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

2014-10-20汪婷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认同感中华民族心理健康

汪婷

(长江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

汪婷

(长江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在当下国际化时代,大学生受到许多文化的冲击,民族认同问题日益突出。民族认同教育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对于多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大学生实施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迫在眉睫。

中华民族认同 爱国教育 教育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加快,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当代大学生开始学习、接收和认同其他国家的某些方面的文化,诸如日本的动漫文化,韩国的韩流文化等。就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容易受到群众影响,而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所以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中华民族认同

1.什么是中华民族认同

关于民族认同的定义,菲尼认为没有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定义[1]。归纳起来学者们对民族认同的界定为:是个体参加该民族的文化实践和活动,对该民族的积极态度、归属感,并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2];是对个人原有文化特征的接纳,这种接纳表现在态度、价值或行为等方面[3];是对一个文化群体的承诺和参与它的文化实践 (如文化、宗教),而不考虑其种族归属[4];是民族成员在民族互动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基于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反观和思考而形成的对自民族(内群体)和他民族(外群体)的态度、信念、归属感和行为卷入,以及其对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等的认同[5];是该民族成员对其民族身份知悉和接纳的态度[6]。

而中华民族的认同又有所不同,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民族”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层是中华民族的统一体;第二层是组成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各个民族,即现在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第三层是组成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各个民族内部各具特色的部分,现在称作各种“人”[7]。因此,对应的中华民族认同包括对国家的认同,对56个民族的认同,以及对自身本民族的认同。

2.我国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

根据前人对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研究,基本表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高于汉族大学生[5],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不仅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提升自尊感,从而提升民族认同感。另外,民族认同感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9],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女性地位提高,提倡男女平等以后,女性提升了自尊感,同时,由于女性与男性受到同样的爱国教育与民族教育,使得男女在中华民族认同问题上并无差异。

二、关于中华民族认同教育

1.加强中华民族近代历史教育

1840年至1949年的百年屈辱史告诉我们在国家危难之际,要保持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才能解决战争问题。同样,而今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民族国家必须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近代历史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样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真正含义是代表56个民族的团结友爱和互相扶持。

2.加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教育

百年屈辱并不能抹掉我们辉煌过的痕迹,辉煌的过去可以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志,深切体会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强烈的民族情怀,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3.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认同的文化基因。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感受先人的智慧并向其学习。同时,在古典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培养大学生诚信、仁义、谦逊、礼让等优良品质,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个人品质,进一步从文化中认同中华民族。

4.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密切关系,应当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他们由于民族认同引发的内心矛盾、冲突和困扰等问题[10]。高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积极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完善大学生的某些心理,从而使其人格得到发展,继而发展更强的民族认同感。

5.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通过反思历史和观照现实产生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命运、前途、生存和发展潜在危机的自觉发现,是对国家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而产生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应在指导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使命,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应在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中,让大学生明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和清醒。必须让大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11]。

6.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中,若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图像界面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智能技术等的作用,提高趣味性和实效性,就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许多高校目前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但还应重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与完善,教师也应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制作内容丰富、学生喜爱的精美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情感。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深入开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领域,在校园生活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认同教育活动,使他们时时处处受到感染、熏陶,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大学生要勤于实践、身体力行,从社会、企业的文化中感受民族魅力、国家魅力,继而获得更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三、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一直都是穿插在各种文化课中的,是隐性的教育。其实通过对历史、传统文化及心理健康的学习,大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民族精神并且相互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社会实践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认同教育。

[1]PHINNEY J S.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Review of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8(3):499-514.

[2]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3]LAROCHEM,PONSF,RICHARDMO.TheRoleof Language in Ethnic Identity Measurement:A Multitrait Multimethod Approach to ConstructValidation[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9,149(4):513-539.

[4]HELMS J E.Some Better Practices for Measuring Racial and 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7,54(3):235-246.

[5]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102-107.

[6]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4):68-76.

[7]费孝通.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3(1).

[8]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7-41,155.

[9]VERKUYTENM,WOLFA.Ethnic Minority Identity and Group Context:Self-descriptions Acculturation Attitudes and Group Evaluations in an intra-and Intergroup Sit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2,32(6):781-800.

[10]刘婧.浅议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J].高等教育,2012,(12):51-52.

[11]余喜,冯浩.大学生民族认同意识教育的策略[J].天中学刊,2009,24(2):70-71.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中华民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