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4-10-20吕方超
吕方超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35-01
一、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
1、语文这门学科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真正会学、会探究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中发展自我。
2、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培养学生高尚审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感,学生能从中发现和体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的富有美感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受之启迪。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相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
3、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很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这门学科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所以,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语文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譬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和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典范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了鲁迅的几篇杂文后,对鲁迅这一立场坚定、嫉恶如仇的革命家、文学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提出,鲁迅措辞严厉是不是近乎刻薄呀?显然,学生的疑问,牵涉到作者的思想、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政治与文学、艺术与生活等问题,也关系到欣赏品味的差异、时代隔阂等问题,学生能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虽有时难免肤浅或怪异,却是善于思考的良好表现,更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只要教师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甚至不怕学生推翻自己的见解,这便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做广泛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