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2014-10-20刘春晓
刘春晓
摘 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生活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增强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的学习主题,开展更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日常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5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能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提炼而来。
一、在课堂学习中去发现主题
课堂具有生成性,要加强在教学中去捕捉确定语文综合学习主题的意识,适时捕捉住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隐性资源,并以此为契机,适当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疑问中去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如在学习《母鸡》一文中,平时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母鸡,在老舍的笔下成为了一只慈爱、勇敢、负责的伟大母亲,同学们在深深体会这份母爱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的母亲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辞辛苦呢?抓住这个问题的契机我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王国中的母爱”这一活动的主题。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体现训练的重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每个单元的文章在体裁和写作特点方面都是相似或类同,因此,把握单元目标和要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融汇单元所学内容,并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如在学完《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后,组织学生打印自己感兴趣的影色图片,做一张小报,或者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再者,可以从学科本身体系来引导学生确定知识内容的整合,如将三年级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和四年级《飞卫学射》《扁鹊治病》整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学完《渔夫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读民间故事,推荐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书《一千零一夜》。开展一次“民间小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
二、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主题
仅靠有限的课时进行语文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取之不竭的源泉,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观察方式去观察、思考。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怀疑的精神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利用好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去产生研究的主题,如:错字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我们的名字中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有的广告语让我们过目不忘?
由于儿童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容易停留在事物或现象的表面,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中提取出综合性实践的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这样的主题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低段识字教学中组织孩子搜集放学回家路上看到的最“好看”的牌匾,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把标题抄下来,带到课堂上交流。
三、从学科联系中提炼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须打破学科框架,软化学科的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巧妙的寻找结合点,通过经常与学生对话,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外、学科“大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学生对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让学生选种一株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查找资料或者请教身边有种植经验的人,了解植物的喜好,精心照料、培育它。定期写好观察日记。记述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向科学老师了解植物的成长需求,植物的特点等。由美术老师指导画画,用画笔把植物生长的过程画下来……通过这样整合,让学生从多种方面汲取营养,综合的学语文。
四、从自然景物中去寻找主题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年四季,景色各有特点,在柳绿花红的暮春时节,引导孩子到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到书海中去查阅描写春天的诗句,再用自己的笔描绘多彩的春天。还可以从本地区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入手,写出身边的美景。比如赤峰地区的代表红山文化,玉龙传说,传统美食都可以成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背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任意选择学习内容,于是“我是家乡小导游”“我为家乡旅游出点子”“我为家乡自豪”等学习活动应运而生。
五、在社会环境中寻找主题
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致使教材更新的周期长,许多紧随时代发展的大量新知识、新观念和新信息被排斥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在社会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我们筛选,从而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际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前段时间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深受家长和同学们的关注,电视播放的竞赛环节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学生们遇到认识会写的字不由的兴奋,遇到不会写的字就会记录下来带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汉字的字形、字义、甚至是它背后的故事。这种主动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多么可贵。
再者地方文化中的节日庆典、文艺活动、民间习俗等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依据儿童当前的经验、需要、兴趣等,选择某一文化生活,使儿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理解。如在放寒假前布置好“过年的风俗和习惯”这一活动主题,让孩子在假期中利用多种途径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传说。开学后,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广泛的交流活动,把自己所思所想写成生动的小短文。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过年所需的窗花、对联、灯笼。绘制了丰富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