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诠释中国“预警机精神”
2014-10-21李正
李正
2013年12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座无虚席,来自北大各院系的师生代表们济济一堂,屏气凝息,“王小谟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樊友山、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分别致辞。樊友山在致辞中说:“今天的报告会是青年学生向科研前辈学习的宝贵机会,预警机的成功研制体现了以王小谟院士为代表的军工科研人员对国家无限的忠诚与热爱,是预警机科研团队智慧与汗水的成果。‘预警机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真实写照,是推进国防军事电子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法宝。”在热烈的掌声中,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结合自己50余载的科研经历,诠释了“预警机精神”的时代内涵……
追逐“雷达梦”
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王小谟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工作。当时,院里的苏联专家刚刚撤走,留下了三坐标雷达的设计方案。面对室主任给他的一摞文稿,血气方刚的王小谟感到非常幸运——这是当时国内在该领域的几乎全部资料,而中国对三坐标雷达的研制是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进行的。三年后,王小谟与同事们在仔细研究了苏联专家的方案和广泛涉猎其他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案并被国家批准。这个方案被公认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他因此被提拔为副总设计师。
后来,王小谟到贵州参与创建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以下简称38所)。当时的生活条件极度困难,以致他出现过身体浮肿,但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在那里与中国雷达界的精英们一起,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并在国内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雷达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功能的重大跃升。1985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王小谟在获奖者中排名第一。
1986年,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长驱直入,低空飞行数千公里,突破当时世界上强大的苏联地面雷达防空网而成功着陆红场,让世界为之震惊。王小谟紧密跟踪国际雷达技术发展趋势,以超常规的速度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该雷达在与美、英、法、俄等国同类装备同台竞技中,综合性能排名第二,电子对抗性能排名第一,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后来,他调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以领军人的身份开始向国产预警机事业发起总攻。
咬定青山不放松
预警机是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是国土防空中增强低空、超低空预警探测和空中指挥引导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自诞生以来,它—直是各军事强国着力发展的重点。但因其技术高度密集,系统十分复杂,世界上只有美、俄、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而未能继续。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我国必须拥有预警机!
20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王小谟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我国的预警机研制事业中。他规划和实施了对于机载预警雷达的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突破了机载雷达最为关键的技术难题。为了加快研制进程,我国开展了预警机对外合作。作为该项目的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自主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把研制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在世界匕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同时,他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我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美国迫使外单方面撕毁合同,企图扼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向上级建议“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得到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国产预警机由此正式立项,成为倾举国之力推进的重点工程。在这种形势下,王小谟主动推荐优秀年轻专家担任总设计师,并亲自担任总顾问,倾心指导年轻的总师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试验试飞方案等重大工程研制事项,为我国首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王小谟致力于谋划和推进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针对我国国情,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了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了条件。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立项后,王小谟又提出利用国产飞机实现预警机出口的设想,并担任原型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推动实现我国预警机装备出口。作为课题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为研制新型预警机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预警机代际划分概念以及我国下一代预警机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和技术特征,为我国预警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中国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看台上的王小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是预警机研制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他流泪。中国预警机的首次亮相,引来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美国媒体曾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共振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了一代。
王小漠常说,雷达不是一个人能干起来的,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去完成。从最早的雷达团队,到如今研制预警机的年轻队伍,王小谟历经了几代科研人的交替,从当初的逐梦青年变成现在运筹帷幄的华发老人,他求贤若渴、惜财如命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