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社会发展形式初探
2014-10-20戴艳周海英
戴艳 周海英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高校的社会地位也已经从社会边缘逐步走向社会中心。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不管其初始目的为什么,最终都是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高校;社会服务;形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 C-b/2013/03/018)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其著作《大学与美国前途》一书中指出“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其最重要的功能”。高校不是以象牙塔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中,它是社会范畴之一,就应该为社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义务。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著作《大学的使命》中说过,高校的使命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把一般人变成有知识的人。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只有人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高校通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培养人才,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迈入社会,以人的行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逐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 人才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能,高校应以培养为中心来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企业帮学校培养学生,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学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市场的需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在奔驰公司总部所在的斯图加特地区和大众集团所在的沃尔斯堡,这是世界上有名的汽车制造业集中地区,当地的高等院校都以工程制造、电子、汽车专业为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到这些企业进行实习,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十分明确。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上世纪,纺织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而常州又是有名的纺织生产基地,当时学院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建设,重点建设纺织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大环境影响,纺织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为适应地区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学院也已经对专业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现在学校把专业发展总重点转换到了服装专业上。江苏省是纺织服装大省,而服装业是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罪犯劳动改造的重要载体,在全省88万的服装从业人员中,监狱系统近5万人,是全省服装业的重要力量。根据学院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学院与江苏省方源集团开办了《服装工程与管理》培训班,该班是采用订单式培训模式为社会进行专业人才培训的成功典范,学院根据方源集团的培训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为该班配备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力量。这个培训班的成功开设既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一朵花絮,也是江苏省方源集团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企业品质的一个有力举措。自2006年开班以来,学校已成功开班了9期。
2 对接企业,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是成正比的。高校以学科专业技术为依托,与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合作,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进行应用开发研究,通过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校企合作等形式,对接企业,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研究过程中,又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层次技能人才。2009年,在江苏省启动由企业出资设立,引入高校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背景下,江苏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支柱产业领域的企业开展持续合作,建设了153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几年来,江苏大学已协助企业申报90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开展科研项目25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批进站的专业型硕士就业率达100%。
3 政治文化及其文化资源服务
高校加强自身的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态度的培养,做好理论研究和政治舆论导向工作,有利于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大环境。《大学的使命》一书的导言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普通教育的问题,那么我们对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可以充满信心。”
高校是社会文化层次最高的教育单位,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影响、带动其他社会文化活动。例如,岗亭共建志愿者活动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两年多的社会服务活动,该活动由学院团委组织,各系院积极配合,利用双休假日,组织学生志愿者们走上三个交通岗(中山、怀德、中山门岗亭),协助民警维持十字路口的交通秩序,帮助路边的行人,尽一点社会义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体会了自身的价值,为社会正能量的提升贡献了大学生的力量。另一方面,高校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他社会活动,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力文化资源直接服务于社会。普通高校把学校的图书馆、体育场所、文化资源,以及自己的办学场所对社会及居民有偿或无偿的开放。例如,由上海市杨浦区学习办牵头建立的高校社区教育超市,居民可以像在超市选购商品一样,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区学习办是“超市”主管单位,各街道(镇)分别建立了“超市”工作站,各高校则是“超市”资源配给站,通过三维主体和“学习需求调研——学习资源推送——超市资源提取和使用——效果评价与供需调整”工作路径将高校资源系统地引进社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已向社区开放包括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博物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等文体场馆19处;提供以健康养生类居多的讲座报告40项;包括百姓英语、网络学习、环保培训等的课程资源6门;以及包括上海理工学生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书香伙伴项目、财大学生终身教育志愿者宣传员、复旦学生推进居民学习点建设志愿者等的志愿者服务项目30多个。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三重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紧随时代的步伐,高校的社会服务也呈现出新的面貌,拓展了社会服务领域,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但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还应该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的主动性,完善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以产业对接、校企合作为手段,打造产学研开发服务平台,打破以高考的形式作为门槛,实施全日制的教育方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平台。让高校在社会化、开放化的环境中办学。
参考文献
[1] 鹿红娟.对地方普通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
[2] 杨书林.小议地方高校如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D].博士学位论文,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 高教论坛,2009,(12):112-114.
[4] 徐同文. 美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及借鉴[J]. 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