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慢嚼以问带读
2014-10-20巢静艳
巢静艳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章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当我们同情祥子的命运并为之叹息时,脑海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理清这些疑问非常关键,因为它们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命运、把握小说主题的重要抓手。
一、 那样的生活
祥子为什么要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在夏日炎炎、雷雨阵阵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也许,你正躲在空调房里吃着凉爽的西瓜。而祥子在干什么呢?他在拉车。他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他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结合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时的祥子已经和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里。虎妞原本就好吃懒做,加上有孕在身,就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差不多被她挥霍光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
二、 那样的天气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般处于辅助地位,《在烈日和暴雨下》却为何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景物环境?
我们先来看这段关于暴雨的描写:“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这雨,似乎存心想和拉着车的祥子过不去。老舍先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暴雨,对暴风雨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排比句,节奏急促,而且带有强烈、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他的笔下,这雨像是一个暴君,带着一股阴鸷的风,随时准备席卷一切,残暴而令人恐惧。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老舍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刮风天,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自然环境愈恶劣,祥子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就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这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愈能突出全文的主题。所以,写景其实是为了写人,写景更是为了表达主题。
三、 那时的祥子
遇到这样恶劣的天气,祥子的遭遇如何?祥子在风雨中挣命,他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祥子还出车,可见他勤劳,不怕吃苦。但是风雨无情,暴雨“砸”“横扫”,使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雨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祥子遭遇的是坐车人自私无情的命令。原来,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于那个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来自于那个由“坐车者”构成的人吃人、人压人的冷酷的社会环境,这才是祥子苦难的根源。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残酷的社会里,祥子的命运当然就只能是一片风雨中哆嗦的树叶。枝头的树叶是渺小的,它对风雨的抗争力量是微弱的,更何况面对的是狂暴的风雨呢?祥子和千千万万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一样,他们的命运只能是任人宰割,这是老舍先生对吃人的旧社会发出的强烈控诉!
四、 那样的时代
如果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
老舍先生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军阀、特务、车厂主们无不面目丑恶,他们对祥子极尽压迫。祥子曾像骆驼般吃苦耐劳,他曾想以骆驼般的姿态,奔跑在城市中,多次想要凭自己的努力来打败命运,可换来的却是累累伤痕。最终,他只能如骆驼一般,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被他人、被社会、被命运牵拉、摆弄,最后被黑暗所扭曲、吞噬。这不仅是祥子们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
在黑暗的社会中,祥子们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今天的我们可以多从这“生活的教科书”中汲取所需,读懂社会,读透人生,让生命变得更厚重。