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藏区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2014-10-20红晓张明之杨晓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藏语藏区子女

红晓 张明之 杨晓红

摘 要:要提高整个藏区的教育水平,还远远不止这些,更要有一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党的教育事业为已任,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

关键词:教学;藏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48-01

在藏区教书整整有十年了,初到藏区学校生源特别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很差,有的家长甚至说:“送娃娃上学,还不如在家放牛羊”,那个时候,农牧民群众的观念十分落后、陈旧。近几年里,学校在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的改观,学校的生源较多。家长送子女入学有了积极性,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目睹这一切,感到十分高兴与欣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提高牧区教育水平,谈谈几点认识。

一、在广大牧民中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在藏区,由于地区教育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自然条件差,人口密度小,老百姓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家长不愿意送子女入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从教育牧民群众入手,逐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广大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走村串户用藏语的形式耐心、细致地进行宣传和讲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孩子上学学到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有何好处等。大部分家长经过几次宣传与讲解后,态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会带动其他群众按时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前几年,学校在招收新生时最多有几十个学生报名,近几年,特别是在近两年里,学校招收新生时,2012年有100多名学生报名,2013年有200多名学生报名,都创下了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教育就要从群众中抓起,家长一定要有意识正面地积极影响和开导孩子,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千万不要有“读不读书一个样”的思想,改变传统地错误观念,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生源就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氛围也会随之提高。

二、关心和爱护到校的每一位学生

有些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后,会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比如:“我们没有钱买书包、买本子和笔”,“娃娃放到学校后,你们要解决吃住”等等,这样地一些话尽管现在很少有家长说了,但作为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去满足家长的要求,送到学校的学生就要向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除了教书外,在生活上要处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要感受到学校是自己温暖的家。我认为要做到:除了课堂教学外,利用课间或其它休息的时间,在校园内搞小游戏、教唱歌、跳舞、观看电视等活动,激发学生到学校的兴趣,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开心”,这样一来,读书的孩子与不读书的孩子之间有显著的差别,有些孩子就会羡慕到学校的学生,现在许多孩子主动向父母提出自己要到学校里去读书,家长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里读书,许多人如今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落扎亚莫热!”(学校很好)。

三、加强和重视双语教学

藏区学生接受能力和受教育的情况与城里学生、农区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接受汉语教学的时候,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一年级学生刚到校的时候,就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用语也不会说,汉语文教师往往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就少数学生大概听懂教师在说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学生年纪小,基本不懂汉语,汉语、母语同时起步,比较起来,汉语文的教学难度大,尽管教学计划完成了,但客观效果与农区或县城学校相比,差一个档次。读完四年以后,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一般只能达到二年级水平,稍差的学生,甚至还停留在一年级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前几年分配到学校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藏族教师,他们会说藏语,在教书或日常生活中往往习惯性地只说藏语,有些教师虽然经常使用汉语教学,学生无法理解时就会用藏语作解释,这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其实很好,但在大环境仍然使用藏语,学生的汉语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近两年,有数名汉族教师分配到学校后,他们根本不会说藏语,只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了,营造了更多的汉语环境,无疑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听、说”汉语的机会,平时多采用如看图猜物、拼字游戏、对话游戏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听、说汉语,让其逐渐熟悉一些日常用语,日积月累掌握多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汉语,认识汉字,到了三年级以上,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说汉语,阅读一些简单的作文了,在教汉语的同时,就千万不能忽视了藏语教学,应尽量考虑到语言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不搞一刀切,藏文作为藏民族的母语,牧区学生在学习藏文时,就显得比较容易,但一定要加强读、写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就有写错别字或同音字的习惯,通过默写、听写单词和造句、组词的形式,这种现象会逐渐得以改善。学生的家长经常说:“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藏文的同时能学汉语文很好”。

四、重视和加强牧区的家庭教育

由于农牧民群众的文体素质较低,对家庭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就连最基本的有没有作业,需不需要背书等简单的事情根本不会过问孩子,学生就养成了在学校里有空做点作业、背背书,到家后就把书包放在一边,学习成绩提高十分缓慢,家长就片面地责怪学校、埋怨老师。家长首先要端正思想,要当好孩子的“家教”。在家里要安排孩子写作业、多读书,即使自己读不懂也要尽量陪在孩子身边,监督学生完成当天的任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应在平时的言传身教过程中给孩子以良好的道德熏陶。家长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毛病等不良习惯或错误观念传给孩子,以免让天真的孩子染上庸俗之气。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对子女不能要求过高,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有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和密切合作,孩子性格、能力、学习、心智都会得到健康发展。

要提高整个藏区的教育水平,还远远不止这些,更要有一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党的教育事业为已任,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藏区教育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藏语藏区子女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汉藏语及其音乐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