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区寄宿制学校管理

2014-10-20红晓劲松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寄宿制藏区班主任

红晓 劲松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布局的调整,加之受藏区地理位置影响,诸多学生离家较远,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住校生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寄宿;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布局的调整,加之受藏区地理位置影响,诸多学生离家较远,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住校生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在藏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突出特色,明确思路

比如我西俄洛乡农牧民居住分散,为了解决偏远村寨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家长放心,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明确提出了“突出当地特色、彰显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教学的持续性,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乡党委、政府的沟通与联系,携同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家长送子女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等问题,把学校办成学生之家,家长、社会放心之所。

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

办寄宿制学校的目的是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农牧区教育发展。为此,应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1、加强教师管理。学校首先应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入手,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其敬业意识和使命感、责任心,使其自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同时,建章立制,以制度约束人,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师业绩评价办法》、《教师岗位责任制》、《寄宿生管理教师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力争做到情感上尊重师生,在工作与生活上关心师生,关心他们的需要,营造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彼此相互尊重、信任、相互理解支持的和谐氛围,尽力为教师敬业营造一种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

2、加强常规管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建章立制,制定《作息制度》、《门卫制度》、《食堂卫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寄宿生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使寄宿制教育基本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管理轨道,保证寄宿制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3、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寄宿制教育的关键是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相应的设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此,学校应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修建和改善教学综合楼、师生宿舍楼、办公综合楼、学生食堂,购置床及配套的棕垫、床单、被子、枕头等,建起实验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储藏室,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绿化环境,美化校园。组织师生种花、种草、植树,美化校园、净化校园,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文体活动,每年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五四”、“六一”、“十一”庆祝活动文艺演出外,平时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愉悦、舒心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使学生有一种胜似在家之感,真正做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并让家长放心。

4、加强财务管理。学校应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落实专兼职人员,强化财务管理,统一开支,日结月清,账目清楚,公开上墙。并要求炊事员用心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卫生可口。

5、落实四保证机制。学校要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各班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各班班主任具体抓,科任老师协助抓。从日常起居到课外活动,从冬天生火到夏天游泳,均有具体的安全制度,做到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要把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抓好农牧区寄宿制教育的前提,从在校行为到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从身心健康到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培养,均要有量化管理要求,并且要与老师的晋级、评先进等挂勾,从机制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把教育质量和学生合格率作为寄宿制教育的立足点,制定相应的量比管理办法,实行老师跟班制和阶段跟班制,狠抓教育质量,强化合格率保证措施,

以人为本,切实保证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生,从而保证入学率和毕业率。

三、以人为本,向学生捧献“六心”

寄宿制教育的特点就是解决偏远农牧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而寄宿制学生一般都年龄小,他们在正需要父母关爱年龄阶段离开父母到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营造母爱和父爱的家庭气氛,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千万不能造成寄宿制学生母爱、父爱心灵上的缺失。为此,学校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寄宿制学生管理中坚持向学生捧献“六心”。

1、爱心。学校要明确要求各班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像父母一样,给予学生慈父母般的爱,要从学习、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给予他们无私的爱。

2、耐心。寄宿制学生往往都来自偏远农牧区,大部分不懂汉语,难以交流,加之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既有不适应环境的一面,更有陌生之感。为此学校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尽力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使之适应新的学生、生活环境。

3、细心。学校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察言观色,对寄宿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家庭状况都要了如指掌,即使是安床位、安座位都要照顾学生的实际,做到细心。

4、信心。学校鼓励班主任和管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有信心。要善于与寄宿制学生交朋友,随时关注后进生,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重树他们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采用走出去和把家长请进来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等办法,探索学校与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共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5、童心。针对低年级寄宿制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乐于倾听学生诉说,设身处地为学生排扰解难,与他们做知心朋友。

6、责任心。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应有对学生教育终身负责的思想,要对学生、对家长、社会负责,做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拖拉、放任、推卸、流于形式,责任心要强。

参考文献:

[1] 苏海红.论我国藏区的反贫困开发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科学,2008.

[2] 余忠淑.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意义与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寄宿制藏区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夸夸我的班主任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班主任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