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牡丹和无穷花看中韩文化的差异

2014-10-20孙月明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牡丹韩国民族

孙月明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从牡丹和无穷花看中韩文化的差异

孙月明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牡丹三千宠爱集一身,是中国人心中的百花之王;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从白头山到汉纳山,遍布韩国的每个角落,牡丹和无穷花作为中国和韩国的象征,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韩两国文化的最好体现。本文通过牡丹和无穷花,探究中韩文化的精髓,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牡丹 无穷花 中韩文化差异

东洋花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花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独特的审美取向,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理想追求。通过牡丹和无穷花,可以揭示中韩两国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加深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一、中国人的牡丹观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原为陕、川、鲁、豫、藏、云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牡丹得到历朝历代人民对其无以复加的痴情和偏爱;至清朝,慈禧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在文艺史上,以牡丹为素材的作品数量之多,令其他花卉望尘莫及。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对中国人而言,牡丹是美的象征。牡丹花大色艳、婀娜多姿、芳香浓郁,沁人心脾,而且品种繁多,张弛有度,雍容华贵、华丽珍贵。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诗词歌赋反映了牡丹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唐代李白在《清平调》中美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刘禹锡在《牡丹》中称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素有“国色天香”、“万花之王”的美称。清代的愚叟丘璩在《牡丹荣辱志》里说:“花卉蕃芜于天地间莫牡丹,其貌正心荏,茎节带蕊,耸柳捡旷,有刚柔克态。远而视之,疑莫丈夫女子俨衣冠当其前地。”可见牡丹华丽但不妖娆,富丽端庄、大方脱俗。

牡丹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是公认的花中之王,身价地位自然不言而喻;牡丹很早就被视为富贵奢华之物,“富贵之花”,历朝历代都将牡丹作为吉祥的装饰图案。例如,牡丹配海棠,寓意“富贵满堂”;牡丹插花瓶中,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猫、蝶同图,称作“富贵耄耋”,这是因为“猫”与“耄”谐音,“蝶”则与“耋”同音,“耄耋”寓意长寿。高贵美丽、雍容典雅的牡丹,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强大,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国不断发展、繁荣富强的憧憬。

牡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传说武则天于大雪纷飞之时饮酒作诗,写下“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书,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清代赵世学在《牡丹富贵说》中说:“但即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亦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而实亦隐逸者也。”电影《红牡丹》的插曲《牡丹之歌》,也赞美牡丹高尚品格。牡丹娇而不媚,艳而不俗,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象征着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正如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而且牡丹在繁华丛中,仍神态淡然,心境安然,自持自守,不被世俗捧杀捧晕,自信中散发着平和、宽容及沉稳之气。牡丹之美,正是映照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宠辱不惊”的豁达之意,即于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喧嚣纷杂环境中保持淡定从容,处之泰然。

二、韩国人的无穷花观

无穷花原名“木槿花”,朝开暮落,每朵花只开一天,但从夏天到秋天可持续开新花,新鲜无比,因而得名“无穷花”。无穷花可以净化空气,还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无穷花在韩国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的记载。这里的“君子国”指的是韩国,“薰花草”指的便是“无穷花”。《古今记》中也有“君子之国地方千里,多木槿花”的赞美之词。韩半岛自古被称为槿域、槿花鄕、槿原,近代则有“无穷花东山”或“无穷花三千里锦绣江山”的美誉。

对韩国人而言,无穷花是美的象征。无穷花茎直立,分枝多花,梗较短,单瓣或重瓣,呈白、粉红、紫红等色,花瓣基部为深红色或紫红花纹,花开时繁花满树,颇为美丽。无穷花不妖娆,也不事张扬,朴素纯洁,清新脱俗,淡雅高坚。

无穷花象征着韩民族百折不挠、矢志弥坚的精神。无穷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奋发图强,顽强生长。除去冬季,其任何时节移植或嫁接都很容易存活,抗害能力很强,因此,无穷花也叫做“易生”。无穷花花期长达半年之久,朝开暮落,日日不绝。如此每天连续绽放新花是无穷花特有的开花习性,寓意为“永远绽放、永不凋落”。可以说无穷花是旺盛生命力和意志力的象征。

无穷花是韩民族精神的象征。首先,无穷花花瓣中央为红色,寓意“一片丹心”,象征着浓烈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而且无穷花凋谢时,不是一片一片香消玉散,而是一朵一朵地以完整的姿势谢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韩民族团结友爱、强大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穷花与太极旗一同见证了韩半岛千百年的刀光剑影和朝鲜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如同韩国的国歌《爱国歌》中唱道:“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

无穷花象征着韩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无穷花根深叶茂,于地不争,乐于平凡;于时不争,不欲争春,绝非春荣秋谢之辈,夏秋季节,清晨开放,繁花似锦;知短补短,不断更新,朝气蓬勃,永葆活力,是韩民族勤勉和强韧的最好写照。

其次,无穷花朴素纯洁,不骄不躁,低调宁静,默默奉献,是朝鲜半岛儒士们膜拜的“隐士”,与韩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令天下苍生共同受益的“弘益人间”的精神一脉相连。

三、中韩文化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从中国人的牡丹观和韩国人的无穷花观看,不但可以反映这个中华民族和韩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还可以发现中韩两民族的文化差异。

首先,牡丹与无穷花都是美的象征,但各有千秋。牡丹的美丽,在其艳而不俗,镇定自若,凛然不可侵犯,美得优雅从容,雍容华贵,这正迎合了中国人以硕大弘丽为美的心态。无穷花在烈日骄阳下的坚毅生长,无穷花的美丽,没有博杂,质朴无华,安静收敛,朴素纯洁,清新脱俗,有着一份坚守和倔强,有着一份尊严和宁静。无穷花代表着韩国人淡雅、朴素的审美情怀。其次,牡丹象征着恢弘大气、富贵吉祥、生活荣盛。无穷花不屈不挠,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牡丹和无穷花都是国家不断发展强大的体现,都反映了两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渴望国富民强的愿望。而且,对牡丹和无穷花的偏爱,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娇艳富丽、热烈外放的牡丹,符合其王者风范、追求功名、雍容大度的思想观念,以及富贵不屈、宠辱不惊的高尚情操;韩国人性格内敛,友爱团结,勤劳坚韧,所以偏爱质朴无华、小家碧玉却生生不息的无穷花。

中韩两国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风貌,是由于千百年来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国情国势、思想观念造成的。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多民族的大融合,造就中华民族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集富贵、权势的天朝文化在亚洲乃至历史长河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流溢着大国的气派和风采,雍容华贵的气质。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和绚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人的自豪自信,追求海纳百川之气,以及安定从容、宠辱不惊的性情。这种雄浑大气表现在许多地方,比如中国人喜欢看贯通古今、内容宏壮空阔的百科全书;中国的宫殿大多规模宏大、气势庞皇、金碧辉煌,中国人注重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爱惜羽毛,讲究体面与排场。体面是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包括个人的品格、荣誉声望、成就及社会地位。例如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丰盛,认为剩余一些才显得大方、有礼貌,即使手头并不宽裕也不愿意怠慢客人,这有时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虚荣心理和浪费现象。

与之相反,韩国不似宏大广袤的中国,作为半岛国家,其与中国、日本毗邻而居,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近代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以及南北战争的历史过程中,战争频繁,不断遭受邻国侵略,于夹缝中生存的韩民族时刻感到危机的存在,从未松懈过,铸就韩民族外柔内刚、内敛约制的性情,不屈不挠,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生生不息、勤恳奋斗的民族精神成功创造了“汉江奇迹”,帮助韩国跃为“亚洲四小龙”。而且韩民族是单一民族,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非常强烈,提倡使用和消费国货,韩国制造的许多产品上都印有“身土不二”的标语,以号召民众支持民族产业,我们可以发现韩国的影视剧中出现的产品几乎都是韩国品牌的,这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学习。另外,由于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儒家、佛教和老庄的价值观的浸润下,形成韩民族精神的精华“弘益人间”的理念。

中国人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借鉴他民族的长处,不断发展强大,重振盛世国威。

[1]孟玉璞.牡丹与中国人的审美.牡丹,2010.

[2]罗霓霞.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牡丹韩国民族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们的民族
“三不够”牡丹节
在韩国走马观花
多元民族
牡丹的整形修剪
“牡丹”情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