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4-10-20刘彩云
刘彩云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在这种局势下,新课程的改革也浮出水面。现如今,在农村小学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其中,教师积极的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施,让农村小学的教学也变的多姿多彩,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总体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31-01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体系下,通过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打下良好语文功底,但是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它在学习的过程中形式比较的死板,缺少生动性和形象性,这样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意见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是,自从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使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变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立语文情境
对于身处农村的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对农村以外的事物接触的很少,所以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所描述的新鲜事物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学生对整个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学生无法接触或者难以理解的情境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将图像、文字、声音等组织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演示达到快速理解和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2、通过信息化技术使语文课程更加的生动
对于小学年级较低的学生来说,因为学生的年龄很小,它们的头脑思维还处在初级的发育阶段,如果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那样学生对老师所描述的事物无法正确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把用语言描述的语文情境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老师所表达的内容,还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很高的热情。
二、农村小学对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教学运用
1、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习环境更加轻松
根据小学语文的在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语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传统的死板型教学,而是应该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并且要适合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想条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例如:PPT课件、动漫、视频短片等等,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真实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对语文的学习感到厌烦。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一文时,首先通过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观看一段和文中情节相对应的动画短片之后,老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没有找到他的剑呢?通过这个既生动又直接的动画短片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的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小学生课文朗读中的运用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的阅读水平包括每个字的正确发音、朗读课文是否有感情等等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朗诵效果,老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很难做到一字不错并且都声情并茂,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一些和教学相关的材料,代替自己进行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每个字的发音和朗读的方法。
3、信息化技术在学生写作中的运用
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来说,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因为农村的学生在接触新鲜的事物比较少,所以大部分的学生知识的积累量较少,这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外新鲜事物的认识量,从而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灵感和热情,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适度的加以运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更高效率的学习知识。
三、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采用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等,通过教学相应情境的创建,有针对性、有规律的实施教学方案,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有观念上的偏差、意识上的不足以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信息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优势所在,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高消耗、低功效。信息化技术教学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多媒体这一载体,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目前很多的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对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语言的表达以及图片信息的呈现上往往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还有的教师直接把原本的教材内容直接搬到幻灯片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还会影响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出现了高消耗低功效的现象。
3、小学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读来朗朗上口的文章,其中很多的文章都是介绍祖国的地域风情或者大好河山的名篇,其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只局限于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它更需要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使自己融入其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要是老师只是单一的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子板书上而忽略了在通过朗读所得到的感悟,这样以来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庆高.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J].中小学电教,2011(1).
[2] 陈海桥.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思考与策略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
[3] 滕衍平.迈进习作教学的真境地[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4] 周美娟.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J].语文教学通讯,2012(6).
[5] 刘须锦.读写“围脖”,给儿童语文找个家[J].小学语文教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