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
2014-10-20袁光明
袁光明
摘 要: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
关键词:学生兴趣;数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75-01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较为肤浅的思考、感悟。
一、创设有趣的授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讲授内容的巧妙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要给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着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八戒,而让师傅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看到师傅吃的西瓜比他多,疑惑不解,5不是比2大吗?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呢?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兴趣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记得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纸片,通过亲自动手拼摆,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率。
三、巧用评语,激发兴趣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缺乏激励性。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解得巧,真聪明”。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和细心交朋友!”、“你能行!”、“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平等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收获趣味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必须给学生以爱,让学生亲近你。实践证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此尽量多寻找机会接触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要满腔热忱地进行严而有宽,严而有方的教育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去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一同思考。但与此同时,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还很多,如教师设计多样性、有层次性、有趣味的练习,制作直观教具,合理利用学生自制学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均能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的特点,细心体会,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和收获!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我们应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题材充实到教材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