,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假设H2成立,企业收益率对银行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从MII3、MII4和MII5中均可以看出,在对银行分配系数的解释中,企业收益率呈负数,这说明企业收益率越高,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越低;如果企业收益率越低,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将会越高。从中可以判断,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企业收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
2.假设H3成立,贷款期限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向作用。模型II的五个变形考虑了贷款期限的影响,均显示贷款期限和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正向作用,贷款期限越长,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对银行来说风险就更大,也就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
3.假设H6成立,企业的信用等级会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反向作用。MII2、 MII4和 MII5中涉及了信用等级,三个模型均显示信用等级对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企业信用等级越高,银行的贷款将更有保障,而且由于优质客户是银行争夺的对象,因此,银行将会要求较低的分配系数。
4.从表3可以看出,lgasst和lgenpr的系数不是很稳定,这说明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是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财务指标,但二者并不能体现企业的风险。真正体现企业风险的是企业收益率指标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在测算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对银行分配系数的影响时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五、银行和中小企业共生度的测算
根据对共生理论的分析和银企关系的梳理,可以认为银企共生度是指银行和企业各自的主质参量间的关联度,银行的主质参量是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中小企业的主质参量是中小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
第一,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为enpr,则银企共生度为:
(3)
如要测算式(3),需要设立模型Ⅲ: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21.02399) (3.765005)
其中R2=0.210017 F=14.17527 DW=1.926502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第二,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净利润为prof,则银企共生度为:
(4)
如要测算式(4),需要设立模型Ⅳ: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31.34387) (2.582182)
其中R2=0.195142 F=6.667663 DW=1.930736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无论从银行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分析,还是从银行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分析,均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从而使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得到增加;随着企业净利润和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企业会给予银行确定的利息回报,同时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和中间业务,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但从两者的共生系数指标分析,均存在,,表明中小企业对银行业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影响力度明显不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多的依靠自有资金,从银行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途径和渠道较窄,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显得尤为必要。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存在的,共生关系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无论是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还是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的设立要求与经营规范方面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时对于其共生环境的构建,比如担保体系的构建、征信体系的构建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二)健全贷款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缺乏信用记录,难以满足银行担保、抵押和质押等条件,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效地分担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面临的高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搭建技术支持平台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的支撑,拥有了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努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技术发明者、科研机构参与技术支持平台中,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实现技术的转让和市场化,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8]。
(四)商业银行单独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面对中小企业资信较低、可供抵押资产少的特点,银行需要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积极寻找优质中小企业,比如可供抵押资产较多、资信较高的企业,建立与优质中小企业的长期联系,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增加银行收益的同时,为后续业务的扩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设社区银行
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准许新设一批以民间资本为主的社区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袁纯清.共生理论—简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王昭凤.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03(3):12.
何自力,徐学军.一个银企关系共生界面测评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广东地区的实证[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4-69.
刘曼抒,周国仁,朱乃芬,许宁.吉林省中小企业调研报告[M]//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12.
胡军,陈建林.台湾和温州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以合会为视角[J].南方金融,2008(8):35-38.
赵玉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破解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3(10):148-151.
李文明,宋桂娟.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82.
[责任编辑 王艳芳]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银行分配系数的众多因素中,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假设H2成立,企业收益率对银行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从MII3、MII4和MII5中均可以看出,在对银行分配系数的解释中,企业收益率呈负数,这说明企业收益率越高,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越低;如果企业收益率越低,银行所要求的分配系数将会越高。从中可以判断,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企业收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
2.假设H3成立,贷款期限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正向作用。模型II的五个变形考虑了贷款期限的影响,均显示贷款期限和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正向作用,贷款期限越长,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对银行来说风险就更大,也就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
3.假设H6成立,企业的信用等级会对银行的分配系数有反向作用。MII2、 MII4和 MII5中涉及了信用等级,三个模型均显示信用等级对银行的分配系数具有反向作用。企业信用等级越高,银行的贷款将更有保障,而且由于优质客户是银行争夺的对象,因此,银行将会要求较低的分配系数。
4.从表3可以看出,lgasst和lgenpr的系数不是很稳定,这说明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是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财务指标,但二者并不能体现企业的风险。真正体现企业风险的是企业收益率指标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在测算企业净资产和生产总值对银行分配系数的影响时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五、银行和中小企业共生度的测算
根据对共生理论的分析和银企关系的梳理,可以认为银企共生度是指银行和企业各自的主质参量间的关联度,银行的主质参量是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中小企业的主质参量是中小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
第一,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为enpr,则银企共生度为:
(3)
如要测算式(3),需要设立模型Ⅲ: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21.02399) (3.765005)
其中R2=0.210017 F=14.17527 DW=1.926502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第二,测算银行贷款数量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其中银行的贷款数量为loav,中小企业的净利润为prof,则银企共生度为:
(4)
如要测算式(4),需要设立模型Ⅳ:
利用eviews6测算,可以得到:
(31.34387) (2.582182)
其中R2=0.195142 F=6.667663 DW=1.930736
由此,可以得到银企之间的共生度为:
同理,可以测算出:
因此,可以据此测算银企之间的金融共生系数:
无论从银行和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共生度分析,还是从银行和中小企业净利润的共生度分析,均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从而使企业的净利润和生产总值得到增加;随着企业净利润和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企业会给予银行确定的利息回报,同时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和中间业务,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但从两者的共生系数指标分析,均存在,,表明中小企业对银行业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影响力度明显不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多的依靠自有资金,从银行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途径和渠道较窄,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显得尤为必要。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存在的,共生关系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无论是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还是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的设立要求与经营规范方面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时对于其共生环境的构建,比如担保体系的构建、征信体系的构建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二)健全贷款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缺乏信用记录,难以满足银行担保、抵押和质押等条件,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效地分担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面临的高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搭建技术支持平台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的支撑,拥有了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努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技术发明者、科研机构参与技术支持平台中,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实现技术的转让和市场化,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8]。
(四)商业银行单独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面对中小企业资信较低、可供抵押资产少的特点,银行需要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积极寻找优质中小企业,比如可供抵押资产较多、资信较高的企业,建立与优质中小企业的长期联系,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增加银行收益的同时,为后续业务的扩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设社区银行
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准许新设一批以民间资本为主的社区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袁纯清.共生理论—简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王昭凤.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03(3):12.
何自力,徐学军.一个银企关系共生界面测评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广东地区的实证[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4-69.
刘曼抒,周国仁,朱乃芬,许宁.吉林省中小企业调研报告[M]//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12.
胡军,陈建林.台湾和温州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以合会为视角[J].南方金融,2008(8):35-38.
赵玉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破解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3(10):148-151.
李文明,宋桂娟.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82.
[责任编辑 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