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扣人心
2014-10-21贾厚明
贾厚明
所谓“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摆出一种足以引起读者疑问、关注、忧虑和迫不及待了解真相的姿态,而又故意不马上挑明、说穿,使读者的疑虑、关注、期待、渴望等心理不断持续和强化。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认为,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记叙文中巧设悬念,可以使构思更加精巧、新颖甚至奇特,使情节更加复杂、曲折,使结构更加多变而又不失严谨,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现代作家萧乾是个巧设悬念的高手,请看《枣核》一文的开头——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课文第一段,萧乾从旧时同窗索要枣核写起,其“蹊跷的用途”立时在读者脑海中勾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窗为何偏偏索要枣核;几颗普通的生枣核,真的值得“再三托付”吗?这是悬念的初设。而当见过面,同窗获得枣核之后,却“故弄玄虚”,仍不交代其用途,这就更加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使其疑心大增,急于阅读下文。这是悬念的深设,使得课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令人读来兴味盎然,爱不释手。
平时作文中,我们在向名家学习巧设悬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悬念类型的选择。叙事作品中悬念的类型,大致包括以物件贯穿设悬,以人物点击设悬,以场面描写设悬和以环境渲染设悬等几种类型。写作时应精心选择合适的类型。
二是注意悬念位置的安排。从结构角度看,悬念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一般有三:篇首设悬,引出下文;篇中设悬,推动情节;篇末设悬,回味无穷。“安排”位置时应因文而异。
三是注意悬念诠释的跟进。既然采取了“设悬”写法,就存在一个“释悬”的问题(篇末设悬除外),千万不可只有“设包袱”而无“抖包袱”。这就要求我们在叙事时及时“跟进”,水到渠成地对已设悬念进行开解。“释悬”要做到自然、不生硬,符合事情本身发生、发展的逻辑,不能弄巧成拙、失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