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女性管理人员女性意识的异化

2014-10-20戴宝硕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管理者意识心理

戴宝硕

(南京师范大学 人事处,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高校女性管理人员女性意识的异化

戴宝硕

(南京师范大学 人事处,江苏 南京 210000)

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中女性意识的异化表征:高校女性管理者地位的虚假繁荣;高校女性管理者被植入的自我与自我的分裂,并分析其原因: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与女性意识异化的原因;高校女性管理者要成功又畏惧成功的矛盾心理。

高校女性 管理人员 女性意识 异化

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知识女性愈发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她们作为知识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建设创新型校园的重要力量,而且是社会寄予众望,希望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引领整个社会妇女群体发展的中坚力量。遗憾的是,现实中高校知识女性虽是女性中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但在其职业生涯中仍面临诸多困惑与阻力,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任重而道远。本文综合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及相关社会学理论,以女性意识为核心,以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女性意识被异化的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异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复杂的女性心理。

现如今,女性在中国的地位较古代已有天壤之别。以高校为例,一度为男性所垄断的管理高层中逐渐出现女性的身影。但对女性成功标准的界定有与男性不同的双重成功标准,女性承受着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及多种角色冲突。这使得主体意识尚未自觉的女性辛苦地追逐这种高难度的成功标准,被异化为自我的他者。显意识中,她们完全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潜意识中,又挣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另外,在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时,56%的女性不知如何选择,26.7%的女性选择牺牲事业,13.8%的女性选择牺牲家庭,62.5%的女性希望兼顾家庭与事业①。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半数女性在现代与传统观念间的挣扎。

如此看来,女性真的解放了吗?其实不然。如学者叶匡政所说:“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其实被解放的不过是她们的身体,几乎和心灵无关。”②

一、女性意识

本文对“女性意识”作如下界定:女性意识应包含生理、社会两个层面。女性意识既包含女性对自身特殊生理的肯定与尊重,例如对女性美的追求、对自身魅力的认识及对多样化的角色扮演与独立的精神价值的理解与追求等。同时,女性意识又包含女性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女性对不平等现实的性别敏感与警觉、对自身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追求、对两性和谐发展的自觉,等等。

女性意识包含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即人的自觉,能够意识到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物,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作为人的价值与内涵。而作为女性意识核心的女性主体意识则包含生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内涵。前者主要是指与女性生理特殊性紧密相连的女性独特的生命意识,即女性的身体体验与情感体验,是女性对自我真实、生存本身及生命感觉的深切感受。它把自我与生命连在一起,使女性真正成为思维主体、经验主体和言说主体,而后者则集中呈现为女性的性别意识、独立的意志与思想、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自强自立的精神气质,等等。

二、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中女性意识的异化表征

(一)高校女性管理者地位的虚假繁荣

经济上的独立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女性理应得到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的双向提升,但事实不尽如人意。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并不等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依旧是傀儡,只不过被人牵制的事儿少了,自己牵制的傀儡增加了而已。”③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女性经济独立的背后是男权社会的隐形束缚,女性进入社会后承受的压力较之以往的家庭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社会地位却无质的改变。

以高校女性管理者为例,女性社会角色的扮演与社会地位的获得未曾逃脱男权的摆布。在高校工作中,女性管理者往往被放置在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工作岗位往往形同虚设,职务层次大多处于副职、扮演助手角色。进入管理高层的女性是凤毛麟角,有研究将女性在高校管理层中的状况概括为三多三少,基层多,高层少;低职多,高职少;副职多,正职少。高校管理高层依旧是男性当道。

从表面上看,高校女性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因而更主动、积极,更重视生命意识的呈现,肯定自我欲望与价值追求,体现出愈加强烈的主体意识。但实际上由于男性权威的盛行,女性意识被改写、被异化,在一种后现代式的戏仿、在虚假的颠覆与反叛中迷失本真的追寻。正如很多研究所指,许多女性存在认为自己的性别不如男性的想法,高校中的女性也不例外,她们习惯于掩盖自己的性别特征,甚至在工作中以显露女性特征为耻,目的是证明自己和男性一样能干。男性权威通过“授权”完成对女性主体的虚拟建构,这种虚拟的权力感为女性伪造了一种自信独立、果断有力的主体幻觉。但事实上,相对于高校中女性总人数偏多这一事实而言,女性在工作中的展现却极为不足。更多的女性没有话语权,男行管理者依旧是言说的主体。

从家庭中人向社会中人的转变,看似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女性并未获得心灵上的解放,家庭、事业的角色冲突反而加重女性的生活压力与精神负担,女性在平衡二者的道路上奔波,社会地位的寻求使女性尝到的更多的是苦涩之味。高校女性管理者必须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如果说女性在以往专司妻职与母职的封建时代社会地位低下的话,那么在现代进步的社会制度下,女性依旧挣扎于传统的职责与心理,是女性社会地位持续低下的表现。女性虽然通过就业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却未颠覆传统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设置。高校女性管理者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仍然要肩负起照顾孩子、老人的传统职责,否则即使事业上再成功,也会被认为是失败的女性。

(二)高校女性管理者被植入的自我与自我的分裂

Tomek de Ponti告诉记者,荷兰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科研领域的大力投入。在此支持下,荷兰几乎每3年便会对土壤进行大量取样,从而了解荷兰所有耕地的土壤状况,并根据不同耕地的需求,研发相应的施肥配方。久而久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荷兰得到了长足发展,荷兰的施肥技术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精准,整个农业的质量也就随之提升。

当下高校管理高层赋权于女性,使得其心理呈现为一个矛盾与裂变体。显意识中,她们拥有女性意识,追逐本真的自我;潜意识中,她们又为男权规则所植入,裂变为自我的他者,心理深处承受着一种存在的无力感。高校管理高层对女性心理的暗中驾驭,持续再现着符合男权统治的乌托邦幻境,使得女性在心理的矛盾与裂变中丧失超验追求。

高校管理高层对女性管理者心理的植入主要集中在对其成功的双重标准及要求其必须成功扮演多重角色的压力。日常生活话语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与制度话语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形成了一种两难的文化坠距现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众多高校女性管理者不得不承受着心理植入后的E型压力,即意欲面面俱到,扮好每一个角色(bee very thing to every body)。这样的女性力求在自己所扮演的所有角色上都获得卓越成就④。E型女性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女性意识的追求相悖,体现着两性不平等状态下对女性的心理植入策略。E型女性之所以承载着如此重的心理负担是源于男权社会对女性成功的双重标准及对女性必须成功扮演多重角色的心理规制。女性管理者成功的标准往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而对男性管理者的成功标准却往往偏向其事业成就,这种极其不平等的两性期待使得女性管理者承受较男性管理者更多的心理压力、更高的成就标准及更难的角色扮演。女性管理者既要拥有好强、果断、理性等男性特质,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又要使自己不失女性魅力,做既时尚又有品位的家庭主妇。女性管理者从心理上接受了管理高层的霸权文化准则,主动内化为一种心理定式,渐渐地将植入的自我视为本真的心理需求。但被植入的自我需要承载的高负荷压力,使得本真的自我往往又重回内心,因而女性管理者心理总是经受着被植入自我与自我撕裂的痛苦,这种痛苦因管理高层的心理灌输及文化规制而无法排解。

三、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中女性意识异化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与女性文化缺失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受教育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女性意识也在朦胧中苏醒。特别是高校女性管理群体,她们在目标追求、人生价值取向、自我发展动力、利益冲突解决方式等方面与一般女性不会完全相同,她们拥有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拥有更高的期望值,努力做到家庭与事业兼顾。但我国拥有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习,其对个体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女性应当在家中做贤妻良母、恪守妇道、侍奉公婆,而家中男性成为养家糊口的人,正如古谚云:“男子走州又走县,女子围着锅台转。”女性的职责是好好侍奉丈夫,因而古语又有云“事夫如事天”。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虽然使得女性成为家庭的管理者,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往往最为低下。古代女性有“七出”戒律,只要女性触犯戒律中的一条,丈夫便可休妻。因而女性要保住婚姻,就要做到任他骑来任他打,绝不能有丝毫的反抗。古书《易经》中将乾视为男性,坤视为女性,所谓“坤,顺也”,即将女性定义为天生的温顺服从。该书认为先乾后坤,上乾下坤,意即男尊女卑。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女性要做到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及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工”。女性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习惯性被视为男权文化的附属品,其自身亦主动内化着男权中心思想。

造成女性如此低贱的社会地位及不公的社会境遇的原因还包括女性文化缺失的传统。所谓女性文化,即女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及这种方式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进入男权文明以来,女性的文化地位一落千丈,男性始终将女性看做生物性的群体而非文化性群体,这种女性文化缺失的传统也为女性意识的自觉套上了枷锁。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女性被完全归囿于家庭领域,家庭生活成为女性的全部世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妇女搭车式地获得了解放,其一夜解放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好比天降甘霖,妇女人身受压迫的命运从此改变了,但女性文化的解放远远没有完成,而是被无限期地延宕。女性自身文化的缺失与女性在文化中的失语成为习焉不察的生活常态。

(二)高校女性管理人员要成功又畏惧成功的矛盾心理

导演黄蜀芹说:“女性意识一定要是女性的自我要求、自我认识、自我开发。”⑤话里指明了女性意识自觉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性。高校作为高知女性的培养皿和聚集地,应该说更有利于女性意识的自觉,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侵蚀,加之社会对男女分工的隐性界定,导致大部分女性管理者往往妄自菲薄,自贬身价。在面对男性竞争对手时,往往从心理上自主放弃。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自卑的心理显著地表现为对成就的畏惧与回避。心理学将成就分为成就动机、成就归因及成就自信三部分。研究表明,女性在成就动机上较男性偏弱,在成就归因上往往更倾向于外部因素,例如将成功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运气好等,而男性则往往归因于自我的能力与潜质。在成就自信方面,女性的自我效能感⑥较低,男性则普遍较高。

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必须依靠其自身从心理上意识到解放的紧迫性及本真追求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两性精英相对聚集之地,有能力与义务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规范,使男女两性人格独立,让知识女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作为社会人的完整价值,追求完美的女性意识。

注释:

①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1.

②叶匡政.从非诚勿扰看中国的女性意识.西江月,2010(18).

③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8.

④布莉克.陈怡蓁,张定绮译.E型女性:内外兼顾的现代女性.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9月版P1

⑤女导演应该有女性意识.黄蜀芹在接受记者孟晓云采访时的谈话.银海专题,2002-1-4.

⑥学者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 “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

⑦[奥]A·阿德勒著,徐家宁,徐家康译.超越自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199.

猜你喜欢

管理者意识心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