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得体性表达训练
2014-10-20于珏慧
于珏慧
(大连民族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得体性表达训练
于珏慧
(大连民族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表达的得体性是中级汉语口语课的重要教学目标,符合交际理论对交际能力的认定。得体性表达训练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提供交际内容;教学者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学生的表达提供反馈。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学习者感悟语言、调整学习策略、减少使用惯用语句的频率,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情景 学习者 得体性 主动
中级阶段的口语课教学是初级阶段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依然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为宗旨。
在对外汉语界,范开泰(2002)根据交际理论提出,汉语交际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汉语语言系统能力,即使用汉语时具有合语法性和可接受性;第二,汉语得体表达能力,即使用汉语时具有得体性,能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具体条件和说话时的具体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以取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第三,汉语文化适应能力,即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能适应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
由此可见,中级阶段的口语课不仅要继续完成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言点)、语言功能项目、技能训练(会话与独白)的训练,更要加强交际文化、交际技能(交际策略)等方面的训练,即教会学生在什么场合、对什么对象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也就是既要表达得准确,还要表达得得体。
一、得体性表达训练的原则
得体性表达训练需要充分兼顾口语课教学的两大原则,即“交际性原则”与“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前者要求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学生根据交际需要寻找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的交际化、课堂教学环节的交际化和操练形式的交际化”(王德佩,1987)。后者则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促使其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调动与交际背景相关的心理机制,为培养语言的得体性提供心理基础。
得体性表达训练强调学习者是口语课的中心,教师是口语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控者。得体性表达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因此训练应该从语言点讲解开始,教学者提供单句,学习者补充句子的使用情境,从而以单句为核心扩展为完整的交际情景,在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最终使学习者感悟语言使用场域,形成语感。
二、得体性表达训练的具体实施
本文以介词“叫”的使用方法为例,展示得体性表达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
得体性表达训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展示例句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叫”的使用规则后,即将学习者两两分组,给出限定语境下的对话,如:
A:老王,你怎么不抽烟了?
B:我爱人昨天生气了, 。
教师请学生回答“这段对话发生在什么人之间?”,“如果爱人反对抽烟,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老王爱人生气的程度该如何表达?”等问题。第一个问题的意图是使学习者明确对话人的身份和关系,选择符合人物的语言;第二个问题在于引导学习者注意“叫”的主动和被动区分,使用不同的主语;第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将情景补充完整,避免孤立使用语言点,体会完整语境对表达的作用。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不同色彩的句子。在学生组句的过程中,教师要倾听每一组的完成情况并为学生提供无法准确表达的单词。在补充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重音,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鼓励。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一定会出现合语法不合语言习惯的表达,教学者应该对这样的句子做重点的说明,与他们一起找出句子的问题,培养学习者语感。
通过完成对话,学习者逐渐领悟了“叫”的使用方法。教学者接下来可以给出单句,例如“叫老师批评了。”这个句子缺失语境,且具有开放性。学习者根据这个句子两两完成对话或者独白,教学者提醒学习者注意表达的语音、语气、重音,在学习者表达的过程中,所有未能完整补充的情景均由教学者通过提问的方式补充完整。
可以看出,教师变成了学习过程的配合者和监督者,学生变成了主动者。得体性存在于信息沟通的过程中,由语气、重音、语调等共同实现,语法结构能够保证准确性,语境能够提供得体性。
三、得体性表达训练的作用
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促使学习者主动提高口语表达的得体性和准确性,充分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在中级汉语口语课中的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有利于学习者感悟语言,形成语感。
语言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也是悟会的。“教”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操练,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补充情景的过程中调动语言储备和生活经验,感受汉语与母语在使用中的异同。通过感受语言点在成句过程中的使用,形成对汉语的敏感,并最终形成可靠的语感。
2.有利于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学习中运用一些策略,在表达不出时借助手势、表情或者用几个简单句子表达一个复杂意思,或是用母语先构思再表达等。在情景补充中,教学者并未对语言点做过多的说明,而是通过问题、语气、神态和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习者理解语言点并发现规律。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带来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调整,启发学习者从母语思维向汉语思维过度,真正实现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变。
3.有利于学习者减少使用惯用语句,提高表达的复杂性和得体性。
中级阶段的学习者经过了初级阶段的学习后,基本可以使用现有词汇和语言结构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采用回避策略不愿尝试新的句式和词汇。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习者使用新词汇、新结构,有利于提高表达的复杂性。情景补充中的提问都是针对学习者在什么场合、对什么对象、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而设置的,体现出既要表达准确,还要表达得体的教学目标。
四、得体性表达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得体性表达训练适合中级汉语口语课中的语言点讲练,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学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者要控制好问题的有效性和课堂时间分配。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者是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教学者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语言点展开,内容包括语言点的适用场合、对象、说什么、怎么说,在过程中避免冗余信息干扰学习者。教学者在检查情景补充时,应监督学习者的补充内容是否相似、词语使用是否合适、表达是否地道等,掌握了这些,在学习者发表补充内容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从而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
2.教学者应对学习者的补充内容作出及时反馈。
学习者经常能够提供超越教学者想象的句子或词语,教学者应该对这样的表达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同时,因为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创造,所以教学者的反馈更加重要。要清楚地讲明学生补充的情境中哪些符合交际原则,哪些符合文化心理,哪些不符合语用,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句子尤其要说明原因,从而使学习者避免出现习惯性错误。
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常规教学法通过机械训练、模仿,能够培养学习者对于语言的下意识反应,但是因为割裂了语言和情景的关系,容易使学习者陷入僵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得体性表达训练在讲解语言点时可以弥补常规教学法的不足,但同时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两种教学法的平衡才是中级汉语口语课的最佳方法。
[1]蔡整莹著.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
[2]路志英编著.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
[3]范开泰.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世界汉语教学,1992.
[4]王德佩.谈句型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本文系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留学生在语段、语篇表达中的偏误及其应对策略的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