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4-10-20司汉武校洋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知识预习语文

司汉武++校洋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喜欢这段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一段经典与经验之谈。作家笔下的行为与习惯,性格与命运,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的。在此,笔者从语文课预习的方法着手,分析了学习方法与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预习;方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2-01

近几年,笔者给新生班代课发现,许多孩子刚开始很不适应新环境,问他们,答曰“不习惯。”是呀,习惯的问题,吃喝拉撒,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习惯,从日常生活到课堂学习,比如个人卫生,比如书写习惯,这不仅让我这个语文老师头疼,班主任老师也很无奈。所以,习惯很重要,好习惯尤为可贵。怎么养成好习惯?如何改掉已有的不好习惯?用什么方法呢?先从预习课文开始吧,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今后主动学习做好铺垫。于是先教给他们步骤,每一篇课文都要预习,预习时围绕“读、写、思”三方面。

首先,“读”——读课文,读时围绕三个“什么”:一是这篇文字写的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写这个呢?三是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其次,“写”——一要写生字词;二要写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再者,“思”就是想想读完一篇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这篇课文读了之后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吗?从中明白了什么呢?诸如此类,等等。

刚开始时,孩子们觉得很难,比学课文更难了,老师怎么提了这么多问题,同时也明白了原来预习时要做这么多的准备工作。

其实这三个方面是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读时要有思,思时要有写,要在不断的练习之中形成一种习惯,读书时带着思考,带着疑问,并能把疑问写出来,这样在听课学习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从读开始,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燕子》,带着三个“什么”预习课文时,孩子们很兴奋,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答案大都是作者主要写了燕子,目的是为了赞美春天,自己从中明白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好。要爱护小燕子要热爱美好生活等。听了孩子们的答案,我知道他们是喜欢这种方法的,也已经乐意用这种方法开始新学期的快乐之旅了。作为教者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深入课文去寻找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燕子的可爱、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的,当然这就是预习之后开始学习课文时的方法研究了。到了第一单元的第四课《珍珠泉》时,孩子们已经很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有孩子问:“老师,作者家乡的泉水里鱼都没有,为什么他还那么喜欢那个泉?”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感受。“老师,我能回答这个问题。”另一个孩子说,“因为这是作者家乡的泉水,作者喜欢它是因为喜欢家乡,所以不在乎有鱼没鱼。虽然没有鱼,但是也带给了作者很多乐趣,所以很喜欢。”“那你们的的家乡有没有带给你们乐趣的景物?”“有!”“当然有!”就这样,引导到了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孩子们有了之前对课文作者们描写方法的学习,再用上预习时读课文的三个“什么”来构思文章,就有点意思了。

其次是“写”,首要的是字词,这也是小学中低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个新接触的生字,要观察它的结构,记住读音,还要会组词,并能区分与之相近的字等等,这些都是在书写时要好好思考的。当然在写之前是先要读的,我是要求孩子们在读的时候要把生字词标记出来的,这样在记忆这个字或词时,就更容易记住,据说大脑的联想记忆更持久些。有个孩子问我:“老师为什么作者写翠鸟腹部的羽毛时用了‘衬衫这个词?”“哦,首先,作者是为了让我们明白翠鸟的颜色很鲜艳,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颜色的羽毛所以用了比喻句来比喻它的羽毛就像穿了一件衣服----衬衫,所以是衣字旁。其次,是编书的编者想让我们在这一课认识并记住这个词,而且以后能用上它。”在后来几次的听写练习中发现,孩子们对“衬衫”的书写正确率极高,不能否认这与当时的那个问题不无关系。还有,就是要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因为有许多奇思妙想可能是一瞬间的灵感火花,需要将它们捕捉住,积累的多了就有意义并且有用了。但是,这两个班的孩子刚开始时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导致这一步骤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所以由这一点看,作为教者,我还是认为好的习惯很重要,影响孩子的很多阶段,有些影响短暂,而有些可能就会深远而绵长,造成的影响也难以估量。因此,促成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是责任,更是使命。

还有就是,学贵质疑,尤其是孩子们在自己阅读时发现问题,然后思考,寻求答案,最终解决问题。每读一篇课文,你从中的收获是什么呢?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时,时值三月,校园内外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而这一单元主要是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孩子们在预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说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保护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不再浪费,像雷锋那样节约,做我们力所能及的。”“爱护花草树木,从教室里的盆栽开始,用心照顾它们。”“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树,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护小动物。”……“那你们能落实到行动当中吗?”“能!”那一段时间,教室里生机盎然,干净整洁,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像春光那样明媚。到了要进行语文组的活动—----诗歌朗诵时,孩子们很是踊跃与之前的退缩、冷淡有了鲜明的对比。我要求男生自己抄写或打印岳飞的《满江红》以便排练时用,结果第二天有个女孩子帮全班男孩子打印好了,还多带来十几份给我说“老师,你看其他班谁需要就给他们吧!”孩子们的改变让人欣慰,这就是学以致用了呀。我们的学习,最终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呀。

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量的积累毕竟是有限的,认多少字是终点呢?读多少课文才能保证升学呢?唯有方法,读书学习的方法是终身受用的,并且让这种方法成为习惯,一种伴随终身的学习的习惯,这才是重要的。这条路漫长而艰难,但最终能指引我们走向快乐与光明。

猜你喜欢

知识预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