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小龙:在商业中走出孤独

2014-10-20珺珺

时代报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小龙邮箱商业

珺珺

2014年9月2日,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了2014年度“中美创新人物”名单,选出中美各10位年度创新者。中国,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和创新人士占据了四个宝座,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就是其中之一。

微信是腾讯继QQ之后又一个“核武器”级别的产品,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目前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张小龙,作为微信软件的缔造者,凭着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当年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十几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曾经的遗憾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邮件客户端软件 )卖给了博大公司 ,现在在他看来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对于曾经错过的那些商机,金钱是远远无法弥补的。

当年Foxmail如日中天时,腾讯不过10万用户,多数人认为邮箱是比社交更大的一块领域。而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时,张小龙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看用户来信,他手不离开键盘,一直按着下箭头,看着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每封信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在张小龙眼里,Foxmail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以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在我塑造它的那一刻注入了思想与灵魂。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孤独“艺术家”的逆袭

当年他刚过31岁,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似乎就在那一年就此终结。那年夏天,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百度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飙升至122.54美元,当天暴涨354%,人们看到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张小龙却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张小龙和他的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于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

在很多时代,有力量的都是商人,多数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被商人供养而无法自主的命运。Foxmail给张小龙带来的是巨大的声望,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和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那一步。最后,他身边的大多兼具产品与商业天分的朋友都成功了,其中就有雷军、周鸿 祎、马化腾……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个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傲游、千千静听、超级兔子等无数共享软件都被这些障碍物撞飞了,张小龙则靠着智慧进入了另一条跑道。慷慨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机会,这次成功来得太快了。

“这是个奇迹!”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又快又稳定——这和张小龙当年做Foxmail的思路如出一辙,是一种单纯的做工具的思路。

如果张小龙的产品观只是停留于此,那么他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款还不错的聊天工具。曾鸣说,外人很难想象,微信从来没有面临过外部竞争,一直都是内部竞争。张小龙始终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即便大家都认为当时微信最大的对手是米聊。张小龙对于工作的执着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似微信的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只有张小龙坚持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张小龙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从不妥协。

某一天的深夜里,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沿着淘宝的路子做成网店。张小龙当即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先是片刻的沉默,后来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这个想法太牛了,以至于在场所有人都只愿意用一种略带平淡的口吻来回应说,“不错,这个方向挺好。”

很多人都记得微信3.0版本中的开机画面——黑色背景下,红色的霓虹灯拼成了迈克· 杰克逊的剪影。为什么不用传统的黑白色?张小龙说这样的视觉效果才足以表达内心激情和热血的状态。张小龙的同事说,这种感觉他们找了很久。直到一天晚上,张小龙扔给他一把奥迪TT的钥匙,说,“你们去我车里,我已经找到这个感觉了。”当时车库很暗,车发动起来,音乐响起,视野中是整片的黑暗,只有车的信息窗和车灯所照射之处,发出一片红色的光晕。“你不在跑车里听MJ,你不在高速上开120、130迈,你是感受不到那个状态的。”

张小龙在工作中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个1234来。员工们说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的是对的。2012年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所有员工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他们价值观相同,拥有一整套张小龙式的思维方式——要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他们认为自己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他们自称对其他巨头一无所知,对腾讯也是一只半解;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在改变世界。endprint

QQ邮箱时期的张小龙作决定之前会先质疑自己,这个事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问题。“而现在他每作一个决定,所有的气场都在告诉你——没错,就这么做,这东西肯定是成了。”曾鸣说,这种自信不是因为张小龙职位和声望的上升,而是因为他所思考的东西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正如巨大的财富会改变一个人,巨大的用户量也可以让一名产品经理发生变化。Foxmail时代,用户曾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向他们收费,为了逃避用户,他甚至想跑去美国。而通过微信,从“摇一摇”开始,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定规则,让用户在他的规则之下喜怒哀乐。在他的理念里他的产品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个社会和一整个世界,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现任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副总经理吴毅将张小龙比喻为一名想拍出完美大片的导演,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吴毅曾是财付通的助理总经理,他描述,三年前第一次见张小龙,张就在思考如何用支付联系微信和商业。“他并不排斥完美的合作,比如QQ音乐、QQ邮箱、支付。”微信早期,张小龙负责产品,而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商业化规则,由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就连支付也是交予财付通团队来做。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其中谈到哲学和艺术,对人性的理解,他说他做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次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自己“产品教父”之路。

连接一切,包括商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变现渠道也变得无比畅通,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世界,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胁迫着向前走。艺术家们可以选择让商人站在背后,替自己掌控产品的命运,也可以选择让自己学会像商人一样思考。

“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纳入到了产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产品是商业的一部分。”张小龙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张小龙对待商业化正在经历一个从逃避到试探到主导再到适应的过程,他从不把话说满,做不到的他肯定不说,做得到的他也不见得说。

微信的商业化承载了整个腾讯转型的大理想。从目前来看,它被分为了三大步——增值服务、电商和O2O。现在它只完成了第一步,而公众号则可以让微信同时实现后两步。曾鸣说,未来微信会开放更多的入口,也会提供所有商家所期待的流量入口。评论家们曾经以为微信只是导流的工具,而现在微信借助公众号,将腾讯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线下商业进行连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线下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将诞生电商、O2O、健康等各种小生态。微信和 QQ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如实体经济对阵虚拟经济,而后者只是前者的7%不到。

过去张小龙习惯站在商人后面,而现在他到了第一线,成为了同时做产品和商业的引领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小龙邮箱商业
雷军错失张小龙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微信之父”张小龙,要做就做到极致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QQ邮箱
《西部论坛》邮箱变更通知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特色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