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4-10-20李树娟
李树娟
摘 要: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和模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问题的实质,掌握规律;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55-01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景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一年级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而,就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对于旧教材中一些脱离现实背景的内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容”,利用实物、实例、动手操作、童话故事等创设情景,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再现生活。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教师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运动着的物体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一个热闹的交通路口,小汽车、摩托车、卡车、公共汽车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提出问题:交警叔叔想知道车流量的情况,你能告诉他吗?而对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虽然第一次有点杂乱无章,第二次也没来得及记清,但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入深,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
二、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
购物发票话号码、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电这些在生活中可以随时用到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料物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看到,利用购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电话号码可以复习质数、合数、偶数和奇数等概念。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三、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1/4-2/7+3/4-5/7,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前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使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我引导学生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时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再如,在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往往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领悟到 这一特点呢?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分数乘整数”时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为突破口,先画四条平行线(代表四条马路)来说明因为不相交所以彼此不通,接着又在四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垂线使之相交,因为相交也就相通了。这个细节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很适合学习数学知识,把所有知识都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在课上不仅找到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无形之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经常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沟通,我们的数学就能成为一种人人能学的生活数学。
四、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如要计算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可以把它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算出水的上升体积。教师的作用就是当学生而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米,甚至超过1.4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不能把数学完全降低到经验型的范畴,譬如说计算教学,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身的规律的环节中学问题,需要让学生掌握“原型”,因为计算还有自。另外,在创设生活情景,教师一方而要在生活情景切忌在情景中“流连忘返”,分发挥情景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注设作为教学的摆设、中及时提炼数另一方而要充,把情景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