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创新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2014-10-20颜建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形式思维能力历史

颜建纲

摘 要:历史教学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不应该是勉强为之,走走形式的,而该是贯穿教师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筹划、设计与操作,确有成效的。创新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4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教学工作者及时实现观念更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课本质疑,向资料、老师说:“不”。这些,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问题

史论脱节是历史教学最常见的问题。学生对某些理论条文往往是 死记硬背,而对其精神实质不能真正把握。在答题中,真正需要理论时,他们往往只能从做题的操作方法上加以利用,而不是从思维方法上进行使用,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有关题目的答案中, 史与论往往是“骨肉分离”,而不是“水乳交融”。正如人教社出版的《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一 书指出的:“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有关内容,学生也可能背得滚 瓜烂熟,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思维使这些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变成个人的东西,变成有个性的思维 ,使这些经典理论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力武器。”这的确是历史教学的“瓶颈”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关系,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历史理论。

二、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有片面性。知识必须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关系中的盘根错节、风云变幻,深长思之,仍可从古今中外历史现象中找得相通之处。水有源,树有根,在历史教学创新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舍近求远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能力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而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一概否定。现代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笔或加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上、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不过,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文章,使自己教学更趋完美。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不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可否试它一试?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可否适当注入一些新鲜空气、启疑、激疑、释疑,让教学过程式充满思辩性、挑战性、生动性呢?

四、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式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在这方面,不少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造。有的把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甚至围绕一些史学界尚有争论的问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一起辩论。如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的后果、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对中国有影响的问题,都可分为辩题。不必担心学生越辩越糊涂。

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进行的课堂争鸣只会带来学生热情的高涨,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五、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与史学材料的大量涌现,信息剧增的矛盾,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所以历史教学创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历史思维,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这里有很多形式可供利用。如结合教学,有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考古遗址、图片展览等。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要努力形成契合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谈不上创新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愈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新能力愈强。

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我们是为振兴中华培养各种人才,我们的教育与他们的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知识构成和能力素质紧紧相连。我们应该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不懈的追求,研究和实践历史教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开拓出中学历史教学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形式思维能力历史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历史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