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专业能力及其提升策略

2014-10-20白凯奋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提升策略课程改革

白凯奋

摘 要:广大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足,而教育体制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受限。这就意味着应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通过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为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构建适宜的环境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要进一步加强,而且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能力;课程改革;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06-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庆阳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一定程度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这场改革浪潮中,处于第一线的小学教师遇到了新的挑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推进新课程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专业能力对小学教师应对新课程的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新课程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2、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要求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和促进者。

3、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多种学科知识,具备各种各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书激情。从而,教师与学生共创了“高效课堂”,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进程。

二、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1)教师在职前的师范教育所学的专业知识、教学论方面知识和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这就使得教师在岗位上受到课程能力的限制,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教师在长期的繁忙教学过程中所依靠的专业知识只是大学里学所的一些内容,很少有知识的获得和更新,对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也不够。

(3)传统的教育机制忽视了教师的自我教育,导致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忽视,这与新课程之间无形中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2、重视“匠”的培养,忽视“师”的塑造,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教书匠”的能力,而没有使“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内化为“师”这一角色。教师课程参与的“缺位”必然导致教师课程行为的“不到位”,以致出现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衰退。

3、教师是教育机制中的“体制人”,而非“专业人”

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只是把已定的教学材料提供给教师,而没有留给教师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和讨论,即使在形式上倡导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事实上也并没有在政策和条件上引导教师发展专业能力。从而导致教师的专业标准建设严重受限。

4、教师专业能力受社会和经济多元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多样化,教师没有学会适应市场经济的背景需求,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忽略了作为教育专业的人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教育心得,在内心形成自己的关于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也湮没了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能力的热情,以至于教师在新课程进程中无反思、研究意识。

三、提升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

1、重视教师专业标准建设以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让教师成为设计课程的主人。一旦获得课程权,教师在理解课程、预测教育情境、熟知学生的学力水平、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施课程,既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了课程意识,又增强了自身实施课程的能力和信心。

2、关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成功归因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要重视培训教师进行课改的能力。提高参与课改的能力必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引导教师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课改能力,建立充分的能力自信,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3)设法将教师“推下水”—产生参与新课改的行动。通过一番摸索和经历,即使小有成功,自我效能感也会倍增。

(4)只要教师做出哪怕是很小的成绩,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并建立自信心,以引发更积极、更主动地后继行为。

3、树立教师的反思、研究意识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精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锻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具有研究意识意味着教师将作为课程的研究者,通过研究介入到课程设计的过程,将一线中突出的问题反馈给课程设计者,与课程设计者互动调试,真正成为课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建构一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场”

(1)制度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学校要重视制度建设,建立一套有利于新课改的规章制度,旗帜鲜明的规定课改教学评价、奖励措施等。为新课改提供制度依据和动力。

(2)心理环境的营造。要通过舆论影响、专题研讨、人际交往等途径,营造出浓厚的课改氛围,并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去研究和实践课改活动。

(3)物理环境的营造。新课改的工程大,课程资源要开发整合,课堂空间要扩大,吸收知识的渠道要增加,培养能力的手段要多样化等等。

新课程改革之势刻不容缓,但庆阳市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政府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为教师发展专业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教师在新的氛围中去研究反思自身,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建立起真正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努力。

参考文献:

[1] 艾 伦.教师在职培训:一项温和的建议[J].教育学文集·教师:(499-512).

[2] 林瑞钦.师范生任教职志之理应与实证研究[M].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提升策略课程改革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