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2014-10-20薛志荣
薛志荣
摘 要:中职类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对有些课程兴趣不高,但只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积极的鼓励所有的同学,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的。
关键词:改革;引导;鼓励;表扬
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可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同日而语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类学生对某些科目,特别是既枯燥又深奥的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育者探讨的共同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理解。那就是设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就以所教授的《电工基础》里的"电阻的测量"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的。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充其量在课堂上加点练习给学生做,以此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其实这样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很枯燥的,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急剧下降的。所以就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很多,很多的教育者提出了要采用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方法,个人认为这些都不失为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应根据章节的不同,采用既适合教又适合学的教学方法,甚至有时可以很多方法并举,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电阻的测量"一节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我并没有惯例性的复习以前所学知识,而是向同学们亮出本节课的任务,此任务非常简单:设法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测量方法不限,工具不限,如果有同学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则给予加分奖励。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反响很大,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就暗自高兴:任务驱动式正是教授本节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2 教师要创设情景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提高了起来,教师也要融入其中,千万不能以种种的理由去妨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要知道能让学生全力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去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教师还要设法去制造这种课堂气氛,我采用的方法是以实际的利益去"引诱"学生。这样能充分的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
还是以"电阻的测量"这节课为例。在我提出了本节课的任务和一些简单的条件后,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的。先是有同学说把电阻放到具体的电路中去,测出流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值。我随即就予以鼓励,并当众给予加分奖励,还把我的教师理论工作手册拿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们加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都活跃了起来,"电桥法测量电阻","直接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根据电阻定律去测出电阻值","用比较法去测量电阻"……,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达到了高潮,整个课堂就好像一场拍卖会,所以创设的这个情景是很成功的。
3 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虽然我的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自觉的按照老师的意愿去思考和讨论授课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去引导。但是这种引导的要求很高,一不在意就变成了提示,其实就是变相的告知正确答案。这样就没有效果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进去。特别是当学生思考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加的高了。
在教授"电阻的测量"这节课时,也不是一直都很顺利。学生最初想到的只有用欧姆定律去测量出电阻值,有的同学用的是万用表,而有的同学用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而已。为了启发学生,我说:"现在讨论的是实际的问题,而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这其实就是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已经学过的关于电阻的理论知识,很快就有学生想到学过的电阻定律,并且说出了自己运用电阻定律去测出电阻值的想法。这样就把本来是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变成了让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没有好生与差生之分,没有对错之分
可能有的老师会提出疑问,这种教学方式参与进去的只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可能参与进来。我认为作为教师本来就不该对学生有好与差之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者,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去引导和鼓励他们。另外,学生的答案不应该有对错之分, 我们可以把错误说成"不到位"或"不严谨",而不是"错误"。我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组织对"电阻的测量"方法的讨论时,有一个平时不怎么发言而且成绩也不是很好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他们讲的方法是可以达到测量电阻的目的,其实要测量电阻的阻值并不需要那么的复杂,只要用万用表的电阻档直接测量就可以了。"听了他的回答后,我问全班同学:"大家觉得他的回答怎么样呢,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去回答!"接着就是全班同学为这位同学鼓掌,我想这比我说一百句表扬他的话的效果都要好。后来我发现,这位同学在我的课上经常积极的回答问题了。
中职类的学生其实也有很多的优点,只要我们耐心的教育,用心的引导,他们同样会对学习很感兴趣,同样会取得不菲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作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