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时期幼师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4-10-20郑梅蕾
郑梅蕾
摘 要:钢琴是幼师专业音乐学习中的一项必修课,既是学生日后开展教学工作的一项工具,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途径,钢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的教学工作能否有效进行。作为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着重做好学生们的钢琴教学,以便能够培养他良好的钢琴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师;专业;钢琴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24-01
一、加强主体地位,培养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些未来的“老师”仍被当做“学生”对待,教师“逼迫”他们练习各种基础手法、监督他们进行各项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他们的抵抗情绪相对较强,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教学效果也不如意。所以在当前阶段下,就需要我们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多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回答、自主探究,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目的激趣法”: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儿童的学习发展,甚至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发展。从个人角度而言,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也直接影响着他们自己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等,良好的教学技能不仅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单位,而且还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自主性。
二、重视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人人平等”,但是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学习能力,幼师专业的学生钢琴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白丁进入的弹拜厄,弹完599的弹849等。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认为起点高,学不会,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小儿科,不想学,容易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另外由于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地提升。最常见的就是有的学生手小,有的学生手大,有的学生手指独立性差,有的学生左手不灵活,这种差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采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技术缺陷应该挑选相应的练习曲,比如:手指独立性差的可以加入636练习曲;左手不灵活的可以加入718练习曲等。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克服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基础也就会相对均匀,各人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也就便于钢琴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丰富教学情境,注重基础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教学情境,以便能够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幼师专业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进幼师前从未接触过钢琴,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强调学生的基础训练外,还将钢琴基础演奏技术进行分类,结合学生学习钢琴技巧要运用于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她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接触到尽可能多的技术类型的教材,从而建立必要的弹奏技术根基。在学习新曲时,笔者从“聆听”入手,使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把握,让学生体会到演奏技法所表达的风格和她们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融欣赏与练习于演奏过程中,让学生用心灵去理解音乐逐步走进技法的艺术殿堂。
例如在教学《梁祝钢琴协奏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营造一个故事情境的课堂模式,讲述梁祝之间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能够对于故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了解故事的前提下进行欣赏、学习、演奏,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乐曲的各个部分,让他们认识到乐曲是由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展开部:“抗婚”: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组成的。同时各个部分的节奏各不相同、音域也各有差异,这些差异也构成了故事的不同部分,使故事更加感人……创设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鼓励他们自行进行曲子的练习、演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加强实践锻炼,巩固学生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钢琴学习的重要步骤,拥有再多的理论知识,不去进行实践演奏是远远不行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去实践锻炼,“熟能生巧”,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就会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乐感,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钢琴整体的把握,更好的认识到演奏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就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学生通过长时间在实践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演奏技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就是一个案例:自从家人发现郎朗喜欢弹琴之后,全家人都支持他,在家人的引导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声一响,邻居就知道该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迟到了。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对郎朗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哎,我哪儿有琴啊?”爸爸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正是这样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当然这也是学好钢琴的秘诀。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多实践、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幼师钢琴教学培养的不仅仅学生,而且还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影响深远、关系重大,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学习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钢琴素质,实现他们的音乐技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