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2014-10-20付晓荣
付晓荣
摘 要: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实用性与基础性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便是培养学生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处理日常工作。更能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要求。本文笔者结合多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几点教学体会,希望能给与相关教育工作者有一点儿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38-01
当今时代是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拥有借助计算机知识获取、交流、加工、沟通信息的能力,是当今时代对劳动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加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以培养符合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为题进行探讨更加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动力之源。接触新课程学生刚开始的兴趣都十分浓厚,可随着课程的正式进入以及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即骤减,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插入,让学生觉得分外枯燥,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初中文化课程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弱,这些应用知识的逐渐深入让他们觉得分外无聊。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在课堂上玩游戏、聊QQ,他们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课堂上,课程也就无法继续下去。这个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相当重要。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活动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现阶段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比较广,几乎人人都会上网、网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开展师生互动活动课。比如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让学生组装一台简单经济的电脑为课程设计内容,分组行动,并让每个小组提交方案。学生都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活动他们都有机会亲自提意见、亲自动脑思考、动手组装,从电脑的显示器、主机、显卡、内存、CPU等各个设备都逐一精选。至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都被调动到计算机课程中来了,教师接下去的课程也就相对顺利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随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进而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最成功的教学课堂其实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或者让学生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能自己动手操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各种应用软件遍布网络,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比如软件使用问题、故障处理以及计算机维护问题等。基于此,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只着眼于让学生学会使用当下的几个软件,而是要注意提炼出几个软件在操作、使用方面的共通之处,让学生轻松掌握使用不用软件的技巧。比如在讲完Word文档中字体的设置操作技巧后,接下来在讲解Excel表格中字体的设置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Word文档字体设置操作技巧进行操作,触类旁通,在接下来的WPS、PPT中字体的设置也都是一样的操作,至此,学生不仅学习快、记忆牢固,且以后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都能够自主学习操作。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各种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将所有软件的操作方法囊括在内,但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学会操作其他各类软件,这也就实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地教,但是不能一视同仁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教每一位学生。这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的。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文化课程基础较强,但是一遇到电脑知识就一窍不通;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从小就熟悉电脑的各个操作键,有些方面甚至比老师都懂得多。针对这样的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教师就不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去教每一位学生。这样的话,有的学生就会觉得课堂内容太多、太复杂;而有的学生就会觉得课堂内容太简单。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不会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知识摸底测试,并根据结果将他们分为A组和B组,A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B组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较为薄弱。接下来根据分层的教学对象设定分层教学内容,有区别地备课:针对A组学生,就可以少讲操作系统知识,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触类旁通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而针对B组学生,则需要仔细讲解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知识,同时辅助以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并适当多加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指导。如此,才能使得不同学习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也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好地成长,是考验每位计算机教师的重要难题。只有抓住中职生的这些学习特征,并“对症下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璟.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4)
[2] 何 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04)
[3]周文辉.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